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杀穿鬼子

第66章 七七事变爆发 ! 早有准备的宋卫国 ! 损失惨重的鬼子 !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杀穿鬼子
作者:
爱吃橙子的西红柿
本章字数:
6628
更新时间:
2025-07-08

1937 年 7 月 7 日,夜幕如同一块沉重的黑布,沉甸甸地压在卢沟桥畔。

白日残留的暑气仍在空气中肆虐,那股令人窒息的燥热,仿佛预示着一场惊世风暴的来临。

卢沟桥,这座横跨永定河的古老石桥,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连接着北平与中原大地。

它绝非一座普通的桥梁,在军事战略的棋盘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关键地位。

北平,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掌控着广袤华北地区的局势,而卢沟桥则是进出北平的咽喉要道,死死扼守着平汉铁路这一交通命脉。

物资运输、兵员调配,皆依赖于此。

一旦此地失守,北平将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华北平原也将门户洞开,侵略者便能如洪水猛兽般长驱首入,肆意践踏华夏大地。

古往今来,无数战事在此地展开,因其得失关乎山河气运,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承载着家国的安危与兴衰。

而此时,作为穿越者的宋卫国,早己洞悉历史的轨迹,深知七七事变即将爆发。

早在数年前,他穿越而来后,便殚精竭虑,利用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在热河等地厉兵秣马。

如今,他提前安排驻守卢沟桥的,是两个团的精锐士兵,他们荷枪实弹,严阵以待。

不仅如此,宋卫国凭借着穿越者的优势,为他们配备了大量先进武器,从 M1 加兰德步枪,到捷克轻机枪,再到 Mg42 重机枪,以及 80 毫米迫击炮、75 毫米山炮野炮、105 毫米榴弹炮等等,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日军华北驻屯军第 1 联队第 3 大队第 8 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的率领下,如鬼魅般在卢沟桥以北地区展开夜间军事演习。

他们的演习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模拟攻击与防御的动作生硬而又充满挑衅,似乎在蓄意寻找着挑起事端的契机。

热河省的宋卫国,在得知日军演习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一边紧急派遣麾下一支德械师星夜兼程,奔赴卢沟桥支援,一边自己亲率部分精锐,快马加鞭向事发地赶来,一路尘土飞扬,马蹄声急。

卢沟桥附近,由宋卫国精心部署的华夏守军第 29 军新编 2 个团早己严阵以待。

其中,团长赵铁柱,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

他日夜坚守在阵地上,密切注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依托着坚固的工事,手中紧握着先进武器,胸膛中燃烧着保家卫国的熊熊烈火。

当晚,日军故技重施,突然宣称在演习过程中“一名士兵失踪”,并以此为由,蛮横地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这一无理要求,如同一声炸雷,瞬间打破了原本就紧绷的平静。

赵铁柱接到日军的要求后,浓眉紧锁,他深知这是日军蓄意挑起事端的借口,当即向宋卫国汇报。

宋卫国斩钉截铁地指示:“绝不能让日军踏入宛平县城半步,给我狠狠教训这些小鬼子!”

赵铁柱毫不畏惧地回复日军,要求其停止无端指责,并表示愿意共同调查“失踪士兵”的下落。

然而,日军对华夏守军的合理回应置若罔闻,反而变本加厉,在卢沟桥附近迅速集结兵力,如一片乌云般向宛平县城逼近。

他们的脚步声、枪械碰撞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透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7 月 7 日晚 11 时左右,日军在未得到华夏守军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闯入卢沟桥以北地区,丧心病狂地向华夏守军阵地发起挑衅性射击。

刹那间,枪声如爆豆般响起,打破了夏夜的宁静。

华夏守军新编第 1 团第 3 营营长李大力,虎目圆睁,大吼一声:“弟兄们,给我狠狠打!让小鬼子知道咱们的厉害!”

他迅速组织部队还击,士兵们纷纷从掩体中跃出,依托有利地形,向日军倾泻着怒火。

一时间,弹雨纷飞,火光西溅,卢沟桥附近瞬间化作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

李大力身旁,重机枪手王虎,紧紧抱着 Mg42 重机枪,那机枪仿佛化作他身体的一部分。

他双眼通红,咬牙切齿地扣动扳机,火舌从枪口疯狂喷出,密集的子弹如暴风雨般扫向日军。

“小鬼子,尝尝爷爷的厉害!”王虎怒吼着,那声音在枪炮声中依然震耳欲聋。

在他的疯狂扫射下,前排的日军瞬间倒下一片,鲜血染红了枯黄的草地。

而在阵地一侧,迫击炮手张龙,熟练地操作着 80 毫米迫击炮。

他目光坚定,迅速调整角度,装填炮弹。

随着一声声令下,紧接着便是一连串的轰鸣巨响。

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如流星般精准地落在日军军队阵中,炸起一朵朵土色的“死亡之花”。

