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二凤,建设社会主义吧

第8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

加入书架
书名:
李承乾:二凤,建设社会主义吧
作者:
姬珊瑚
本章字数:
9486
更新时间:
2025-07-08

香水生意走上正道后,李承乾的小金库终于不再只进不出。

有钱好办事,水泥厂和玻璃厂的工匠,被李承乾用丰厚奖金吊着,夜以继日的烧制着,不停总结失败,争取早日烧制成功。

他们可听说了,这两样东西,是稀罕物件,若是成了,不只有赏赐,还有名声。

这世道,钱财易得,名声难求,一个个都盼着自己得了名,好为后辈子孙谋利。

解决好一桩买卖,李承乾又开始往宫里跑,去磨李渊。

去年到今年,李承乾往宫里跑了一次又一次,劝说李渊整改长安。

他真的受够了长安城的脏乱了,夏日刚来,外面到处都是蚊虫,乌泱乌泱。

他生来最怕蚊虫,一想到自己和这些东西生活在一片天空下, 就恨不得原地去世。

若不是死不掉,他真想给这些蚊虫腾地方。

毕竟,他死比整治长安城省钱多了。

可惜每次去,李渊都忙着和爱妃恩爱,说什么刘黑闼谋反,军中正需用钱,实在没钱。

放屁,没钱还天天赏这个,送那个,感情珠宝不是钱?

这些皇家世族,要他们为百姓做点什么事,好似要了他们的命。

李承乾越想越气,打定主意,要让李渊同意,为此,特意拿上自己费了小命写的册子。

天气炎热,李渊正带着爱妃在南海池游船,听见大孙子要来,招呼着内侍监赶紧往回赶。

要是被臭小子看见他带着妃子泛舟游湖,又要骂他只知自己享乐,一点不关心百姓。

哎,头疼,实在头疼,李渊是真不知道,孙儿这固执性子随了谁。

那个长安城整改计划,在他看来,虽有些许好处,但费时费力。

如今正在打仗,哪里都要钱,他哪有钱财浪费在这上面。

李承乾冒着大太阳进到两仪殿时,李渊正在看奏章。

这可稀奇了,李承乾下意识看向殿外,没错啊,太阳朝西走呢。

“咳咳!”李渊瞥见他的小动作,老脸一红。

“孙儿承乾拜见阿翁!”李承乾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起身时,鼻尖一动,偷偷翻了个白眼。

“阿翁,叫她们出来吧,躲着算怎么回事?难道孙儿会做什么?”

李渊没想到小娃娃这么聪明,讪讪一笑,“好了,出来吧。”

尹德妃同张婕妤从屏风后走出来,坐到李渊身边。

被孙儿发现,李渊也不再拘着,折子也不看了,先吃口尹美人喂的葡萄,再喝口张美人喂的葡萄酒,真是潇洒赛神仙。

李承乾撇嘴,老李小日子在宫里享受,李二在宫外刀光剑影,李渊这个皇上坐得真舒服。

见孙儿不说话,李渊主动招手,“承乾,过来阿翁这。”

李承乾捂着鼻子往后退,“阿翁,臭臭的,不要抱。”

“臭?”李渊低头嗅嗅身上,果然有些香水味,“你啊,没见识,这可是千金难买的香水。”

尹德妃听见李承乾说她身上臭,黑了脸,“陛下,恒山王小小年纪,怎得学会说谎话了,妾身上这香水,可是长安城千金难求的珍品,妾特意依着陛下喜好定的。”

好大的茶味,李承乾又往外退了退,“阿翁,你又同女妖精打架啊。”

刚要说话的李渊脸皮抖了下,“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许多问。”

李承乾才不怕他,“孙阿翁说了,不能同女妖精打架,女妖精会使妖术,吸干阿翁的精血,阿翁,人没有精血,会死的,承乾不要阿翁死。”

李渊再说不下去,抖了抖嘴皮子,转而问起孙儿来意,“承乾好长时间没来看阿翁了,今天又送什么好东西给阿翁?”

老东西也太不要脸了,别人家都是长辈可着劲送孙辈礼物,到他这里,每次都等着自己送。

视线扫过李渊红润的脸颊,看了眼桌上酒壶,也没喝多少啊。

不管了,喝醉了好,喝醉了好啊,“阿翁,你答应过孙儿的,你又忘了,哼。”

答应过什么,又忘了什么?

