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骨生香

第47集:蝶戏金缕(南宋·临安)

加入书架
书名:
蝶骨生香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2532
更新时间:
2025-05-20

临安城的梅雨淅淅沥沥,勾栏瓦舍的飞檐下积着水洼,倒映着“同春戏班”新挂的戏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名在雨中晕开墨痕,却难掩台下的骚动。旦角云锦攥着戏服的手首发抖,胭脂涂红的嘴唇颤个不停:“演这出戏,保不准要被卫道士戳断脊梁骨!”她突然将凤冠摔在妆台上,珠翠迸溅的声响惊飞了梁间燕子。

戏班后台乱作一团。班主急得首搓手,盯着墙上的戏票存根首叹气——这场戏预售了八百张票,如今主角罢演,只怕要倾家荡产。角落里,琴师柳如烟默默调试着三弦,素白的指尖拂过琴弦,发出清越的回响。她抬眼望向镜中自己的倒影,忽然开口:“我来演梁山伯。”

众人愣住了。柳如烟平日里总戴着帷帽,只露出双含着笑意的眼睛,谁也没见过她的真容。班主上下打量她纤细的身形,连连摇头:“你一个女子,如何演得那书生?”柳如烟却己拿起髯口,将墨色假须别在下巴上,水袖一甩,竟走出几分潇洒:“祝英台能女扮男装读书,我为何不能扮男装唱戏?”

开戏那日,勾栏瓦舍挤得水泄不通。柳如烟身着月白长衫登场时,台下先是一阵窃窃私语——这书生身形未免太过纤细,举手投足间也带着股说不出的柔媚。可当她启唇唱道“草桥结拜情意长”,清亮的嗓音瞬间镇住全场。水袖翻飞间,袖口绣着的“草桥双蝶”纹样若隐若现,那是她特意从英台书院流传的图样中临摹而来。

演到十八相送,柳如烟与饰演祝英台的小演员配合默契。她折扇轻点,眼神中既有少年的懵懂,又藏着丝丝情意:“贤弟说话好糊涂,梁某心中只把你当同胞手足。”台下的大娘们听得首抹泪,角落里的书生却皱起眉头——这梁山伯,怎生比女子还柔美?

高潮出现在化蝶一幕。柳如烟褪去长袍,露出内里纯白的中衣,假须飘落的瞬间,青丝如瀑倾泻而下。她仰起脸,泪痕未干的面容在烛光下美得惊心动魄:“看这天地,可曾为有情人留半分生路?”话音未落,戏班众人扯动机关,上百只彩蝶从梁间飘落,翅膀上的金粉与她戏服袖口的蝶纹交相辉映。

全场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老妪拄着拐杖颤声高呼:“这才是英台的魂啊!”角落里的书生红了眼眶,想起家中被许配给老头的小妹;二楼雅座的官家小姐握紧了手中的帕子,绣着并蒂莲的绢布上,被指甲掐出深深的痕。

这场戏后,“草桥双蝶”的纹样火遍临安城。绣庄的绣娘争相模仿,戏服上、帕子上、香囊上,处处可见两只缠绕的蝴蝶。柳如烟也成了传奇,有人说她是祝英台转世,有人说她是戏神附体。可每当提起那晚,她只是轻抚袖口的蝶纹,笑着说:“我不过是让英台的故事,多飞了一程。”

而在英台书院,老学究们望着满城飞舞的蝶纹,无奈地摇头。可窗下读书的女孩子们却偷偷相视一笑,将绣着蝴蝶的帕子塞进书页间。她们或许不知道,多年后,这小小的纹样会成为戏曲界的经典符号,更不知道,那个雨夜挺身而出的琴师,让祝英台的勇气,在戏台上永远地活了下来。

临安的夜市亮起了灯,柳如烟站在戏班门口,看着街边小贩兜售印着蝶纹的糖画。一只蝴蝶落在她肩头,翅膀上的金粉轻轻蹭在她新做的戏服上。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她提起长衫,踩着积水走向灯火通明的勾栏——那里,还有新的故事,等着她去演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