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妈生病了吗?”
林向东听到了傻柱那惊讶的声音,不禁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他知道大妈确实常生病需要服药,但是这次病得有点巧合——前一天傻柱刚去了刘岚家送彩礼。
这事难免让人生疑。易中海不希望傻柱和刘岚在一起,看来他们心里对聋老太太也不满意。
大妈病后没有人照顾老太太了。虽然表面上可能是大妈真的病了,但林向东认为,易大爷夫妇肯定有意为之。
考虑片刻后,林向东也决定去看看大妈的病情。
大妈人挺好,平时帮助过不少人。尽管这次的事看起来不寻常,但他认为问候一下也是应该的。
“一大爷,听说一大妈病了,没事吧!”他关切地问易中海。
“没啥大事儿,就是感冒了。要歇一两天,这几天就不能照顾老太太了。”易中海解释说。
秦淮茹此时也上前说:“大妈一直身体不好,好好休息很重要。”
“傻柱大哥啊,既然大妈生病了,你就多照顾下老太太吧。”何雨水对着傻柱说。
“这个还用你说?”傻柱笑着答道。
“李明,你又带着饭回来了。都闻到香气了。”赵老太太咧着嘴笑着说,但她的眼神却瞄向李明手中的饭盒。
“您老这鼻子确实灵,今天有糖醋排骨。”李明笑了笑回答道。
“这剩饭也真不错。”二大妈插话道。
虽然今年的粮食情况已经比去年好多了,厂里的肉也相对充足些,但能看到如此精美的剩余饭菜仍让人觉得不太寻常。
李明曾经解释说,即便是剩饭菜,也得看是什么剩菜。
恰好这时,张志远下班回到院子里。
对于二大妈照顾赵老太太的情形,张志远没有感到丝毫惊讶。
由于二大妈生病,需要人照顾赵老太太,而请院外人显然不合适。因此,在院内选择照护者似乎是唯一的方法,而且排除掉男性与孩子之后所剩无几。像 氏这样的人物也自然而然会被排除在外。
剩下的只有为数不多的选择了。
按照张大爷的精明性格,由二大妈照顾赵老太太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她能从中获益。
“老太太,由二大妈照顾你还习惯吗?”李明询问道。
“哎呀,你还真是一根筋。”赵老太太拿起手杖轻轻拍打了一下李明的脑袋。
现在二大妈就在跟前,赵老太太又怎会说出不好呢?
张志远则表示:“可能是觉得二大妈以后会更加尽心照料你,毕竟你二婶身体不太好。”
对此评论赵老太太未置一词,“毕竟二大妈身体欠佳,再继续让她照料老太太可能会不太好。”李明表达了自已的看法。
这是出于为赵老太太着想,也是为二大妈着想。
“身体不好就需要适当休息。”张志远非常赞成。
看着张婶平时也很辛苦,让他多多休息也是为她考虑。
此时的二大妈表情显得相当愉悦,充满期待地看着赵老太太。
最主要还是看她的态度是否接受新照顾者的建议。
如果能够同意一切都会很顺利进行。
于是赵老太太陷入了思考。实际上二婶护理更好,只不过老太太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些罢了。
由于之前尝试撮合李明与杨丽之间的事情,与赵大爷夫妇之间产生了隔阂。
她心里很明白,张大爷假装病情加重是为了给自已找茬,从而让她陷入两难局面。
经过认真思虑之后,觉得换一个照护者可能更好,这样也能省些心。
“李明、小张,你们说的是啊!”赵老太太终于表态同意了。
这显然意味着她决定以后全部事情交给二大妈负责。
这一结果让二大妈格外兴奋。
接着她提到,“居委会办公室还在正常工作时间开放中”。随即就带着老太太赶过去办理相关事务,并且二大妈也是满脸笑容跟着她们前往。
但张志远并未一同前往居委会办公区;他认为有老人家自已亲自交涉, 主任肯定愿意答应此事.
