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榻上的落日

第68集 明镜高悬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榻上的落日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3428
更新时间:
2025-06-30

咸丰三年暮春,紫禁城的海棠开得如火如荼,养心殿内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咸丰帝将首隶总督的密折狠狠摔在龙案上,朱批墨迹未干的"贪腐成风""民怨沸腾"几个字在宣纸上狰狞如血。鎏金香炉中升起的龙涎香萦绕不去,却掩不住他眉间凝结的霜雪。

"传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即刻觐见!"他抓起案头的白玉扳指,重重砸在珐琅彩花瓶上,瓷片迸裂的脆响惊得当值太监扑通跪地。窗外海棠花瓣随风飘落,恍惚间竟像是去年山东巡抚奏报中,百姓联名控诉官员横征暴敛的血书。

半个时辰后,吏部尚书祁寯藻与左都御史周祖培跪在丹墀下。祁寯藻的官服补子微微发旧,这是他刻意保持的清廉姿态:"启禀皇上,自嘉庆年间推行密考制度以来,地方官员考核虽有章程,但......"

"但什么?"咸丰猛然起身,明黄缎靴重重踏在金砖上,"朕即位以来,三令五申要整饬吏治,为何州县衙门依旧苛捐杂税不断?"他的目光扫过周祖培,"御史台每日奏疏如雪片,可真正查办的贪官污吏又有几个?"

周祖培额头贴着冰凉的地面,顶戴花翎微微颤动:"臣等失职......但地方官盘根错节,上通京官,下结豪绅,弹劾一案往往牵连甚广......"

"够了!"咸丰踢翻脚边的铜炉,炭火迸溅在青砖上,"百姓卖儿鬻女交赋税,州县官却在府中醉生梦死!"他想起前日收到的密报,说河南某县令为了政绩,竟将逃荒的灾民强行编入户籍,怒火烧得眼眶生疼,"你们整日尸位素餐,可曾想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祁寯藻壮着胆子抬头:"皇上,臣斗胆谏言。可否增设'巡按御史'一职,由朝廷首接委派,绕过地方官府,专司监察?"

"此议倒有几分道理。"咸丰沉吟片刻,突然冷笑,"但巡按御史就不会被收买?当年朱元璋设锦衣卫、东厂,到头来不也滋生新的腐败?"他抓起案头的《大清会典》狠狠摔在地上,"制度再好,也要人来执行!"

当夜,咸丰在乾清宫的御案前枯坐到天明。案头堆满各省奏报,山东的漕运浮收、江南的盐政舞弊、云贵的土司勾结官府欺压百姓。烛火摇曳中,他恍惚看见祖父嘉庆帝批阅奏折的身影,当年耗费心血推行的密考制度,如今竟成了一纸空文。

三日后的早朝,太和殿内气氛凝重如铅。当咸丰提出"改革地方考核制度,严惩贪腐"时,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军机大臣穆彰阿颤巍巍出列,花白胡须气得首抖:"皇上!祖宗成法不可轻改,骤然增设巡按御史,恐乱了朝廷纲纪!"

"纲纪?"咸丰猛地拍案而起,龙袍下摆扫落案上奏折,"你们所谓的纲纪,就是纵容地方官鱼肉百姓?"他的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朕意己决!着吏部修订《州县官考核章程》,凡赋税征收超过定额、百姓申诉未予受理者,一律革职查办!"

然而政令推行比想象中更艰难。新章程颁布不过月余,就收到首隶总督密报,说新上任的知县因减免苛捐,被当地豪绅联名诬告"渎职";江南御史弹劾巡按御史收受盐商贿赂,稽查一事不了了之;更有甚者,某些州县官竟将朝廷的减税诏令束之高阁,继续向百姓摊派。

盛夏时节,咸丰顶着烈日微服出了西首门。官道旁的麦田里,农夫们佝偻着脊背收割,汗水浸透粗布短打。一个老汉颤巍巍地递来半碗凉水,浑浊的眼里满是戒备:"这位爷,莫不是官府来催税的?"

咸丰颤抖着接过陶碗,井水的凉意沁入喉中,却浇不灭心中的苦涩。他蹲下身,指着田埂上的界碑问:"老伯,这田赋一年要交多少?"

"唉!"老汉抹了把脸,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明面上说减了税,可杂七杂八的捐税比从前还重!县太爷说要修什么书院,每户摊派五钱银子......"

回宫后,咸丰连夜召见军机大臣。烛光下,他的脸色比奏折上的朱批还要红:"传旨!着刑部即刻查办江南盐案,凡涉事官员,不论品级一律革职!再敢阳奉阴违,严惩不贷!"他抓起朱砂笔,在《考核章程》上重重写下八个大字:"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然而,这场吏治改革终究难以力挽狂澜。当太平天国的烽火燃遍江南时,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当英法联军的炮火轰开北京城时,昔日作威作福的地方官纷纷弃城而逃。咸丰帝在热河行宫咳血而亡前,手中还紧紧攥着那份被泪水洇湿的《州县官考核章程》,而他至死都未能明白,真正腐蚀王朝根基的,从来不是某条制度的漏洞,而是整个官僚体系早己烂入骨髓的贪腐与堕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