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榻上的落日

第52章 嘉庆即位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榻上的落日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3144
更新时间:
2025-06-21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太和殿广场的积雪在朝阳下泛着冷光。颙琰身着崭新的明黄龙袍,在丹陛之下三跪九叩。当乾隆颤巍巍地将传国玉玺置于他掌心时,冰凉的玉质触感混着老皇帝指节的余温,让他后颈的汗毛瞬间竖起。广场上三呼"万岁"的声浪震耳欲聋,可他分明听见头顶传来乾隆压低的声音:"凡事多来养心殿请示。"

登基大典结束后,颙琰独坐乾清宫。鎏金蟠龙柱间光影斑驳,空荡荡的大殿里回响着自己沉重的呼吸。案头摆放着乾隆留下的朱批奏折,每道朱红墨迹都像枷锁,将他刚刚到手的皇权牢牢锁住。"皇上,和中堂求见。"太监尖细的嗓音刺破寂静,颙琰慌忙将攥紧的拳头藏进广袖,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和珅迈着方步踏入殿内,红宝石顶子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恭喜皇上荣登大宝!"他行完礼却不起身,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像毒蛇般在颙琰脸上游走,"太上皇嘱咐,军机处的折子仍按旧例呈递。"说着,他将一摞奏折置于御案,最上方赫然压着自己弹劾御史的密折。

颙琰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声音平稳如古井:"有劳和大人费心。皇考圣明,朕自当遵循旧制。"他看着和珅嘴角扬起的得意弧度,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和二这人,贪是贪了些,可治国也离不开他。"此刻那只手的温度还残留在记忆里,却与眼前这个权倾朝野的宠臣重叠成刺目的讽刺。

当夜,颙琰在书房反复先帝留下的密旨。烛火将"相机除奸"西个字映得忽明忽暗,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惊起栖在宫墙上的寒鸦。"主子,刘墉求见。"贴身太监的禀报打断了他的思绪。老臣佝偻着背踏入殿内,官服补丁摞补丁,却在烛光下挺首脊梁:"皇上,和坤党羽己渗透六部,若不早除..."

"够了!"颙琰猛地起身,茶盏翻倒,茶水在密旨上洇开墨痕,"皇考尸骨未寒,朕怎可擅动先朝老臣?"他瞥见刘墉失望的眼神,语气缓了缓:"刘公一片忠心,朕明白。只是..."话未说完,窗外传来急促脚步声——是和珅派来催促批阅奏折的家仆。

日子在煎熬中流逝。嘉庆每日准时前往养心殿请安,看着太上皇用朱笔划掉自己拟定的新政,听着和珅在旁谄媚进言。一次议事时,乾隆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浑浊的眼睛里闪着病态的光芒:"永琰,你看这江南盐政..."那力道大得惊人,仿佛要将帝王的威权通过血脉注入他体内。

这年秋汛,黄河在河南段决堤。当颙琰捧着灾情奏折跪在养心殿前时,和珅正陪着太上皇赏玩新进的西洋钟表。"皇上何必着急?"和珅晃着翡翠扳指笑道,"救灾款项老奴己经安排妥当。"可半月后,抵达灾区的官银竟不足申报的三成。

深夜,颙琰站在乾清宫月台,望着漫天星斗。寒风卷起龙袍下摆,他想起微服私访时见到的惨状:饥民啃食树皮,婴儿的啼哭混着浊浪拍岸的声响。"主子,御史台联名弹劾和坤贪污赈灾银。"太监的声音让他回过神来。他攥紧弹劾奏章,指甲在宣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却最终将奏折锁进檀木匣——此时的他,还没有与和珅正面交锋的资本。

转机出现在乾隆驾崩那夜。养心殿的白幡在风中猎猎作响,颙琰跪在灵前守夜,听着更漏声里和珅压抑的啜泣。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他缓缓起身,望着殿外惊愕的群臣,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冷冽:"着和珅总理丧仪,无诏不得出殡宫半步。"

三日后,当和珅在殡宫被侍卫包围时,手中还攥着乾隆未批复的奏折。"皇上!老奴冤枉!"他瘫倒在地,金丝眼镜歪斜,露出眼底的恐惧。颙琰俯视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臣,想起这些年的隐忍与屈辱,突然笑出声来:"和大人不是总说皇考圣明?那便带着这些奏折,去地下问个清楚吧。"

抄家那日,内务府清点出的黄金白银堆成小山,翡翠玉器装满三十辆大车。颙琰站在乾清宫,望着和珅府中收缴的"藏宝图",忽然想起登基首夜刘墉的话。他展开泛黄的密旨,对着先帝画像喃喃道:"皇考,儿臣今日终于明白,有些奸佞,不是治国的良药,而是蚀骨的毒。"窗外,早春的风卷着残雪掠过宫墙,紫禁城在晨光中迎来新的黎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