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第29章 俄使诡辩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作者:
水月星君
本章字数:
5032
更新时间:
2025-07-08

乌鲁木齐的杏花刚落,沙俄驻伊犁领事带着两名哥萨克护卫,乘坐着西套马车抵达了清军大营。使者穿着件狐皮大衣,领口露出金质的双头鹰徽章,下车时故意踩在一个湘军士兵的脚背上,皮鞋跟碾着对方的草鞋,嘴角挂着轻蔑的笑。

“刘将军,久仰。” 使者的汉语带着法语腔,递过来的名片上烫着金色花体字。刘锦棠接过名片,发现边缘还沾着些泥点 —— 显然是从伊犁的泥泞道路赶来的。“贵使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他示意亲兵上茶,目光落在哥萨克腰间的马刀上。

使者呷了口砖茶,咂咂嘴说:“我国沙皇听闻贵军收复北疆,特命我前来道贺。” 他话锋一转,从皮包里掏出份文件,“不过,我国在伊犁驻军多年,耗费甚巨,不知贵国打算如何‘补偿’?”

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王二牛正牵着踏雪经过,看到哥萨克护卫在营门口调戏卖水果的维吾尔族姑娘,当即上前呵斥。一个哥萨克竟拔刀相向,被王二牛用步枪格开,刀身劈在枪托上,震得两人都后退半步。

“放肆!” 刘锦棠掀帘而出,脸色铁青。使者连忙打圆场:“误会,都是误会。” 他朝哥萨克使了个眼色,那护卫悻悻地收起马刀。姑娘趁机抱着水果篮跑了,临走前还朝王二牛鞠了一躬。

回到帐内,气氛明显紧张起来。使者摸着怀表链,慢悠悠地说:“我国认为,伊犁应作为‘缓冲地带’,由中俄共管。贵军若要南下,需经过我国同意,否则……” 他没说下去,但眼神里的威胁显而易见。

刘锦棠突然拍案而起,桌上的茶杯震得叮当响:“伊犁是大清的土地,何时轮到外人指手画脚?” 他指着帐外正在劳作的百姓,“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不是你们用来交易的筹码!”

使者没想到刘锦棠如此强硬,一时语塞。这时,亲兵送来左宗棠的急电,上面只有八个字:“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刘锦棠把电报拍在使者面前:“这是左大人的意思,也是朝廷的意思。”

使者的脸色变了变,突然换上副笑脸:“将军息怒。我国并非要争夺土地,只是担心阿古柏残部窜入伊犁,扰乱边境。” 他掏出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大片区域,“不如贵我两军联手清剿,事成之后,我国只要些矿产开采权即可。”

王二牛恰好进来送文件,听到这话忍不住插嘴:“矿产是国家的,你们休想染指!” 使者斜睨着他:“一个小兵也敢插嘴?” 刘锦棠却摆摆手:“他说得对。我国的矿产,绝不会让给外人。”

谈判不欢而散。使者临走前丢下句狠话:“将军会后悔的。” 王二牛看着马车消失在戈壁尽头,啐了口唾沫:“这些毛子,肯定没安好心。” 赵老栓正在擦拭步枪,接口道:“听说他们在精河增兵了,怕是想动武。”

刘锦棠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张曜主张先打伊犁,拔掉这颗钉子;徐占彪则认为应按原计划南下,避免两面受敌。“左大人己有指示。” 刘锦棠展开左宗棠的亲笔信,“他让金顺部进驻精河,牵制俄军,咱们继续南下,速战速决。”

与此同时,乌鲁木齐的新政正在稳步推进。王二牛奉命护送一批种子到昌吉,看到沿途的荒地上,各族百姓正一起开垦农田。有个汉族老农正教维吾尔族青年使用曲辕犁,青年学得认真,额头上的汗珠滴在新翻的泥土里。

“这些是左大人从陕西调来的谷种。” 王二牛把种子袋递给乡约,“比本地的青稞产量高,抗灾性也好。” 乡约是个留着山羊胡的回族老汉,接过种子时突然跪下:“俺们盼这天盼了七年啊,终于能安安稳稳种地了。”

学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汉族先生正教孩子们读写 “中国” 二字,黑板上还画着幅简易的地图,用红笔圈着新疆的位置。一个哈萨克族少年举手问:“先生,喀什噶尔离咱们远吗?” 先生笑着说:“不远,等大军收复了那里,你们就能去看看了。”

半月后,金顺从精河送来急报:俄军在边境集结了一个团的兵力,还派哥萨克骑兵袭扰清军的粮队。“他们还放话,说要‘代守’乌鲁木齐。” 金顺在信里写道,“末将己加强戒备,只等大人下令。”

刘锦棠把信递给王二牛:“你带一个营的兵力,去精河支援金将军。记住,不到万不得己,不许开枪,但也不能让他们占了便宜。” 他顿了顿,补充道,“带上那门克虏伯炮,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家伙。”

王二牛率部抵达精河时,正撞见哥萨克骑兵在抢牧民的羊群。他当即下令鸣炮示警,克虏伯炮的轰鸣震得大地发抖,哥萨克吓得策马逃窜,连抢来的羊都丢了。牧民们牵着失而复得的羊群,围着王二牛欢呼,把最好的羊羔往他手里塞。

“告诉你们领事。” 王二牛让翻译给俄军捎话,“再敢越界一步,这炮可就不认人了。” 他让人在边境线竖起界碑,上面刻着 “大清国界” 西个大字,每个字都用红漆描过,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消息传到肃州,左宗棠正在查看兰州制造局送来的新式步枪。“打得好!” 他拍着桌子大笑,“就得让毛子知道,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他提笔给刘锦棠写信:“南疆战事要紧,但北疆防务也不能松懈。可让当地百姓组织团练,军民联防。”

乌鲁木齐的团练很快组建起来。维吾尔族的铁匠为团练打造刀矛,哈萨克族的牧民提供战马,汉族的商贩捐出钱财。王二牛训练团练时,发现有个叫买买提的青年打得特别好,一问才知他父亲是被阿古柏杀害的,一心想报仇。

“好好练,将来跟着大军去南疆。” 王二牛拍着他的肩膀,“到时候让你亲手杀几个侵略者。” 买买提握紧手里的长矛,眼里闪着泪光:“我要为父亲报仇,为所有被杀害的百姓报仇!”

沙俄使者再次来访时,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他带来沙皇的礼物 —— 一把镶嵌宝石的马刀,却被刘锦棠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我国不缺马刀,只缺领土完整。” 刘锦棠的话掷地有声,“请贵国遵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撤出伊犁,否则后果自负。”

使者悻悻离去后,刘锦棠站在城墙上,望着南疆的方向。春风拂过,带来远处草原的青草香。他知道,与沙俄的周旋还将继续,但收复南疆的决心绝不会动摇。王二牛牵着踏雪走来,手里捧着那枚开花弹:“将军,啥时候南下?弟兄们都等不及了。”

刘锦棠接过铁疙瘩,在手里掂了掂:“快了。等北疆再稳固些,咱们就出发。” 他把开花弹还给王二牛,目光坚定,“让这枚从吐鲁番带来的铁疙瘩,在南疆的土地上,再立新功。”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城墙上的 “雪岭云开,天山尘静” 八个字,在暮色中闪着微光,仿佛在预示着新疆即将迎来的和平与安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