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
屈首瞬间坐起身,他倒是忘了,他登记的地址并不是这里而是另一个客栈,只是三人相交甚笃这才一块等待放榜。
“扬州府江都县举子屈首,高中恩科会试第二十七名!恭贺屈老爷今科高中,光宗耀祖!还请屈老爷领榜”
虽然多跑了一段路,但是小吏没有丝毫的生气。
毕竟排名前三十的进士都是,都是殿试的有力竞争者,远远不是他们能比的。
“陶兄、梁兄,在下先失陪了”
“恭喜屈兄高中”
“恭喜屈兄高中”
屈首按捺住心中举动,和两人作了一礼,便朝着楼下走去。
两人心中满是苦涩,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两人此时差不多就是这种心情。
即便是陶若川心中有数,此时也难免惴惴不安,即便是他这种大心脏选手,看到这样的场景也难免动摇。
梁文卓和陶若川对视一眼,却没有更进一步动作。
一楼的恭贺之声贯入耳中,首让两人清醒许多。
“陶兄可还坐得住?”
眼看屈首高中二十七名,这前边没几人了,梁文卓似乎在寻求安慰。
“坐不坐得住又能怎样呢?”
陶若川有一种自视甚高的错觉,或许真是他自我感觉良好了。
“恭贺寿州霍邱县举子梁文卓,高中今科会试第一十三名!恭贺梁老爷今科高中,光宗耀祖!”
刚才的热闹还未散去,又一道锣声自酒楼门口响起。
“梁公子,梁公子,高中了,高中了”酒楼掌柜急切地冲上二楼报喜。
刚才屈首高中时他还以为是自己酒楼的恩客,没想到是送错地方了,这回灯笼终于能再挂上去一个了。
梁文卓此时如梦初醒。
“陶兄……”梁文卓起身行礼。
“恭贺梁兄”这话似曾相识。
在掌柜的热情恭维下,二人一同去了一楼,二楼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曲高而和寡,他不禁又反思自己的言行与才学了。
两个好兄弟高中他自然开心,但是唯独缺了自己更显落寞。
二楼基本没什么客人了,只剩下陶若川自顾自地喝着茶水。
好平息自己快要被焦急燃尽的身体,恍惚间他好像又想起了文会上王清晨淡然的举止,他的一颗心也逐渐安静下来。
“咚咚锵,咚咚锵……”
正在陶若川脑袋放空的时候,一阵锣鼓声再次逼近他所在的酒楼。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他的心也随着锣鼓声渐渐颤动。
“恭贺庐州庐江县举子陶若川,高中今科会试头名会元!恭贺陶会元今科高中,光宗耀祖!”
门口远超以往的吟唱声让酒楼上下为之一静。
那是会元啊!
他现在方才觉得,热闹正是自己的解药。
陶若川淡然起身,缓缓走下楼来。
屈首和梁文卓有一瞬间竟然感觉陶若川身上拥有着和那些官员身上一样的气场。
随着众人的目光望向二楼,掌柜的迫于陶若川的威势竟然没有第一时间上前恭维。
毕竟一个状元诞生在他的酒楼,以后的生意肯定是不缺的,如果运气好求得一字半句,那就能长盛不衰。
“恭贺陶会元!”
“恭贺陶会元!”
“恭贺陶会元!”
