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5,我当女首富

第69章 行业影响力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75,我当女首富
作者:
爱吃胡豆汤的何灵
本章字数:
5262
更新时间:
2025-05-29

手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她抬头望向窗外,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力量。

第二天清晨,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比往常更早响起。助理匆匆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沓文件,“老板,有几家大企业主动联系了我们,想了解咱们公益项目的运作模式。”

叶沫兮接过文件翻了几页,嘴角微微扬起,“看来我们的努力开始被看见了。”

蒲锦继站在窗边点头,“这是个机会,但也要谨慎应对。”

会议室内,团队成员陆续到齐。林浩率先开口:“己经有三家大型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他们希望借鉴我们的公益机制,并探讨联合开展新项目的机会。”

“还有两家投资机构也在接触。”财务主管补充,“他们对我们的品牌价值和公众信任度很感兴趣。”

叶沫兮听着这些信息,思绪迅速运转。她清楚,企业的影响力正在扩大,但这背后也意味着更多的关注与试探。

“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地复制模式,而是找到真正契合我们理念的合作方。”她看向众人,“筛选标准要明确,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接下来的几天,公司会议室几乎成了洽谈中心。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陆续登门拜访,有的带着诚意而来,有的则明显带着试探的意味。

一位来自北方的企业代表在会谈中提出,“我们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但希望你们的品牌能作为主要宣传点。”

“我们理解您的诉求,但公益的本质是回馈社会。”叶沫兮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如果只是借机做广告,那就不符合我们的初衷。”

对方脸色微变,最终没有再继续谈下去。

蒲锦继在会谈后低声提醒:“拒绝这样的合作,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我知道。”她点头,“但我们不能让公益变成交易。”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企业认可他们的理念,并愿意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一家科技公司主动提出为“希望课堂”提供远程教学设备;另一家物流企业则表示愿意承担部分物资运输成本。

随着合作的深入,企业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增长,甚至有媒体将叶沫兮称为“新时代的企业社会责任典范”。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某天下午,刘婶突然出现在公司门口,手里拎着一个纸箱,“我听说有人找你麻烦?”

叶沫兮愣了一下,接过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叠匿名信,措辞激烈,指责她“利用公益炒作”,并暗示某些合作存在利益输送。

“你怎么拿到这些的?”她皱眉。

“我在市场那边听到风声,就顺藤摸瓜找到了。”刘婶一脸不悦,“这些人就是看不得别人好。”

叶沫兮沉默片刻,将信件收了起来。她知道,越是被关注,就越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

当晚,她召集核心团队开会。

“我们得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回应机制。”她开门见山,“任何质疑,我们都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林浩立刻表态:“公关部可以牵头,整理一份统一口径的回应模板。”

“另外,所有合作项目的数据都要透明化。”她补充道,“包括资金流向、执行进度、成效评估,都要公开可查。”

“这样一来,那些谣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蒲锦继点头。

几日后,公司在官网正式上线了“公益透明追踪系统”,每一笔捐赠、每一次行动、每一份成果都能在平台上查看。

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也让不少观望中的企业放下了戒心。

与此同时,新的合作邀约如雪片般飞来。

一家外资企业提出希望与叶沫兮共同设立教育基金,并邀请她担任基金会理事。

“他们开出的条件不错。”林浩递上合同草案,“但条款里有些地方可能对我们不利。”

叶沫兮仔细看了几页,果然发现了一些隐藏的风险条款。

“我们不能接受这种单方面约束。”她合上合同,“谈判桌上,必须是平等互利。”

随后几天,她亲自带队前往上海,与这家外资企业的高层进行多轮磋商。

谈判桌上,对方代表态度强硬,试图压低叶沫兮团队的议价权。

“我们看重的是你们的执行力和品牌信誉。”对方负责人淡淡地说,“至于具体条款,你们可以再考虑一下。”

叶沫兮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索取,那我们宁愿不合作。”

她起身准备离开,蒲锦继也跟着站起。

就在气氛即将陷入僵局时,对方首席谈判官忽然开口:“叶总,能否单独谈谈?”

几分钟后,两人在另一个房间密谈。出来时,叶沫兮神色轻松,对方代表却多了几分认真。

回到酒店后,蒲锦继问:“你说了什么?”

“我只是告诉他,真正的合作不是施舍,而是共赢。”她看着窗外夜色,“如果他们真想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就必须尊重合作伙伴的底线。”

第二天,对方重新提交了一份修改后的合同草案,删去了所有不公平条款,并增加了双方共同监督的机制。

这次谈判的成功,不仅为公司争取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支持,也让叶沫兮在业内树立了更强的专业形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她的动向,甚至连一些高校也邀请她去讲授企业社会责任课程。

一次讲座结束后,一名学生走上前来,“叶总,您怎么看待企业在商业与公益之间的平衡?”

她想了想,微笑回答:“公益不是负担,而是责任。它不仅能回馈社会,也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这句话后来被多家媒体报道,成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

而在公司内部,员工们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许多原本只关心业绩的销售人员,开始主动思考如何将公益与业务结合。

“我们在西北的土豆种植项目己经进入第二阶段。”农业项目负责人汇报,“村民们己经开始尝试电商销售,效果不错。”

“继续保持跟踪反馈。”叶沫兮点头,“同时,我们要考虑如何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地区。”

蒲锦继在一旁记录着,“还需要一批专门负责公益项目的管理人员。”

“那就从内部选拔一批骨干,再招聘一些专业人才。”她说,“我们要打造一支既能做生意,又能做公益的队伍。”

公司的招聘公告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大量应聘者。不少名校毕业生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这样一家有温度、有担当的企业。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叶沫兮心里明白,越是在顺境中,越要保持清醒。

某个傍晚,她在办公室加班处理文件,蒲锦继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这是我们整理的近期合作项目的综合分析。”他说,“整体趋势向好,但有几个潜在风险点需要注意。”

她接过报告翻了几页,眉头微微蹙起。

“有个合作方的背景调查不够充分。”她指着一处数据,“我们需要重新评估。”

“我己经安排人去做。”他点头,“另外,有一家媒体最近频繁打听你的私人生活。”

她笑了笑,“那就让他们继续打听吧,只要我们做的事经得起检验,就没什么好怕的。”

夜色渐深,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

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而她的内心却前所未有的平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