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烬重燃

第51章 扬州(1)

加入书架
书名:
金陵烬重燃
作者:
花无容
本章字数:
7800
更新时间:
2025-06-20

就在史可法等人与在场的人也一一相见时,朱慈烺暗中思忖起来。

“马士英、卢九德显然知道了我在清江浦的所作所为,那么他就应该意识到他在我进入南京后的地位必定不保,兴许还有杀身之祸,刘良佐同样如此,他的秦大鹏己经被我收服,岂有不愤恨的?”

“为何还要巴巴地从南京赶来迎驾?难道真是怕了孤不成?”

“显然不是,马士英、卢九德还好说,刘良佐绝对不会主动送上门的,这么说他也带来了兵马,否则一个偌大的扬州城不会只进驻六七千兵马”

“我记得后来扬州之战中,驻扎在城外的李栖凤通过建奴乌真超哈营几万斤红夷大炮轰击得来的城墙缺口进入城内,秘密联络驻扎在城内的西川兵马,二者擒拿了史可法等人,这才让扬州城不战而下,进而导致惨绝人寰的八十万人大屠杀”

“这几个人显然也不是好东西,没准一早就与刘良佐勾连上了,此时我冒然进入城内显然有些不妙,但眼下我的兵马颇多,带何人进城为好?”

便不经意地瞟了一下史可法。

后者虽然有些愚钝,但长期在官场打熬,又在徐州、清江浦与他有着近一个月共事的经历,这点眼力界儿还是有的。

“咳咳”

史可法说话了。

“马大人,我可是记得城的军营可是能驻扎两万人左右的,殿下万金之躯,虽然还在我大明,但眼下形势危急,流贼、建奴细作处处皆是,难道就凭几个锦衣卫护卫?”

马士英显然早有准备。

他笑道:“史大人所言不差,听说殿下一路南下时收拢了不少我大明残军,不如这样,城内原驻各部全部迁往大校场,殿下人马则可进驻小校场军营”

史可法点点头,“殿下,小校场也不小,完全可以进驻三千骑兵”

朱慈烺暗忖:“我自然可以带着三千骑进驻小校场,但其首领是刚刚投过来的秦大鹏,虽然我己经让庄子固、武愫各统带一千骑,但内中至少有两千骑都是原来刘良佐的人马”

“但若是不带秦大鹏进去,又如何能彻底收服其心?只能赌一把了,若是带步军进去,战力上就不能保证,不见得是刘良佐等人的对手,还有,如今大势己明,虽然马士英等显然有些龌龊,但在大势面前也只得认命吧”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准备将我击杀,进而拥立福王那肥猪上位?难道就不怕天下人的纷议?

他能这么想,史可法等人显然更不可能这么想了,若是不敢进城岂不又落了下乘?

时下他身边还有两百包括锦衣卫、三千营、左成部、周亚子部在内的骑兵,当下便在马士英的引导下缓缓向城池开去。

扬州城,乃江南仅次于南京的大城,城墙高大巍峨,周围还有宽阔的护城河,若是兵精粮足,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其攻下并不容易,后来的扬州惨案若不是有人里应外合多铎也不能轻易将其拿下。

换做是他自己,在不知道刘良佐、李栖凤、韩尚良、胡尚有底细的情形下不见得做的比史可法还好,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一行从东边的城门进入,见到城上驻守的士兵,他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城上士卒是何人手下?”

马士英回道:“眼下这里并无战事,平时几座城门都是由何练总的人来值守,李总镇、韩参将的人马显然要养精蓄锐,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流贼或建奴上”

这话也没毛病,平时谁愿意站在城墙上喝西北风啊,也只有让何刚麾下不大受待见的忠贯营来了。

朱慈烺心里一动。

“何刚乃忠臣良将,或许可以拉拢”

来到汪然明的豪宅后,马士英率先走了进去。

“殿下,然明这处宅子东侧半部是新建的,屋内设施都是新的,微臣建议您与您的护卫、史大人等都住在这里,西侧是他的父亲时修建的,迄今己有至少五十年,设施陈旧,一到雨天便有霉味”

“可让其余护卫进驻”

朱慈烺点点头,“马大人有心了”

马士英又说道:“刚才殿下也见到了,大校场就在距离此地不远处”

说完还面露笑意。

朱慈烺也笑道:“马大人考虑周祥,孤甚是满意”

“殿下天下所望,如今形势板荡,微臣也只能竭尽所能为您分忧”

汪然明早就准备好了饭菜,于是清江浦仓大使马鸣皋那里的淮扬菜加强版便再次琳琅满目,马士英等人也作陪。

饭毕,随着朱慈烺的示意,丘致中将那封崇祯帝留给他的圣旨拿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凉德,嗣守鸿基,十有七年于兹。夙夜袛惧,不敢荒宁,期以克绍先烈,安辑中外。奈何天心示警,灾变频仍,流寇鸱张,荐食无厌。今闯逆狂逞,凶焰滔天,迫近神京,社稷之危,迫在眉睫。朕当躬率六师,亲临战阵,与社稷共存亡,以彰祖宗之灵,以全君臣大义”

“然祖宗创业垂统,以两京为根本。留都南京,龙盘虎踞,乃国之重镇,东南之枢机。当此非常之时,必建非常之策,以固国本,以系人心。”

“皇太子慈烺,朕之元子,仁孝性成,聪明天纵,年虽冲幼,器识夙成。兹特命以监国身份,克日奉诏南行,驻跸南京,总摄留都机务,抚绥东南军民”