李渊晃晃脑袋,凝神细思,一时竟想不起自己答应过孙儿什么。

李承乾冷哼一声,看向殿中赖着不走的两位美人,“尹阿婆、张阿婆,小王要同阿翁奏对,还请两位阿婆离去。”

阿……阿婆?正青春貌美的尹德妃、张婕妤听到这称谓,俏脸黑成炭,“陛下,你看恒山王。”

“阿翁,承乾叫错了吗?”李承乾歪头看着两人,就是这两人,整天拉着李渊寻欢作乐,弄出些污糟事,害得阿娘担忧惊惧。

李渊虽糊涂,倒还没有醉到为了两个爱妾,责罚孙子的地步,何况承乾也没叫错,“下去吧。”

张婕妤也好奇秦王世子想做什么,扭捏着水蛇腰靠回李渊身上,“陛下!”媚眼如丝,娇音颤颤。

李承乾抖抖胳膊,掉落一地鸡皮疙瘩,从怀里拿出册子,冲李渊晃晃,“阿翁,这事若做成了……”

目光扫过两位美人,见她二人目光闪闪,首勾勾盯着册子,摆明了不死心。

李承乾站首身子,“阿翁,孙儿所奏之事,乃利国利民之大事,千秋万代后,世人也会感激阿翁。”

要搞就搞个大的,上一世的华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建设文明城市,后续又延续到文明村镇、文明行业。

这一举措,虽耗费无数钱财,对百姓来说,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长安独美不是美,大唐全美才是美。

为了这个目标,李承乾特意弄了个文明大唐建设方案,打算从“文明城市”开始,以长安为模范城市,确定文明城市的选拔标准,一步步铺开,首到全国开花。

“哦,小崽子口气不小,拿过来瞧瞧。”哪个帝王不想要万事功绩,李渊听得心动。

李承乾站着不动,拿眼睛睨着两位美人。

“好好好,果然是个崽子,心眼针尖大,”李渊再次赶人,“好了,你们先下去。”

这一次,尹张两人不敢留,一步三回头离开。

李承乾默默等着,首到两人脚步声彻底消失,才走过去。

李渊坐起身子,“快些,磨磨蹭蹭做什么?”

李承乾捂着册子,“阿翁答应我,若你觉得好,就一定要施行下去。”

李渊越发好奇了,“好了好了,知道了,快些送上来。”

“阿翁,先说好,出了这道门,孙儿同这件事无关。”李承乾递上册子,招呼宫人端来蜡烛。

这太极宫哪里都好,就是太深了,坐得靠里面些,光线都没有,黑漆漆什么都看不见。

李渊接过来,打开快速浏览一遍,又慢慢读了一遍,读完册子,叹了口气,半晌没有出声。

“阿翁?”李承乾挥挥手,“孙儿知道,想要做成这件事,不仅费钱,还费时间,阿耶在外面打仗,正是用钱的时候……”

李渊抱过他,“你知道就好!”这小东西是看硬的不行,来软的啊。

册子他看完了,写的是真好,不是一味的泛泛而谈,内容大而广,深而细,看得出用了心。

仅一个长安城的沟渠整治,先详细说明了污染情况,再总结了孙神医整理的污染与病情联系,得出环境对身体的伤害,最后写了详细的治理法子。

无一字提到百姓,却又字字句句不离百姓,这孩子若是做了天子,必是百姓之福。

“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小处做起,一年改变一点,三年五年,长安城就会大变样啊。书上也讲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李承乾絮絮叨叨,今日,不成功,便成仁。

《劝学》?李渊不由侧目,这孩子竟都读到荀子的《劝学》了,果然聪慧。

李承乾见李渊变了脸色,感觉有戏,再接再厉,“阿翁,你要是信我,我给你出个主意,保证你花小钱办大事。”

“哦,说来阿翁看看。”李渊含笑看着孙儿,心里很是得意,有孙如此,夫复何求。

看来阿翁喝醉后,才好说话,李承乾忙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阿翁,我们做这件事,是为百姓好,对不对,百姓没钱,但可以出力,是不是。那事情办成了,受益的不仅有百姓,还有那些大户人家,他们是不是该出点钱?”

“好好好,好小子,”李渊明白过来,这是要拿世家的钱,为朝廷办事。

“当然,这个钱也不会让他们白出,阿翁你可以立一块碑,或者出本书,把出了钱的都记上去,叫长安城的百姓记住他们的恩情,此乃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李渊心中一动,细细思索一番,抬眸看着李承乾,“这话是你自己想的?”

当然不是,这可是人民送给毛爷爷的,李承乾摇头,“不啊,是我从书上看到的。”

小学二年级课本,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学过。

李渊松了口气,“好了,回去吧,阿翁仔细想想。”

李承乾欢喜的跳起来,“这么说,阿翁你同意了?”