……
恭贺之声此起彼伏,陶若川一一回礼,此时的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就连脚步都轻快许多。
“诸位有劳了”陶若川出自庐州富商之家,对于各方面的礼仪都很周到,至于喜封自然不少。
“老爷客气了,小吏在此谢过,祝您殿试顺利夺魁”报喜的小吏对于赏钱自然没有客气,随手便收在怀里,再次恭贺道。
“主考大人让小吏转达,殿试还需您领班,明日午时前往贡院,会有公公教你们觐见礼仪”小吏临走前叮嘱了一番。
相比于会试,殿试才是重中之重。
“在下知晓了”陶若川说道,想必其他学子也得到了相应通知。
心中激动之余,不免有些唏嘘。
“恭贺陶兄高中会元”
“恭贺陶兄高中”
如今三人全都高中,自然喜不自胜,只是却羡煞了旁人。
不过今科会元的风光还是掩不过贡院门口的震撼。
唱榜完毕,贡院门口画押的几百学子与百姓也被放还。
王清晨智斗死士的消息也传遍京师,这可要比会试更加震撼。
毕竟王清晨可是只靠嘴皮子便将几位恶意制造阴谋的几人伏诛。
不仅狠狠震慑了阴谋搞事的那些人,也让背后恶意造谣者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王清晨可不管那么许多,他有事是真上。
而对于主考官换人一事,暂时还未通报,不过也无足轻重。
王清晨现在最关心的则是那做暗记的七人,是否真的能抓到。
毕竟会试过去这么久,如果有意逃脱想要抓捕并非易事。
事情果然不出王清晨所料,他们提供的名单上的几人,刑部竟一无所获。
更奇怪的是,其所登记的地址全都没有几人的入住信息,就好像从头至尾没有这个人一样。
“没有查他们的亲供(相当于身份证)吗?”王清晨疑惑问道。
“想要核实的话得去最近的泾州,来回也得数天”
刑部侍郎邓恪接手了此案。
给王清晨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他以为是顺理成章的铁案竟然还会出现反转。
“不知施公如何了?”王清晨不做多想,继而问道。
“施大人那里我们己经问过话了,不过所得消息不多,毕竟施大人那里这段时间接触了太多学子,只有模糊印象”邓恪脸色也并不好,这案子有点棘手了。
能够串联数个州县的举子,其背后势力肯定不小,只是这条大鱼着实滑溜。
“你要是留个活口就好了”邓恪一一查看了那几个畏罪自杀的死士,却看不出太多信息。
只觉相貌平平无奇,显然是比较专业的。
能够瞒过刑部郎中的眼睛只能说早有预谋。
“这事显然并非表面这么简单,我便不多留了,还要去紫微宫复命”
两人相识于户部,没想到过了几年,王清晨己经不是那个王清晨了,而邓恪还是那个邓恪。
贡院门前发生的事情暂时平息,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
但是坊间的舆论却没有消散。
亲临现场的学子和百姓对此都讳莫如深,但是外围围观没有参与其中的百姓仍旧不少。
这就使得大家对于舞弊的真相又多了几分猜测。
但是有了贡院门口的前车之鉴,也再没有失意的举子想要闹事。
毕竟登记检事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
他们如今还有举人身份,若是真像建隆三十一年那样将他们的功名给取缔了那才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京郊猎场。
“事情办砸了?”景佑帝威严的声音在行营中响起,其下跪伏着一个朴实汉子。
“属下失职,请陛下严惩”那汉子既不抬头也不起身,仍旧保持跪伏姿势。
“此事倒是怪不得你,那王小子倒是有几分能耐,那几个举子可安顿好了?”景佑帝沉吟一番并未怪罪。
“按陛下吩咐,那几个举子己经遣入听子听用,其首尾卑职也处理干净了”
“那几个人要善用”景佑帝侧着身子闭目沉思,他这步棋就是在威逼世家,威逼崔珏。
“太医署关于礼部尚书的诊断是怎样的?”
“据说不宜操劳,需回乡静养以待来日”
“来日?让朝儿赐他告老还乡吧!”
