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榻上的落日

第23集 《金銮墨痕》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榻上的落日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4684
更新时间:
2025-06-19

第一章:春闱惊雷

乾隆二十六年惊蛰,紫禁城的铜缸上凝着薄霜。礼部侍郎沈明远攥着密折的手指微微发颤,御书房的熏香混着朱砂味,呛得他喉头发紧。

"沈爱卿,"乾隆皇帝搁下朱笔,墨渍在明黄宣纸上洇开,"你说这江南士子,竟有人联名上书反对恩科?"

沈明远扑通跪地,蟒袍下摆扫过青砖:"陛下明鉴!那些腐儒迂阔,竟言恩科坏了'十年寒窗'的规矩..."

"规矩?"乾隆冷笑,指尖划过案头《贞观政要》,"当年太宗开恩科,方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朕设此科,正是要让寒门子弟也有出头之日。"

窗外忽然传来更鼓声,惊起檐下白鸽。沈明远想起三日前在琉璃厂,听见几个举子议论:"恩科不过是皇上收买人心的把戏。"他偷瞄御案上堆积的弹劾奏疏,礼部员外郎联名反对的折子还压在最底下。

"传旨下去,"乾隆将密折丢进火盆,纸页在火苗中蜷曲成灰,"恩科照旧。着令各省学政严加督管,若再有人妄议,以'谤讪朝廷'论处。"

第二章:贡院寒夜

顺天府贡院的号舍里,陈景文搓着冻僵的手指,就着油灯在卷纸上写下最后一笔。墨汁在粗麻纸上晕开,像极了他老家屋顶漏下的雨痕。

"咚——"更鼓敲过三更,隔壁号舍传来压抑的咳嗽声。陈景文望着墙上斑驳的"忠君报国"西字,想起临行前母亲塞进行囊的碎银,还有未婚妻绣的平安符。

"这位兄台,可借个火?"隔壁传来沙哑的声音。陈景文隔着木板递过火折子,看见对面探出张蜡黄的脸,是个年约五旬的老秀才。

"多谢。"老秀才就着火光烤着僵硬的手指,"兄台也是赶恩科的?"

"正是。"陈景文将卷子仔细卷起,"听说此次恩科,皇上特意增设'经世致用'策问。"

老秀才突然冷笑,火光照得他眼底血丝分明:"经世致用?不过是让咱们这些穷酸书生,给朝廷歌功颂德罢了。"

陈景文心头一颤。他想起县试时,考官因他没给"贽敬",硬是将头名改成了员外家的公子。此刻火盆里的炭突然爆开火星,照亮墙上不知哪届考生刻下的诗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第三章:金殿对答

殿试那日,太和殿丹陛前积雪未融。陈景文跪在冰凉的金砖上,望着御座上的帝王,感觉后颈的冷汗顺着脊梁往下淌。

"陈景文,"乾隆展开他的卷子,"你在策论中说'恩科当重实才,而非虚文',可有实例?"

陈景文想起老家连年的水患,想起那些卖儿鬻女的灾民。他深吸口气:"回陛下,臣家乡浙江海宁,堤坝年久失修,然地方官仍以'无钱修缮'搪塞。若科举能选拔懂水利之人..."

"大胆!"主考官礼部尚书拍案而起,"竟敢影射朝廷怠政!"

陈景文额头触地,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殿内突然静得能听见砚台里墨汁凝固的声音。

"抬起头来。"乾隆的声音让他浑身一颤。帝王放下卷子,目光扫过他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袍,"朕问你,若你为地方官,当如何治水?"

陈景文望着御案上的《河防一览图》,想起幼时随父亲修渠的经历:"臣以为当仿李冰治水之法,分洪道,筑石堤,更需..."

"好!"乾隆忽然抚掌大笑,惊得阶前金龟鹤嘴里的香料都晃了晃,"此等人才,正该为朝廷所用!"

第西章:恩怨交织

放榜那日,琉璃厂的鞭炮声震得人耳膜发疼。陈景文望着红榜上自己的名字,眼眶突然发热。却见几个举子围在榜前议论:

"这陈景文不过是运气好,听说殿试时顶撞了主考官..."

"哼,恩科本就没个正经,指不定使了什么手段..."

陈景文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忽有人拍他肩膀,回头见是考场上借火的老秀才,此刻却穿着崭新的蓝绸长衫。

"恭喜贤弟。"老秀才递过酒壶,"愚兄姓王,如今忝列三甲。"

陈景文喝了口烈酒,辣得眼眶发酸。王秀才望着他发旧的棉袍,从袖中掏出锭银子:"贤弟若不嫌弃,这点心意权当进京盘缠。"

陈景文正要推辞,却见王秀才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愚兄乃江南巡抚门生。此次恩科,本是要..."

话音未落,一队官兵突然驱散人群。陈景文看见沈明远站在马车上,目光扫过他时微微一顿,随即命人撕下墙上的告示。

第五章:暗流涌动

当夜,沈明远在官邸书房来回踱步。案上摆着密报,说江南士子准备联名罢考,领头的正是王秀才的恩师。

"大人,"管家捧着拜帖进来,"陈景文求见。"

沈明远捏着密报的手骤然收紧。他想起殿试那日,乾隆对陈景文的赞赏,想起礼部那些反对恩科的同僚。

"请他进来。"他将密报塞进暗格,端起茶盏轻抿。

陈景文进来时,还穿着那身补丁摞补丁的棉袍。他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这是家乡的龙井,还请大人品鉴。"

沈明远望着茶叶里混着的碎梗,想起自己当年也是寒门出身。陈景文忽然跪下:"大人,学生听闻江南有罢考传言..."

"你想说什么?"沈明远放下茶盏,瓷碟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学生愿去江南劝说。"陈景文抬头,眼中闪着光,"恩科是寒门子弟的出路,不该被有心人利用。"

沈明远盯着他的眼睛,想起乾隆说的"牢笼志士"。窗外忽然下起雨,檐水滴在芭蕉叶上,像极了当年母亲纺线的声音。

"好。"他起身扶起陈景文,"明随礼部侍郎南下,就说朝廷要在江南增设义学。"

尾声

乾隆二十七年春,陈景文站在海宁堤坝上,望着新修的石堤拦住滔滔江水。百姓送来的"万民伞"在风中猎猎作响,伞面上的金字映着阳光。

远处传来马蹄声,驿卒送来邸报。陈景文展开一看,恩科选拔的人才己充实六部,王秀才因参与罢考被革职查办。他望着江面上的船帆,想起殿试那日乾隆的笑容。

"大人,"随从递来家书,"夫人说少爷会叫爹了。"

陈景文摸着信纸上的墨迹,忽然想起贡院号舍里的寒夜。风卷着浪花打湿衣襟,他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夕阳西下,堤坝上的"永镇江河"碑映着晚霞。陈景文提笔在衙署墙上写下:"墨痕染就金銮梦,愿化春雨润苍生。"墨迹未干,又一场春雨落下,将字迹晕染得更加清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