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榻上的落日

第69集 暗流涌动的朝堂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榻上的落日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4230
更新时间:
2025-06-30

光绪二十三年深秋,北京城内的银杏叶纷纷飘落,给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然而,朝堂之上的气氛却如寒冬般凝重。

养心殿内,光绪皇帝面色凝重地翻阅着一份份奏折,眉头越皱越紧。这些来自各地的奏章,无一不在诉说着大清帝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西方列强在沿海地区不断挑衅,边疆局势动荡不安,国内民生凋敝,财政入不敷出。

"启禀皇上,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求见。"太监的通报声打断了光绪的思绪。

"宣。"光绪放下奏折,坐首身子。

李鸿章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殿内,行过君臣之礼后,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件:"皇上,这是英国公使刚刚递交的照会,他们要求在长江流域增开通商口岸。"

光绪接过照会,快速浏览着上面的内容,脸色变得愈发难看:"这简首是得寸进尺!自鸦片战争以来,朕己经退让太多,难道我大清就要这样任人宰割吗?"

李鸿章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奈:"皇上,如今我大清国力衰微,军事、经济皆落后于西方诸国。以目前的实力,实在难以与列强抗衡。臣以为,唯有推行改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方能自强。"

光绪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李爱卿所言极是。朕也早有此意,只是...守旧派势力庞大,推行改革谈何容易。"说到这里,他的眼神又黯淡下去。

与此同时,在恭亲王府中,一场针对改革的密谈正在进行。

"王爷,听说皇上最近与李鸿章走得很近,似乎有意推行新政。"一位头戴红珊瑚顶戴的大臣说道,语气中充满担忧。

恭亲王奕訢轻轻敲打着手中的折扇,沉吟片刻后说:"哼,学什么洋人的东西!我大清以天朝上国自居,自有祖宗留下的治国之道,何必去效仿那些蛮夷?"

"可是王爷,如今西方列强船坚炮利,我们若不做出改变,恐怕..."另一位大臣话未说完,就被奕訢打断。

"住口!"奕訢猛地将折扇拍在桌上,"祖宗之法不可变!那些洋人的奇技淫巧,只会败坏我大清的风气。谁要是敢提改革,就是与整个满洲贵族为敌!"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恐惧。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朝堂上,得罪了恭亲王,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

回到宫中,光绪将几位心腹大臣召集到书房。除了李鸿章,还有主张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想听听你们对当前局势的看法。"光绪目光扫过众人,"如今我大清内忧外患,究竟该如何破局?"

康有为向前一步,激动地说:"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变法图强!西方诸国之所以强大,在于他们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我们应当效仿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发展近代工业。"

"不可!"李鸿章皱起眉头,"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但那是基于他们的国情。我大清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若贸然改变政治制度,恐怕会引起混乱。臣认为,应当先从发展军事工业和新式教育入手。"

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光绪听得头都大了,他揉着太阳穴说:"好了好了,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无论如何,改革势在必行。只是...该如何说服那些守旧派呢?"

就在光绪为改革之事忧心忡忡时,一件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天津的一家兵工厂发生爆炸,造成数百人伤亡。守旧派抓住这个机会,在朝堂上大肆攻击主张改革的官员。

"皇上!"一位满族大臣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这都是推行洋法的恶果!那些洋人的机器根本不可靠,只会白白葬送我大清子民的性命!"

其他守旧派大臣纷纷附和:"是啊皇上,祖宗之法不可变!"

光绪看着下面吵成一团的大臣,心中又急又气。他知道,这是守旧派故意制造的舆论,目的就是阻止改革。但面对群情激奋的大臣们,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深夜,光绪独自一人在御花园徘徊。月光洒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清冷。他想起白天朝堂上的争吵,想起李鸿章无奈的眼神,想起康有为慷慨激昂的陈词,心中五味杂陈。

"难道我大清真的没有希望了吗?"他望着天上的明月,喃喃自语。这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而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一群有志之士正在秘密集会。他们传阅着从国外带回的书籍和报纸,讨论着世界局势的变化。

"你们看这篇文章,"一位年轻人激动地说,"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己经成为世界强国。我们大清若再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

"可是该怎么办呢?"另一个人叹了口气,"朝廷里守旧派势力太大,任何改革的尝试都会被扼杀。"

"那就发动民众!"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只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守旧派就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

这些年轻人的讨论,代表着当时中国最进步的思想。然而,在那个封建专制的时代,他们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

日子一天天过去,光绪皇帝在改革与守旧的夹缝中艰难前行。他尝试着颁布一些新政,但每次都遭到守旧派的强烈抵制。那些原本支持改革的官员,在守旧派的打压下,也渐渐变得谨小慎微。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孤寂。光绪站在窗前,看着漫天飞雪,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他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改革之路还能走多远,更不知道,大清帝国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而此时的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不断扩张势力范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为亚洲强国。只有古老的中国,还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苦苦挣扎,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