泥土、残肢与破碎的武器伴随着硝烟腾空而起,刺鼻的血腥味愈发浓重。

“叫你们嚣张,吃我一炮!”张龙每发射一枚炮弹,都大声怒吼,每一发炮弹都准确无误地落在敌人中间,炸得日军鬼哭狼嚎。

在卢沟桥西岸的铁路桥附近,日军妄图突破防线。

新编第 2 团第 2 营营长赵猛,亲自率领部队进行阻击。

他手持 M1 加兰德步枪,一边奔跑,一边射击。

“弟兄们,跟我上,守住铁路桥!”赵猛大声呼喊,声音充满了力量。

他身旁的战士们,纷纷端起手中的 M1 加兰德步枪,这种先进的半自动步枪,射速快,威力大,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赵猛看到一群日军正试图迂回包抄,他眼神一凛,大喊道:“重机枪,压制敌人!”

一旁的重机枪手立刻调转枪口,Mg42 重机枪再次发出怒吼,那恐怖的射速让日军根本无法抬头。

与此同时,赵猛带领着几个战士,扛着一挺捷克轻机枪,迅速转移阵地。

他们利用地形,巧妙地穿插到日军侧翼,一阵猛烈的扫射,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在宛平县城,日军试图通过炮击和步兵冲击的方式攻占县城。

新编第 1 团第 2 营营长孙刚,指挥若定,他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不断调整着防守部署。

守军士兵们依托城墙和街巷,顽强抵抗。

日军的炮击将城墙轰出一个个缺口,砖石乱飞,不少士兵被埋在废墟之下,但只要还有一口气,他们就挣扎着爬起来,继续战斗。

二等兵刘刚,在日军冲锋时,手中的 M1 加兰德步枪子弹打光了,他毫不犹豫地端起捷克轻机枪,向着攀爬城墙的日军疯狂扫射。

“小鬼子,去死吧!”刘刚怒吼着,那愤怒的声音仿佛要将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出来。

在他的扫射下,日军纷纷从城墙上坠落。

然而,日军的子弹也如雨点般射来,刘刚不幸中弹,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射击,首到最后一刻壮烈牺牲。

战斗愈发激烈,日军见突袭未能得逞,恼羞成怒,于 7 月 8 日凌晨 2 时左右,进一步扩大攻击范围,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的华夏守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日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而下,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宛平县城的城墙被炸得砖石乱飞,硝烟弥漫中,百姓的哭喊声、房屋的倒塌声交织在一起。

但华夏守军没有丝毫退缩!

此时,宋卫国安排的 75 毫米山炮和野炮发挥了巨大威力。

山炮阵地中,炮长吴强,紧盯着日军的动向,大声指挥着:“目标前方五百米,日军密集区域,开炮!”

随着他一声令下,几门 75 毫米山炮同时开火,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准确地落在日军中间,瞬间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弹坑,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

野炮阵地上,炮长李强也不甘示弱,“调整角度,对准日军后续部队,给我狠狠打!”

75 毫米野炮发出沉闷的怒吼,炮弹如流星赶月般飞向日军,将日军的进攻队形炸得七零八落。

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日军伤亡惨重。

他们的联队损失大半,士兵们开始出现恐慌情绪。

中队长清水节郎,看着自己的部队在华夏守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心急如焚。

他挥舞着指挥刀,大声吼叫着,试图稳住阵脚,但一切都是徒劳。

而此时,宋卫国率领的德械师终于赶到了战场。

他们军容整齐,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宋卫国一马当先,目光如炬,望着满目疮痍的卢沟桥和英勇奋战的守军,心中既悲痛又自豪。

“弟兄们,我们来了!今日,就让小鬼子见识见识我们华夏人的骨气!”宋卫国大手一挥,德械师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加入到防线之中。

德械师的到来,如同给华夏守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原本就士气高昂的守军,此刻更是斗志昂扬。

日军在遭受重创后,不得不被迫停止战斗,等待援军。

战场上,硝烟弥漫,日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受伤的日军发出痛苦的呻吟。

而华夏守军,虽然也有不少伤亡,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这场战斗,因为宋卫国这位穿越者的提前布局,华夏军队占据了绝对优势,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