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百叶窗斜照进办公室,叶沫兮坐在办公桌前,手指轻轻着桌面上那份行业协会发来的标准制定会议纪要。窗外的厂区传来机器运转的低鸣声,偶尔有年轻员工的笑声从楼下飘上来。她望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忽然意识到,这己经是她奋斗了十几年的地方。
蒲锦继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新季度财务报表,见她出神,便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轻手轻脚地把文件放在桌上,转身倒了一杯温水。
“还在想那封举报信的事?”他低声问。
叶沫兮笑了笑,端起水杯,“己经过去了。”
的确,那次危机最终被她用事实和数据化解。企业不仅挺了过来,还赢得了更多行业的尊重。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疲惫——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那种来自时间深处的缓慢侵蚀。
她放下杯子,翻开了一页最新的企业年报。纸张上的数字依旧亮眼,订单量、利润、市场份额都在稳步增长。但她的目光却停留在报告末尾的一段总结语上:“企业己具备独立运作能力,管理机制完善,核心团队稳定。”
她知道,这是真的。
“我打算退休。”她突然开口。
蒲锦继正准备离开的脚步顿住了,回头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惊讶。
“你说什么?”
“我说,我想退休了。”她语气平静,仿佛只是说了一句天气不错。
蒲锦继沉默了几秒,走回办公桌前坐下,“你是不是觉得累了?还是……有什么事没告诉我?”
“都不是。”她摇头,“我只是觉得,该放手了。”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忙碌的厂区。那里有她亲手建起的第一条生产线,有她熬过无数个夜的实验室,也有她第一次召开全员大会时站过的讲台。
“当年我刚来这个时代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但我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她缓缓说道,“现在,我做到了当初想做的事,甚至超出了很多。企业有了自己的体系,也有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是时候让年轻人去闯一闯了。”
蒲锦继没有立刻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你不担心吗?”他问,“万一他们做得不好呢?”
“当然会担心。”她转过身,目光坚定,“但真正的信任,就是让他们去做,哪怕失败,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蒲锦继沉吟片刻,终于点头,“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公布这个决定?”
“先不急。”她说,“我要先把一切都安排好。”
几天后的一个午后,叶沫兮约了刘婶喝茶。两人坐在厂区后的小茶馆里,院子里种着几株老梅树,枝头零星开着花。
“你要退休?”刘婶差点打翻茶杯。
“嗯。”叶沫兮轻轻点头。
刘婶愣了半晌,叹了口气,“你这一走,我们这些人心里还真空落落的。”
“我不会完全离开。”叶沫兮笑道,“只是换个方式存在。”
刘婶看着她,眼里有些不舍,“你啊,从来都不按常理出牌。别人年纪大了才想着退休享福,你倒好,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反而要退。”
“人总得学会放手。”叶沫兮抿了一口茶,“再说,企业不是靠一个人撑起来的,它有自己的生命力。”
刘婶没再劝,只是默默给她添了杯茶。
当天晚上,叶沫兮召集了公司几位核心管理层开会。林浩、赵晨、李然等人陆续到场,会议室里的气氛比往常多了几分凝重。
“今天叫大家来,是想跟你们谈一个长期计划。”她开门见山,“我打算逐步退出日常管理,由你们来接管企业的运营。”
众人一时无语,面面相觑。
“叶总,您是认真的?”林浩率先开口。
“是真的。”她点头,“我己经六十岁了,精力有限。企业需要新鲜血液,也需要新的思路。”
赵晨皱眉,“可是您不在,我们总觉得缺了主心骨。”
“我不是完全消失。”她笑了笑,“我会以顾问的身份继续参与战略决策,也会在关键时刻给你们建议。但日常事务,就交给你们了。”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那接班人怎么定?”李然问。
“这是我接下来要做的。”叶沫兮环视一圈,“你们每个人我都了解,也都信任。但接班人不只是选一个人,而是要选出最适合带领企业走下去的人。”
她翻开手中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她对每个人的观察与评估。
“接下来几个月,我会安排一系列轮岗和项目实战,让大家都能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的结果,会决定谁来掌舵。”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几天后,她单独约了林浩谈话。两人坐在研发中心的露台上,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橙红。
“我一首以为,有一天能真正接过你的位置。”林浩望着远方,“但现在真来了,反而有点不安。”
“你不需要不安。”叶沫兮看着他,“你有能力,也有责任心。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企业的未来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群人。”
林浩点点头,“我明白。”
“你还记得咱们刚开始做第一代产品的时候吗?”她忽然问。
“当然记得。”他笑了,“那时候连样品都做不出来,我们几个人在车间通宵调试。”
“是啊。”她轻声说,“那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信念。”
“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林浩感慨。
“所以,你可以做得比我更好。”她看着他,“别怕犯错,也别怕挑战。企业真正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突破自己。”
林浩沉默了一会儿,郑重地点头。
那天之后,叶沫兮开始频繁出现在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的员工交流。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主导讨论,而是更多地倾听。
有时她会在生产线上看工人操作,有时会在研发室和工程师们一起讨论技术细节。她还抽空去了几次销售部,听一线人员讲述市场反馈。
她发现,那些曾经需要她亲自拍板的事情,现在都有了更高效的处理流程。而那些年轻的管理者们,也开始展现出属于他们的风格和魄力。
某个傍晚,她独自沿着厂区散步。夕阳西下,风轻轻吹过,带着初春的气息。
她走过那条她无数次往返的小路,经过那个她曾摔过跤的老台阶,又来到最初创业时的小仓库。如今那里己经被改建成一间培训教室,墙上贴满了员工培训的照片。
她站在门口,看着里面一群年轻人正在热烈讨论新产品设计,不禁露出微笑。
“该让年轻人上场了。”她轻声自语。
远处传来一阵欢笑,像是回应她的这句话。
她转身离开,脚步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