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沫兮挂断刘婶的电话,眉头皱得更紧。蒲锦继站在她身旁,目光沉稳地望着她。
“他这是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她低声说,语气里没有惊慌,反而透出一丝冷静的审视。
“你打算怎么应对?”蒲锦继问。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忙碌的厂区,“既然他要拼速度,那我们就看看谁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第二天一早,她便召集了研发团队开会。林浩、赵晨等人陆续到场,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周宏涛那边动作很快,我们必须抢在他前面。”她开门见山,“我们的产品己经初步获得市场认可,但还不够,我们要在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再做突破。”
赵晨翻着手中的资料,“我们现在有几个改进方案,但时间上确实紧张。”
“那就加派人手,调整优先级。”她语气坚定,“我需要最晚一周内看到新版本原型。”
会议结束后,叶沫兮亲自到生产线上查看进度,同时安排客服部门收集用户反馈,整理成优化建议提交给研发团队。与此同时,她让李然负责联系几家行业内的权威评测机构,准备对新产品进行公开测试,提前制造话题热度。
几天后,评测报告出炉,各项数据均优于同类产品。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业内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将叶沫兮的企业列为行业创新标杆。
与此同时,行业内几家大型采购商也主动联系公司,希望提前预订下一批产品。订单量激增,工厂不得不重新调整排班制度,增加夜班生产线。
“现在产能是最大的瓶颈。”林浩向她汇报时有些焦虑,“如果不能及时扩大产能,我们可能会错过最佳销售窗口。”
“我己经在跟几个工业园区谈厂房扩建的事。”她翻开手中的文件,“最快一个月内就能启动二期工程。”
“资金方面没问题?”
“没问题。”她点头,“我们可以用现有产品的利润滚动投入,也可以考虑引入部分战略投资,前提是不涉及核心技术。”
林浩松了口气,“那我就放心了。”
然而,就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些负面声音也开始出现。几家老牌企业在私下场合对叶沫兮企业的快速崛起表示不满,认为她打破了行业的传统格局,甚至有人在行业会议上公开质疑她的产品标准是否合规。
“他们这是不服气。”蒲锦继听闻此事后说道。
“不服气很正常。”她笑了笑,“但他们迟早会明白,市场不会永远停留在过去。”
为了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叶沫兮决定牵头组织一次行业技术交流会,邀请业内主要企业和专家参与,分享最新的技术和市场趋势。
活动筹备期间,她亲自联系了几位业内德高望重的专家,并请他们担任主讲嘉宾。同时,她还邀请了几家与自己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共同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
交流会当天,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人士齐聚一堂,气氛热烈。叶沫兮作为主办方代表上台致辞,她从当前市场环境谈起,分析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几点关于行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真正的竞争不是互相打压,而是共同进步。”她在演讲中说道,“只有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我们每个人才能从中受益。”
她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会后,几位原本对她持怀疑态度的企业负责人主动上前与她交谈,表达合作意愿。
“看来你是真的站稳脚跟了。”蒲锦继在回程的路上笑着说道。
“还没到终点。”她摇头,“这只是开始。”
随着行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她的企业。一篇篇深度报道陆续刊发,详细讲述了这家年轻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过程。
而就在外界一片赞誉声中,叶沫兮却收到了一封来自行业协会的邀请函——协会希望她能参与制定新一轮的行业标准。
“这是一次机会。”她看完信件后说道,“如果我们能在标准制定上掌握话语权,未来的路会走得更顺。”
蒲锦继点头,“但也会树敌更多。”
“我知道。”她合上信封,“但我从没想过走一条轻松的路。”
接下来的几周,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行业现状,结合自身产品的经验,提出了一套更具前瞻性的标准草案。在随后召开的标准讨论会上,她面对多家保守企业的质疑,一一回应,并拿出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支撑自己的观点。
最终,在她的推动下,多项关键条款被采纳,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局势趋于稳定时,一封匿名举报信悄然出现在几家主流媒体编辑部的邮箱里。
内容首指叶沫兮企业存在“虚假宣传”、“技术剽窃”等问题,并附带了一些看似有力的证据。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几家媒体迅速跟进,要求企业做出回应。
“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推波助澜。”李然拿着报纸走进办公室,脸色难看。
“周宏涛?”蒲锦继问。
“不排除这个可能。”叶沫兮翻着报道,神情平静,“但他这次玩大了。”
“你要怎么回应?”
她合上手中的资料,缓缓开口:“我们接受调查,但也要让公众知道真相。”
说完,她拿起电话拨通公关团队负责人,“通知所有核心管理层,两小时后开紧急会议。”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落在办公桌上,映照出她眼中的一抹冷意。
她轻声道:“游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