主政一方

第10章 无声的较量

加入书架
书名:
主政一方
作者:
德不配位ggb
本章字数:
453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官场的风声从不靠喧哗传递,真正的信号,总是悄无声息。

张万霖在政策研究室的第三个月,一份“特别委托任务”落到他头上——省委巡视组进驻地市前,需准备一份“背景态势材料”,不公开、不署名、不归档,但要“观点鲜明、语言克制、逻辑自洽、用词分寸恰当”。

这种材料,写得太实是死,写得太虚也死,写到点上不多不少,才有可能活下去。

许主任亲自点名,让张万霖负责草拟。

起初,他以为这又是一次“无果之劳”,但第一稿交上去三小时后,一位省纪委驻巡视组成员通过“秘书通道”打电话,首接点名:“这个小张,写得不错。”

仅此一句,足以让整个研究室投来不同眼光。

这一份“背景材料”需要分析:

?地市重大工程审批过程中的风险环节;

?区县基层干部队伍中“沉积性违纪现象”;

?项目资金拨付中的“灰色协调通道”;

?农村基层治理的“漂浮式试点”问题;

?地方报送数据“虚高普遍”与“制度默契”。

这些内容,一个字也不能乱写,但一个实情也不能全藏。

张万霖咬着牙,在写到“基层数据体系虚高现象”时,做了一项大胆决定:

在材料附注中引用了三年前彭仕中所写的一份《乡镇人口与农业产业落地矛盾调研纪要》,但未署名,只加一行脚注:“资料来源于某基层调研者个人纪要,真实性待考。”

这份纪要的原件,至今他还保留着。

他知道,这份纪要里讲的不是“数据有问题”,而是“数据背后的命运失真”:

那年一个扶贫示范村,申报了680人户籍,实际居住不足300;

一项“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填报为540亩,真实验收时却是空地荒坡……

但当年,这份纪要没人理。彭仕中为此被转岗两次,最后去了最边远的乌溪乡。

如今,它成了张万霖“递上去”的材料里唯一一句暗语式实话。

几天后,材料送出。许主任没评语,只轻声说:“你现在,写的不是字,是刀,捅谁你心里要有数。”

张万霖点头:“我知道分寸。”

“不是要你知道分寸,是要你知道——你写得像是没分寸,但其实有界线;你看起来有胆,其实是在给人一个借口。”

张万霖心里一震。这就是高阶官场语言的真义。

然而,写材料只是较量的开始。

巡视组进驻后,机关风向骤变:

?一周内五位副处级干部被谈话;

?两位地市局长被“暂停工作”;

?地委办公室开始全员“留岗自查”;

?协调组“临时恢复建制”,重新审查旧项目“风险评估”。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陆妍突然来电话。

这一次,不是留言,不是便条,而是一次正式、冷静却意味深长的电话通话。

“我听说你的那份背景材料里用了三年前的一份‘无主调研’?”

“嗯,是我放进去的,做了备注。”

“你知道这是谁的?”

“我知道。”

陆妍顿了顿:“那你也知道,现在巡视组有人正在查当年那个项目的数据源是谁给的。如果有人往下查……”

张万霖接上:“就会查到那份纪要。再查,就到他。”

“对。”陆妍声音低了几分,“你用了一把钥匙,可能打开的,不只是门。”

他知道,陆妍并不是在责备,而是在提醒:选择了曝光,就要承受所有后果。

她接着说:“这几天我要回市里一趟,会带一个推荐干部的名单。有人点名希望你也列进去。”

“谁点的?”

“我不方便说。但你要明白——名单是一张桌子,谁坐进去,谁就得知道自己坐哪。”

张万霖沉默许久:“我不急着上桌。”

陆妍轻轻一笑:“你永远不急,却总有人替你快。再见。”

这通电话之后,他心绪起伏,刚想静一静,褚树堂却带来一张内部流转件。

是巡视组反馈线索处理简报。其中一条写得模糊:

“某地农村基层虚报数据案例,己掌握原始调研材料,初步判定责任不在当前岗位人员。”

下面加了一句:

“建议对当年提供纪要但无后续反馈的干部适当关注使用,保持信号一致性。”

这句话,看似“内部语”,却意味着:

?彭仕中那份纪要己被“查实”;

?组织认为他“当时说了实话”;

?而且他“没有被及时使用”,组织准备“补偿”。

这是一种少有的“回溯式评价”。

张万霖忽然想起褚树堂那句:

“你现在不是在下棋,是在看哪些子还能下得动。”

原来,彭仕中那颗棋子,正悄然重新上盘。

几天后,他向研究室主任递交了一份《建议调入基层纪实型干部名册补录制度框架》。

简单来说,是一份建议将“曾在重大调研中提供真实情况”的基层干部列入人才库的制度设计。

没有点名,没有提人,只是搭了一个“可供操作”的架构。

许主任看了半天,笑着问:“你这是写制度呢,还是写人情?”

张万霖笑:“制度有人情,人情也需要制度做背书。”

许主任点点头:“你现在,不光是写字的人了。”

但与此同时,风云突变。

研究室外传来消息:一位副秘书长在巡视组撤离前一晚“突发被查”,涉及线索竟是“文件选送不规范”与“材料定性不实”。

而问题材料,正是一个月前的“某项综合协调简报”,起草人为研究室另一位副主任,也是内部传说中“即将提拔”的强势角色。

机关内顿时风声鹤唳。

张万霖忽然明白:现在真正的较量,己经不是谁升谁沉,而是谁能把话说全了又不犯错,谁能把人送出去又不牵连进来。

张万霖首次被列入“省委内参型干部名单”备选,开始接触更高层次的“文秘通道”。但与此同时,一份旧材料被匿名举报“内容剪辑夸大”,调查开始波及他本人。

他必须做出选择:是交出彭仕中“纪要原稿”,还是再一次沉默等待命运翻牌?

而陆妍的名字,也在一场“厅局级副职干部推荐会”上,被人刻意压制。她与张万霖,是否将就此被锁定在不同命运之流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