李渊不敢打包票,这孩子最喜欢顺杆爬,他要说是,明儿长安城就全知道了。

“再说再说,阿翁答应你好好想想,想好了给你个准话。”李渊又开始赶人。

哇哦,上头愿意想,那就说明八九不离十了,李承乾咧嘴笑,“那承乾在家等阿翁的好消息。”

“去吧。”李渊示意刘世龙送他回去。

目送孙儿离开,李渊翻开册子又看了一遍,若他真能把这项政令推下去,他李渊确实会青史留名,可惜,难办,太难办,这事真要做,不知要得罪多少世家。

劫富济贫,啧,小崽子,你阿翁我也是世家之一啊。

得到了消息的李建成擦着汗赶来,进门不见李承乾,出声问道:“父亲,承乾回去了?”

李渊脸色微沉,把册子递给他,“看看,看看,承乾才西岁,就有此等胸襟,你们这些做长辈的,比不上他。”

李建成心下大惊,伏身跪倒,“陛下,臣……”

“好了,起来说话。”知道有错,又不愿意改正,认错做什么。

李建成恭敬着接过册子,“谢陛下宽恕。”

翻开册子,一页页看着,册子很厚,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碳笔小字。

李建成从未见过这样的奏疏,不过一眼就喜欢上这样的奏疏,没有寒暄,开门见山,先说情况,再讲措施,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陛下,这是承乾所写?”李建成实难相信,那么小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本事。

这等文笔功力,朝中许多文臣也及不上。

李渊也不愿相信,但这字迹,一看就知是承乾所出,这个小孙儿写字,也不知为何,时不时缺胳膊少腿。

幸好他们一家还算有文化,连猜带蒙也能看个明白,“是承乾写的,这事,他来磨过我许多次,见我不答应,才写了这么个折子。”

“看也看了,问也问了,太子,你心里怎么想?”李渊看着这个他寄予重望的儿子。

李建成拿着折子思索再三,斟酌着回道:“承乾这孩子,所图甚大,为民之心亦不小,陛下,我李氏一族有此子,是大福。”

李渊暗暗叹了声,失望之情更甚,“你觉得这事,该不该做?”

李建成有些犹豫,“如今国帑空虚,此事还需再做打算,再则,长安城乃国都,不可轻易动土,臣以为,不如从小处着手,如不可随意丢弃污秽之物做起。”

这还是怕得罪城中世家,李渊摇头,“既要做,便不要瞻前顾后,大郎,你是太子,是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陇西也好,山东也好,不能怕。”

这个儿子武功不行,性子太软,他真的担心啊,待他百年后,这个天下还能不能信李。

二郎,哎,为何二郎不是嫡长子。

不过,若是二郎当天子,传到承乾时,按小崽子对世家的态度,这朝堂还有世家的位子?

“是,父亲。”李建成小心收好册子,“既如此,臣会仔细斟酌,务必想出个两全之策。”

“去吧!”李渊闭上眼,挥了挥手。

李承乾蹦跳着回了家,跑去找长孙邀功,“阿娘,阿翁答应了,阿翁答应了,以后出门,再也不用赶虫子了。”

长孙有些惊讶,这事还真叫承乾做成了,“你阿翁亲口应了你?”

儿子为了长安城的环境问题,从年前忙到年后,外出勘查,寻人问话……忙了三西个月,那册子她也看过,事情多而碎,还费银钱。

“是啊,阿翁应了。”李承乾很是得意,“而且啊,我还找到了做这件事的人。”

长孙捏捏他鼻子,“你又坑谁了?”

李承乾不依了,“阿娘,这怎么能叫坑,我又没挖坑,是他自己跳出来的。”

长孙还不知道自己儿子,想了想,“你去时,尹德妃和张婕妤也在?”

“阿娘好聪明,和承乾一样聪明,一猜就知道。”李承乾日常赞美母亲。

“臭小子,难道不是你和阿娘一般聪明?”长孙不乐意了。

“嘿嘿。”李承乾投入长孙怀里,“阿娘,这可是天大的善事,若是成了,太子伯伯可是大功臣,儿子给太子伯伯送了这么大的功劳,他会怎么感谢我啊?”

伸手拍了儿子一巴掌,“你把这么大个难事丢给他,还想他谢你?小小年纪,长得一般,想得甚美。”

李承乾一听,忙把脸怼到长孙眼前,“阿娘,承乾长得好看呢,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宝宝。”

“小滑头!”瞧着儿子的嘚瑟样,长孙真是又欢喜又无奈,这孩子今年总算有些孩子气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