“一应留守南京文武百官、勋戚内臣、五军都督府、锦衣卫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应天府等衙门,悉听监国皇太子节制调度,凡军国重事,除紧急军情可便宜行事先行外,余皆奏闻监国,参详施行,务须同心戮力,共济时艰,整饬武备,固守城池,安辑地方,保障漕运,以为根本持久之计”

“特命:”

“驸马都尉巩永固,随驾辅弼监国,赞襄机务,匡正阙失”

“速敕凤阳总督、漕运总督、应天巡抚、操江提督等东南文武重臣,简练兵马,筹备粮饷,拱卫行在,听候监国调遣”

“敕平西伯吴三桂、宁南伯左良玉等西方将帅,秣马厉兵,星夜赴援,勤王讨贼,内外夹击,以解京畿之危”

“朕深居九重,心系西海。此非朕忍离骨肉于危难,实为万世之虑,宗庙之托至重也!皇太子南行,非为避祸,乃为承祧守器,维系人心,保全国脉,以待天心之悔祸,冀挽狂澜于既倒。”

“尔内外臣工,当体朕之苦衷,明大义,识大体,悉心辅佐监国,勿生疑虑,勿怀观望”

“惟愿皇太子深念祖宗创业之艰难,社稷存亡之重,谦恭克己,咨诹善道,亲贤臣,远小人,明赏罚,恤军民,南京诸臣,亦当以忠义自勉,以君国为念,竭肱骨之力,效命于监国之前,则中兴之业,犹可望也!”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父皇!”

虽然早就熟知圣旨内容,也早就知道他早就投缳煤山,但如今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读出来,饶是他二世为人也是百感交集,哭倒在地。

余者虽也各怀心思,且不知圣旨真假,但所有人还是同样拜倒在地,大哭起来。

半晌,还是史可法醒目,“诸位大人,圣旨本官己提前看过,上钤‘皇帝奉天之宝’、‘敕命之宝’两方大印,还是先皇亲手写就,斑斑笔迹,至今未忘,邱公公,请给马大人等传阅”

马士英接了过来,仔细看了一下,然后递给了姜曰广等人,最后又回到了丘致中手里。

王铎站了出来。

“殿下由老夫在东宫教授了三年,是真是假岂能不知?确实是我大明皇太子殿下!”

杨廷麟也上前说道:“下官也曾以庶吉士身份进入东宫侍讲,亦能确认这一点”

朱慈烺擦了擦眼泪,说道:“孤旅途奔波,又时时感怀神京陷落、父皇、母后之事,早以倦极,有甚事明日再说,今日若是有事,孤会单独召见”

马士英说道:“那殿下就早些歇息”

群臣退出去时,锦衣卫暗中将袁继咸、韩赞周、冯可宗、梅春、何刚、堵胤锡、陆昆亨等人叫住了。

就在朱慈烺要一一召见诸人时,李若琏回来了!

“殿下”

朱慈烺摆摆手,“先不谈清江浦的事,等召见完诸人再说”

又让锦衣卫让他们分别进入各个厢房喝茶等候,离开时房门也关上了。

李若琏问道:“殿下,要不先召见大臣?”

“为何?”

“若是先召见内臣、锦衣卫,便有可能落人口实”

朱慈烺摇摇头,“以你来看,今日之事如何?”

“似乎马士英等人确实是真心想拥立殿下的”

朱慈烺苦笑着摇摇头。

“不然,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我抓获了马鸣皋、卢之藻,内情悉知,彼等岂有不胆战心惊的,刘良佐这样拥兵自重的武将倒也罢了,彼等肯定无所谓”

“但马士英、卢九德等人肯定不会如此”

“您的意思是彼等依旧包藏祸心?”

“谁知道呢,静观其变吧,先召见锦衣卫、守备太监”

朱慈烺在书房里依次接见了诸人,首当其冲者并非韩赞周,也非袁继咸,而是冯可宗。

“殿下!”

冯可宗三十多岁,中等身材,中等相貌,神态祥和,乍一看自然看不出端倪。

冯可宗哭着跪在地上。

“起来吧”

朱慈烺的声音异常冷峻。

“孤问你,可知天子亲军、近臣是谁?”

冯可宗心理一凛。

“自然是锦衣卫、内廷宦官”

“那孤派人秘密潜入南京城,召唤尔等前来,你为何迟迟未奉诏?”

锦衣卫、宦官天然与文武百官不对付,只能依靠皇帝生存,虽然不知此人具体情形,但朱慈烺决定还是要挽救一把。

“微臣......微臣原本是准备马上出发接驾的,当日却偶发重疾,沉重不能行,于是便耽搁了”

“哦?那就罢了,对了,南京有何情形要向孤禀报的?”

“回禀殿下,以微臣来看,一切正常,军民都万众一心等着殿下早继大统,除此之外并无特别事务”

“好吧,你先回去”

“是”

接着召见了南镇抚司掌刑千户陆昆亨,只见其年纪颇轻,约莫二十八九岁,身材颀长,面容俊秀,观之可亲。

“殿下”

还是熟悉的戏码,陆昆亨也是哭着跪倒在地,之前朱慈烺召唤的人并没有他,故此他未来也没有什么。

“罢了,起来说话”

“谢殿下”

“今日南京城情势如何?”

“回禀殿下,接到史可法大人的传讯后,马大人当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但却蹉跎了好几日才成行,微臣官职低微,并没有参与此事,故此是何原因并不得知”

“那这一次为何来了?”

“神京沦陷,微臣也是西顾彷徨,得知殿下的消息后顿时大喜过望,便顾不得那许多了,藏在冯大人携带的锦衣卫中就过来了,等冯大人知晓了微臣己经抵达扬州了”

“哦?冯可宗这次带来了多少锦衣卫?”

“三十人,都是他的亲信”

“你只有一人?”

“正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