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一把五六半,猎千斤野猪王

第61章 县公社红章

加入书架
书名:
年代:一把五六半,猎千斤野猪王
作者:
平安里
本章字数:
4460
更新时间:
2025-07-06

你这是撂挑子!”杨成瑞咬着牙,脸色通红,“你以为你拎着点钱,就能当这个家的主心骨?你凭什么拿祖产去赌?”

“凭我现在是唯一还在折腾、还在动脑子、还在外头奔的人!”杨延洲不怒反笑,“你们一个个窝在这老屋子里,连下一顿米在哪儿都没底儿,还能说我瞎折腾?”

“你以为咱窝着是愿意的?你以为我就没想出去闯?”杨成福突然一拍腿,火气也起来了,“但出去要本钱、要胆子!我老娘那一场病,把家里掏空了!谁能像你,运气好,下了乡就遇上个合作社,还挣了几票钱!”

“运气?你觉得是运气?”杨延洲眼睛首视他,“你可知道我那两年,吃了多少苦?发烧没人管,脚崴了得自己绑柴条,晚上睡在通风牛棚,冻得首哆嗦。你说得轻巧,谁不是熬过来的?”

“那你现在回来,就想一笔买断大家的未来?”杨金娥声音一抖,“你能保得住那份投资?一旦三线政策调整,你那边说不定就黄了!”

“你担心政策,那就更得抢在变化前动手。”杨延洲盯着她,“我这边打听清楚了,秋后前再上一批名额,到时可以带两户家属过去,不光包吃住,还有小工分。你要是不信,我可以让你看看公社批文。”

他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份卷起的纸,摊在桌上,是一张带着县公社红章的合作批示,上头赫然写着“外派支援劳动力入川名单”几个大字。

“这是假的吧……”有人小声嘀咕。

杨延洲冷冷一笑,“假的?你去问王书记。这章,他亲口盖的。”

屋子顿时安静了下来,连杨成瑞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能涨红了脸盯着那份批文看。

“我不逼你们。”杨延洲慢条斯理地收好批文,“你们想留守的,就留守。我把祖屋那份一分为二,你们守你们的,我守我的。”

“你守你自己的?”杨金娥冷笑,“你连地契都没有,凭啥说一分为二?”

“我找过村会计张德贵,他同意我先用祖屋做抵押,申请外迁建房。”杨延洲冷静地说道,“这两年我每月有钱寄回来,不比你们靠老娘那点养老金活着。”

“你就不怕……”王金娥话没说完,眼圈红了,“老娘一口气没上来,呜呼哀哉,你成不成不说,这家散了。”

“我怕,可我更怕全家一块死耗。”杨延洲低声说,“你们还记得咱家老三是怎么饿死的?那年闹灾,队里分不到口粮,家里只剩一个窝窝头,是我娘不敢吃,最后那孩子没挺过去。”

堂屋里落针可闻。

“你以为我不疼老三?”杨延洲声音有些哑,“可我要是真想咱老杨家好,就得跳出去挣命,不是天天守着过去哭。”

“延洲,你别说了。”王金娥缓缓起身,叹口气,“你要是铁了心走,我不拦你。但这分家的事,得请村里人见个证,得立文书。祖屋若真是要拆作两份,你得给个账面。”

“好,明天叫上村长和老书记,我一五一十讲清楚。”杨延洲一口应下,“我不怕摆到明面上。咱不能再用亲情来藏污纳垢。”

“你要是骗了我们,叫你祖宗不得安宁!”杨成瑞愤愤站起。

“你若是搅我谋生的路,就等着一辈子守穷坟!”杨延洲毫不示弱。

“行!”王金娥一咬牙,“那就明天,队里当面说清楚,看你是不是说得清、拿得出!”

……

第二天清晨,杨家堂屋里挤满了人。队长老秦头、会计张德贵、还有村里德高望重的赵叔都来了。

“都坐下吧。”老秦头咳了声,“延洲说要分祖产,要写明文书。那今天咱不带情绪,说理讲法。”

“赵叔,您说句公道话。”杨成瑞抢先开口,“我们老杨家祖屋,是咱爷爷亲手打的,那时候家里三兄弟,各占一角,延洲现在说分就分,把前厅都划走,这不是逼我们出去住破窑么!”

“你别胡说。”杨延洲把那张批文铺开,又递上张德贵写好的分户草案,“我只要西厢房一带,祖厅还是大家公用。我若真发了财,自会补上分家的差价,大家还可以轮流派人来支援合作社。”

“你说得轻巧。”杨成瑞冷笑,“你挣了钱愿意补,那你赔了呢?赔了算谁的?”

“赔了我自己兜。”杨延洲盯着他,“我名下的那份房、地、劳动力名额,写我个人名字。你们谁都不用搭。我认字,有户口,立合同签字按手印!”

“这倒是个法子。”老赵点点头,“延洲这小子没瞎说,照合同分清楚,风险自担,也不失为条路。”

“可他用的是祖屋。”杨金娥忍不住插嘴,“那屋是全家的命根子。”

“延洲不是白要。”张德贵出声,“这娃每月寄钱回来,前前后后贴补公家不少。现在他一人挑重担,公社还批了名额,我看他是愿意背这口锅。”

“再说句不好听的,”老秦头扫视一圈,“祖产值几个钱?你们怕他赌败了,那不如让他一人搏个明白,哪天翻身回来,大家都跟着沾光。”

堂屋里一片沉默。

“成瑞。”赵叔看着他,“你若真觉得亏了,到时候凭这文书找公社评理。但现在,人家吃这苦、走这路,总得有个落脚的机会。”

杨成瑞低头半晌,突然一锤桌,“好!我就给你三年,三年内你混不出名堂,这祖屋你得无条件归还,还得补上房租!”

“写上去!”杨延洲一口答应,“我这人认死理,签字画押都行。”

张德贵笑着开始起草文书,一边念一边写:

“今有杨延洲,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自愿承包祖屋西厢房并承担独立经济风险,期限三年。若三年内未见收益或本人自愿撤退,则自愿归还所占房产,不得要求补偿。”

最后落笔处,留了三个名字——杨延洲、杨成瑞、王金娥。

“你们真要签?”老赵问。

“签!”王金娥一咬牙,“咱女人不识字,但这事搁在心头太久了。签了,才是干净人。”

三人轮流按下红手印,堂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这就算分了?”有人低声问。

“分是分了,骨肉还是骨肉。”杨延洲看着堂兄弟,“三年内,我若有成,回来接你们;我若无成,也绝不拖你们后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