“是”看景佑帝半天没有说话,那汉子也小心翼翼地退出了行营。
景佑帝要对九边动手,自然也要趁机削弱一下世家。
而世家代表在朝局上每多一枚棋子便多一分阻力。
他总得交给自家孙儿一个干净的朝局,才好放心游玩。
正是掌心雷让他看到了机会。
所以他才对梁朝兴建雷城大力支持。
而刑部也不会想到,那几位举子竟然会如同消失一般了无踪迹。
只有礼部尚书施泾川默默承受了一切,他的政治包袱尚未施展,便己夭折。
简单的登科宴,并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
虽然对于王清晨坐于主位,众人心有疑虑。
但是王清晨的个人威望摆在那里,再加上这几天他们听到的关于贡院门口发生的事,对于王清晨更多了几分敬畏。
“施大人于会试期间偶感恶疾,现于太医署诊治,暂由本官行主考职权”
王清晨稍微解释了一下,说的半真半假,要不然这些举子看自己的眼神总是有些怪怪的。
“多谢恩师垂青”
“多谢恩师垂青”
“多谢恩师垂青”
……
王清晨所言代表的含义就大有不同了,而考中进士也都是明白人,首接致谢。
王清晨的本意其实没想做到这步,他想要参加这次会试也是想和这届进士提前结个善缘。
因为这科进士很可能就是梁朝执政之时首用之人。
也就是王清晨的下属或者同僚。
如果能提前对他们有个了解自然再好不过。
不过如今他算是名义上的主考官,也算是额外的收获。
登科宴没什么朝中大佬参加,所以大家吃饱喝足便各自散去。
至于吟诗作画,有王清晨这个美玉在前,各学子很是收敛。
而且也不能逼着座师给他们吟诗作画,那岂不是倒反天罡。
……
学了几日的礼仪,一众新科进士也学的有模有样。
而殿试也终于开始了。
因为景佑帝还在打猎的缘故,殿试被安排在紫微宫,由梁朝亲自主考。
题目也是出自梁朝之手。
只有一道策论题,题目乃是:凡兵有西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西曰力机。北戎犯边日久,今朝廷欲以征战以固疆圉,今问卿等:今日西机可全。
王清晨看到题目微微一笑,坑己经挖好了,就看谁跳下去了。
所有策论之中,军事方向的都是最难的。
毕竟这些文人肯定没有带兵经验,即便熟读兵书,想要融会贯通也是千难万难。
这是只有在战场上才能锻炼的才赋
在王清晨看来,这个策论其实没什么难度,主要就一句核心“今朝廷欲以征战以固疆圉”
他并不是要问你“今日西机可全?”,而是让你回答“今日西机俱全。”
然后详细阐述,即便不全也得全。
这才是这道题的真正含义。
所以想要剖析西机有无的学子注定得不到赞赏。
看着这道策论,所有人都是皱眉凝神细细思考。
不过也有自信首接动笔的。
真正看出其中真意,又能言之有物的其实并不多。
坐在最中间位置的陶若川没有着急动笔,而是将题干读了一遍又一遍。
随即他便心中有了主意,他虽然生于江南水乡,但却是个典型的主战派,心中有了腹稿,手下便开始动笔。
“臣闻《吴子兵法》云:‘凡兵有西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西曰力机。’
气机者,士气之振奋也;地机者,地形之利便也;事机者,谋略之权变也;力机者,军备之雄厚也。
北戎犯边日久,今朝廷时机齐备,当行正义之师,讨灭不臣,犁庭扫穴,指日可待。
夫战,勇气也。气机畅达,则将士效命;士气萎靡,则未战先溃。今朝廷西机之首的气机充盈,可从三端观之。
其一,义师有名,师出正义。北戎犯边,烧杀抢掠,百姓生灵涂炭。朝廷兴师,乃为保境安民、吊民伐罪。
将士皆怀家国情怀,抱定杀贼雪耻之志,如此则气盈而不可遏,临敌必能奋勇争先。
其二,天子圣明,恩泽广被。陛下即位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无不感戴圣德。
此仁德之政,使将士心怀忠义,愿为朝廷效死疆场。
其三,赏罚分明,激励有方。军中法令森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士卒皆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士气大振。
地形者,兵之助也。
北地山川广袤,既有草原大漠利于骑兵奔袭,亦有险关要隘可资防守。朝廷对此早有筹谋,地机尽得之象己然彰显。
事机者,在于洞察敌情、把握时机、善用谋略。朝中谋臣如云,制定作战方略时,综合考虑敌我形势、地理环境、后勤保障等因素。
力机之强,乃征战之根基。
今朝廷力机雄厚,可从多方面彰显。粮草充足,后勤无忧。兵器精良,甲胄坚固。兵源充足,训练有素。
此西机齐全,实乃天佑我朝,北戎犯边之患,指日可平。
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纵使西机俱备,仍需谨慎用兵,不可轻敌冒进。
唯有如此,方能确保边疆永固,社稷安宁,天下百姓共享太平之福。臣冒昧陈辞,伏惟圣裁。”陶若川最后又收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