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无声的煎熬中流逝。终于,那要命的药膏被均匀地敷好。霍秀秀拿过旁边温热的湿棉巾,仔细擦净手指,然后拿起那卷细棉纱布,开始熟练而轻柔地为我包扎。
她的动作很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纱布一圈圈缠绕,带来轻微的压迫感,反而稍稍缓解了那种尖锐的刺痛。
就在这包扎即将结束、房间里只剩下布料摩擦的细微声响时,霍秀秀的声音,如同春日里最柔和的微风,轻轻地、毫无预兆地拂过我的耳畔:
“好了,别装了。”
轰——!!!
仿佛一道惊雷毫无预兆地在脑海中炸开!我浑身的血液瞬间冲上头顶,又在下一秒冻结成冰!身体骤然僵硬如铁,连呼吸都在这一刻彻底停滞!她……她说什么?!
巨大的恐慌如同冰冷的巨手,瞬间扼住了我的咽喉!暴露了?!什么时候?!是因为刚才敷药时没忍住痛呼?还是包扎时身体的僵硬?她……她一首都知道?!
我僵硬地、如同生锈的机器般,一点点转过头,对上了霍秀秀的目光。
她依旧坐在床沿,微微低着头,专注地为我系着纱布最后的结。长长的睫毛垂落,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柔和的阴影。她的侧脸线条温婉而沉静,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极其浅淡的弧度。那神情,平静得仿佛刚才那句石破天惊的话,只是随口一句“今天天气不错”。
纱布的结被系好,打成一个精巧的蝴蝶结。她终于抬起头。
那双眼睛,清澈,温润,如同浸在泉水里的黑曜石,清晰地映出我此刻惊骇欲绝、面无血色的脸。那眼神里没有讥讽,没有愤怒,没有探究,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和一种……深不见底的悲悯。
她的唇瓣微微开启,声音轻得如同叹息,却字字清晰地敲打在我的心脏上:
“我知道你是装傻。”
我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滚烫的棉花,干涩灼痛,发不出任何声音。否认?辩解?在她这样的目光下,任何谎言都显得苍白而可笑。
然而,不等我做出任何反应,霍秀秀的下一句话,如同一把淬了剧毒的冰锥,带着森然的寒气,精准无比地刺穿了我最后的心防:
“我在汪家实验室的‘沉眠室’里……见过你。”
霍秀秀的声音很轻,像一片羽毛落在初融的雪上,却在我耳边炸开惊雷万道。
“……我在汪家实验室的‘沉眠室’里……见过你。”
沉眠室。
这三个字像三把淬了冰的钥匙,猛地捅进我记忆深处最黑暗、最不愿触碰的锈蚀锁孔,狠狠一拧!
“咔嚓——”
冰冷的、带着消毒水和某种甜腻防腐剂味道的空气猛地灌入鼻腔!视野瞬间被一片刺目的、毫无感情的惨白占据。不是灯光,是嵌入天花板的无影灯,将下方浸泡在巨大玻璃柱体里的每一个“标本”都照得纤毫毕现,惨白如同蜡像。
水。粘稠、冰冷、泛着诡异荧绿色的液体,像巨大的、活着的琥珀,包裹着无数赤裸的、蜷缩的、如同母体中胎儿般的躯体。一根根粗细不一的管线如同怪物的触须,从液体上方伸下,刺入那些躯体的口鼻、胸腔、脊椎……维持着一种诡异的、非生非死的状态。
窒息感。液体挤压着胸腔,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带着灼烧般的刺痛,冰冷的药液顺着鼻腔、口腔涌入,带来令人作呕的甜腥和麻木。意识像被沉在万丈冰海之下,冰冷、沉重、无边无际的黑暗,只有偶尔电流经过管线时带来的细微刺痛,提醒着你,你还没有彻底死去。恐惧,巨大的、足以吞噬一切的恐惧,却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任由那冰冷的、粘稠的绿意包裹、渗透、侵蚀……像一具被钉在标本架上的蝴蝶。
“呃——!”
喉咙里发出一声短促的、如同濒死野兽般的抽气声,我猛地蜷缩起来,双手死死抱住头,指甲深深抠进发根,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仿佛那冰冷的药液此刻正重新包裹上来,沿着皮肤纹理一寸寸向上攀爬!肩背的伤口在剧烈的颤抖中撕裂般疼痛,但比起那瞬间涌入脑海的、来自“沉眠室”的绝望窒息感,这点皮肉之痛简首微不足道!
冷汗如同开了闸的洪水,瞬间浸透了刚刚包扎好的纱布和里衣,冰冷的黏腻感紧贴着皮肤。牙齿咯咯作响,几乎要咬碎。身体的本能让我想尖叫,想逃离,但残存的最后一丝理智死死地扼住了喉咙——不能!不能在她面前彻底崩溃!
霍秀秀静静地看着我。她的眼神里没有胜利者的嘲弄,没有猎人的戏谑,只有一种近乎悲悯的平静,仿佛在看一场早己预知的、无法避免的灾难。那目光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轻易地剖开了我千疮百孔的伪装,首抵那溃烂流脓的核心。
“三年前,”她开口,声音依旧平缓,像是在讲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每一个字都敲打在我脆弱的神经上,“霍家损失了一支非常重要的勘探队。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西北荒漠深处一个代号‘沙海’的坐标。为了找到真相,也为了找回可能还活着的族人,我亲自带队,绕开了汪家的常规封锁线,从一条废弃的古河道潜入。”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着白玉簪光滑的尾部,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素雅的帐幔,投向了那片风沙肆虐的死亡之地。
“那是一次极其失败的潜入。我们低估了汪家对那片区域的掌控力。陷阱、伏击、流沙……队伍被打散了。我带着月姐和另外两个好手,慌不择路,逃进了一片被风蚀得如同迷宫般的雅丹群深处。”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我们在那里,发现了一处伪装成废弃气象观测站的入口。很隐蔽,但内部的通道……却通往地下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