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红妆:民国换亲纪事

第58集·私塾的新名

加入书架
书名:
青瓦红妆:民国换亲纪事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3700
更新时间:
2025-06-14

一、破窗棂里的晨光

深冬的霜花爬满私塾的窗棂,念秋呵着白气往炉膛添柴。火舌舔着发黑的陶壶,映得墙上褪色的《三字经》格外陈旧。她数着梁上的蛛网,想起昨夜苏泽说的话:"这破屋子,该换个模样了。"

"念秋姐!"清婉裹着蓝布棉袄闯进来,发梢挂着冰碴,"苏泽带着镇上的人来了!"话音未落,脚步声己踏碎院中的薄冰。

念秋迎出去,正撞见苏泽踩着残雪走来,身后跟着扛着木牌的工人。他摘下围巾,露出冻红的脸:"教育局批文下来了,从今天起,这就是'落霞新式小学'。"

老私塾先生颤巍巍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戒尺:"胡闹!'西书五经'都不念,还叫学堂?"

苏泽从公文包掏出文件,纸页间夹着张课程表:"老先生,现在要教算术、地理,还有女孩子们最想学的刺绣课。"他指着墙根蜷缩的几个女孩,"您看,她们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二、拆墙那天的眼泪

拆墙的声响惊动了全村。刘族长拄着拐杖赶来,看着工人掀翻供奉孔子的神龛,手背上青筋暴起:"这是坏了祖宗的规矩!"

念秋握着铁锹站在废墟前,掌心被木柄磨出血泡。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娘这辈子,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转头对清婉说:"把《女诫》撕了,换上《新青年》。"

墙灰簌簌落下时,躲在树后的春妮突然冲出来,抱住半倒的砖墙痛哭:"我爹说,女娃读书是白花钱!"

清婉蹲下身,替她擦去眼泪:"春妮别怕,以后你天天来上课,学费我出。"说着从兜里掏出块碎银,那是她绣了半个月的鞋面钱。

苏泽爬上墙头,挥着锤子喊道:"拆了这堵墙,咱们建个新学堂!"木梁倒下的瞬间,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也震落了念秋眼角的泪。

三、第一堂课的阳光

开春那天,新学堂的玻璃窗映着桃花。念秋站在讲台上,看着二十多个孩子挤在长桌前,其中半数是女孩。春妮坐在第一排,把铅笔攥得太紧,指节都发白了。

"今天咱们学写名字。"念秋在黑板上写下"落霞新式小学",粉笔灰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上,"春妮,你来写自己的名字。"

女孩红着脸走上前,手却抖得握不住笔。清婉轻轻扶住她的手腕:"别怕,先写'春',三横一竖,像画柳条..."

当"春妮"两个字歪歪扭扭出现在黑板上时,窗外传来喝彩声。张老头抱着孙女挤进来,把新书包放在桌上:"念秋校长,我家小妹也来念书!"

苏泽倚在门框上笑,手里转着新刻的校牌。阳光穿过玻璃,在"新式"二字上镀了层金边。

西、油灯下的备课

深夜的校长室,油灯芯子滋滋作响。念秋趴在桌上批改作业,春妮的本子上,"春"字的第三横总是歪的。清婉抱着一摞旧报纸进来,眼睛熬得通红:"明天教地理,可咱们连张地图都没有。"

"用这个。"苏泽推门而入,抖开张泛黄的宣纸,竟是手绘的中国地图,"我照着县志描的,长江黄河都标了。"

念秋摸着地图上的墨痕,突然想起白天刘族长的话:"女娃读再多书,还不是要嫁人?"她握紧毛笔,在课程表上添了行字:"女子自立课"。

清婉凑过来看,眼圈突然红了:"咱们当年要是有这样的学堂..."

"现在也不晚。"念秋吹熄油灯,月光透过新糊的窗纸照进来,"明天带孩子们去河边,教他们画水文图。"

五、揭牌那日的惊蛰

惊蛰这天,学堂前挤满了人。刘族长被刘小柱搀扶着,盯着新挂的校牌不说话。苏泽扯下红绸,"落霞新式小学"六个大字在春雷中格外醒目。

"下面请念秋校长讲话!"清婉的声音带着笑。

念秋站在台阶上,看着春妮们系着新领结,张老头家小妹举着自制的国旗。她摸出母亲留下的银簪,簪头的梅花早没了颜色:"我娘说,女子不该是墙上的影子。从今天起,咱们学堂的姑娘,要做照亮别人的灯。"

掌声中,春妮突然跑上台,把一束野花塞进念秋怀里。花束里夹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谢谢先生,我想当老师。"

远处传来惊蛰的雷声,震得屋檐下的冰棱叮咚作响。念秋望着新学堂的红瓦,忽然明白:拆掉的不只是一堵墙,更是横亘在女孩们心里的千年枷锁。

尾声:春风里的教室

五年后,春妮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木兰辞》。窗外的桃树开得正盛,花瓣落在新刷的课桌上。她摸着胸前的校徽,想起念秋校长说的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祠堂里,刘族长翻着族谱,在"女子"一栏添了行小字:"凡族中女眷,皆可入学堂。"合上族谱时,他听见学堂传来歌声,清亮的童声混着春风,唱的不是《百家姓》,而是新学的《少年中国说》。

苏泽从镇上带回新课本,扉页上印着"男女平等"。他路过学堂时,看见念秋正教女孩们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地图,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首延伸到开满野花的山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