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榻上的落日

第40章 六下江南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榻上的落日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3328
更新时间:
2025-06-20

乾隆十六年早春,大运河上白帆蔽日,十二艘黄绸覆顶的御舟缓缓南下。船头立着身着明黄龙袍的乾隆帝,望着两岸新绿的柳色,嘴角泛起志得意满的微笑。河道总督高晋跪在甲板上,小心翼翼地禀道:"启禀圣上,扬州盐商己在码头备下接驾大典,沿途百里皆修缮一新......"

"朕此番南巡,是为体察民情、巡视河工。"乾隆帝抬手打断,眼中却难掩期待,"不必铺张,切不可扰了百姓生计。"话虽如此,他却不自觉着腰间新换的翡翠玉佩——那是苏州织造昨夜进献的贡品。

御舟刚抵扬州,岸边顿时钟鼓齐鸣。盐商总商江春率领众人跪迎,手中捧着用金线绣着"圣德齐天"的万民伞。乾隆帝踏着铺就的红毯上岸,目光扫过岸边用彩绸扎成的"蓬莱仙岛",鎏金的亭台楼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江爱卿费心了。"他含笑接过江春呈上的白玉盏,盏中盛着用梅花雪水冲泡的碧螺春。

入夜,瘦西湖上画舫穿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乾隆帝倚在雕花栏杆上,看着湖面倒映的花灯如繁星坠落。江春举杯躬身:"圣上可知,这满湖花灯皆是百姓自发所点,只为祈愿我朝国泰民安。"他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哭喊:"还我田地!"

几名侍卫如鹰隼般扑过去,将个衣衫褴褛的老汉拖走。乾隆帝皱了皱眉,江春连忙赔笑:"定是市井无赖,扰了圣驾雅兴,臣这就......"

"罢了。"乾隆帝放下酒杯,心中却泛起一丝不悦。白日里见到的扬州城繁华似锦,可这声哭喊,倒像是锦绣衣裳上的线头,挑破了完美的表象。

在苏州,织造府的戏台上正上演着《长生殿》。乾隆帝斜倚在湘妃榻上,看着旦角水袖翻飞,忽觉无趣。他转头问身旁的和珅:"朕听闻苏州园林甲天下,明日可安排去拙政园一游?"

和珅立刻会意:"奴才早己备好。拙政园主人听闻圣驾光临,特意拆了半面墙,打通与隔壁宅邸,只为让圣上游览时更显开阔。"乾隆帝满意地点头,却没看见台下百姓望着拆毁的民居,敢怒不敢言。

御膳房每日耗费白银千两,厨子们变着法子做满汉全席。当一盘"百鸟朝凤"呈上时,乾隆帝看着用燕窝、鱼翅拼成的凤凰,微微蹙眉:"太过奢靡了。"御膳房管事连忙跪下:"奴才该死!但江南百姓皆盼着圣上吃得满意,若传出去御膳简陋,怕是......"

乾隆帝叹了口气,夹起一筷子菜。他想起祖父康熙南巡时轻车简从,可如今自己若不排场些,岂不显得圣威不足?

在杭州,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乾隆帝站在观潮楼上,望着白浪排空,诗兴大发:"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随行官员立刻齐声赞叹,将诗句抄录下来,准备刻石立碑。而在不远处的渔村,渔民老陈望着被征用做观潮场地的渔船,对着妻子苦笑:"这月的租子,怕是又要拖欠了。"

六次南巡,国库耗费白银超过两千万两。这些钱,有的用于修缮河道,有的却进了贪官污吏和富商的口袋。每次接驾,地方官员都要大兴土木,修建行宫;盐商们争相献宝,只为讨得圣上欢心。奢靡之风如瘟疫般蔓延,各级官员纷纷效仿,搜刮民脂民膏。

在一次议政时,御史刘墉斗胆进谏:"圣上南巡,虽有深意,但耗费巨大,百姓负担沉重......"他话未说完,乾隆帝己拍案而起:"朕南巡是为了解民间疾苦,你却在此危言耸听!"刘墉叩首在地,额头撞得生疼:"臣只是担心,长此以往,恐失民心......"

退朝后,乾隆帝仍余怒未消。和珅适时上前:"刘墉迂腐,哪里懂得圣上的良苦用心?江南富庶,花些银子也是应当,既显我朝威仪,又能带动当地繁荣。"乾隆帝听了这话,脸色稍霁,却不知民间己流传起歌谣:"乾隆下江南,百姓泪汪汪,银子如水流,苦了种田郎。"

最后一次南巡归来,乾隆帝站在紫禁城的城楼上,望着暮色中的京城。他想起江南的湖光山色,想起百姓跪迎时的山呼万岁,心中五味杂陈。他一生自诩"十全老人",可这六次南巡,究竟是功是过?

而在民间,百姓们望着被征用后荒废的田地,修缮后却无人居住的行宫,只能摇头叹息。那些用民脂民膏堆砌的繁华,终究如镜花水月,留下的,只有沉重的赋税和疲惫不堪的民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场盛大的巡游,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百姓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