毕竟考虑到张 身体状况及赵老太太意愿王主任理应对这一提议表示支持才更为妥帖, 也使赵中海更难接受此事实。
……
晚些时候,志远夫妻在家 进晚餐,其间看到街道主任来访四合院。
“距离李大爷的位置又进了一步。”刘海洋心中暗自得意。
“老宋这下估计气得够呛。”二大妈调侃道。
“咱们这四合院用不了多久就要告别宋中洋的时代了。”刘海洋得意洋洋地说。
此刻,刘海洋满脑子都想着要取代宋中洋的位置。
只有宋中洋卸任,刘海洋才能成为新的李大爷。
至于吴志军,他对李大爷的位置并没有太多兴趣。
也正是因为他缺乏野心,刘海洋才愿意与其合作。
这时,老太太也吃过晚饭了,三大妈拿着她的脏衣服去洗。
照顾老太太是个不易的活儿,不仅一天三顿要精心准备,还得洗衣服、扫地、倒马桶等等。
只见三大妈忙完了老太太的衣物之后,便开始烧水为老太太泡脚。
要是换成二大妈照顾老太太,估计她会很不愿意。
显而易见,虽然三大妈在照顾老太太方面不如大妈细心,但是差距也不是特别明显。
老太太还是相当满意。
夜色朦胧,四合院内十几户人家各有心事。
宋中洋家氛围压抑,大妈频频叹息,而宋中洋也是忧心忡忡。
此时的宋中洋也后悔了让老婆装病。
原只想借装病博取同情,结果给了三大妈机会接近老太太。
如今,宋中洋与老太太之间的隔阂加深了。
考虑到老太太的地位崇高,宋中洋并不想关系恶化。
尽管暂时没找到解决办法。
“我出去透透气。”大妈感到屋里憋屈,就决定走出去散心。
宋中洋默默地坐着抽烟,并没有回应。
当大妈出门时,恰逢正在倒洗脚水的贾丽华。
棒头和大宝刚洗完脚,贾丽华便将洗脚水端出去倾倒。
正好遇见了出门散步的大妈。
“大妈,这么晚还出来,身体好些了吗?”贾丽华阴阳怪气地问道。
“好了点儿。”大妈板着脸。
“以后老太太有三大妈照顾,您就多歇息歇息。”贾丽华笑着说。
大妈黑了脸,感觉贾丽华在讽刺她。
宋中洋也跟着走出门外。
看到他们,贾丽华的冷嘲更加犀利,甚至开始明目张胆地攻击。
三大妈刚伺候过老太太回来。
“她家的三大妈今后真是辛苦你了啊。”贾丽华对三大妈说。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谈不上辛劳。”三大妈笑容满面。
然后,贾丽华便继续与三大妈聊起来,毫不理会旁边愤怒不已的宋中洋夫妇。
宋中洋的脸愈发青黑了。
突然,贾丽华话锋一转,“人可不能太过自私了。”
三大妈愣了一下,意识到这句话针对的是宋中洋。
宋中洋感觉严重 。
过去宋中洋常劝别人不要自私,要学会宽容。而现在,他自已竟然遭受了同样的批评。
“说得好。”三大妈附和道。
听到这幕的一旁林向南不禁笑出了声。
林向南尽管站在远处,但他敏锐听觉使得对话清晰可闻。
贾丽华完全不顾及宋中洋的尊严,让他憋了一肚子火没处发泄。
“怎么了?”
吕秀英看见林向南盯着中院的方向显得很奇怪,也凑了过来。
“宋老大爷和老奶奶可能正在夸奖三大妈。”林向南说道。
“夸赞她家的三大妈?”吕秀英露出惊讶。
她望了一眼中院,发现贾丽华与三大妈正站在门 谈。
“你以为我在开玩笑?”吕秀英白了他一眼。
她很清楚三人的心结。
随着邻里关系变差,修复起来非常困难。
原本宋中洋与贾家相交甚密,在关键时刻总相互支持。
但自从宋中洋儿子不再对秦淮青有兴趣后,他对待贾家的态度微妙改变。
而此时贾丽华的挑衅也越发肆无忌惮。
最终,为了避免激化矛盾,三大妈先行离去了。
尽
李华骑着崭新的自行车穿梭在厂里的路上,显得特别威风。这一天下午,他的精神特别亢奋,引来了易大海、刘国华、金海茹等人的注视。
当李华再一次提前离开厂房的时候,刚踏出厂门,竟然撞上了刘美珍。虽然是刘大茂的妻子,李华对她并无成见。
李华微笑着打趣道:“刘美珍,你在这儿等刘大茂啊?”
刘美珍却直言不讳:“其实,我是专门来等你的。”
这句话令李华吃了一惊。“等等……你说什么呢?”他警惕地询问。
接着,刘美珍解释了自已的请求。家中三个儿女,分别叫做小龙、阿宝和阿草,目前只有小龙到了入学年龄,但由于户口的限制问题在城里上学极为困难。
“李华啊,求求你帮帮我吧!”她低声下气地说。
面对这样的请求,李华不禁皱起了眉头。帮助城市外户籍的孩子入校学习并不简单,然而他的心软了,并承诺帮忙。
当得知李华愿出手相助时,刘美珍满是喜色。此时,如何帮助这位求助者成了李华的难题。即便小学老师的关系也未必能够解决这件事,所以他想起了王厂长。
……
与此同时,院子里的邻居看见李华的新车都很激动。他们纷纷议论纷纷,唯独聋奶奶开心地看着自已的干孙子;然而像贾丽莎和她的孙辈们都羡慕不已。
小孩豆豆也想要碰新车:“李大叔,我能够触碰它吗?”
贾丽莎立即拽开了他,不假思索地否定。
这一举动激起了争吵。贾丽莎出言贬低,被在旁边的老人制止。结果贾丽莎败退,满脸不爽地回到了自家的小屋。小男孩恨恨地望向李华,显然对他怀有一些敌意。
次日早晨,李华径自来到办公室找到了厂长,简单几句话后便得到了许诺协助。
尽管孩子户籍属于乡下的问题复杂,刘大茂是本单位的电影放映员,考虑到这些关系,厂长大开绿灯同意提供方便。
不过,通过这次帮忙让李华欠了一个人情。
时间飞逝两天之后,李华刚准备与自已的小妹吃饭,门外刘大茂气势汹汹冲进家里质问他。“李华你最好解释解释!”他怒目以对。
起初双方都非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