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红妆:民国换亲纪事

第32集·言初的选择

加入书架
书名:
青瓦红妆:民国换亲纪事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8152
更新时间:
2025-06-06

一、灶台上的玉米饼与窗外的寒霜

念秋把最后一张玉米饼铲出锅时,灶膛里的火星溅在围裙上。清婉趴在灶台边,小手指着饼上的焦痕笑:“娘,像月亮!”窗外的寒霜糊满了窗棂,将落霞村的晨光滤成一片惨淡的白,只有灶房里飘着玉米的甜香,混着未燃尽的柴火味。

“爹怎么还不回来?”清婉吸了吸鼻子,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凝结。念秋把饼塞进粗瓷碗,碗沿还缺着口,是去年言初劈柴时不小心碰的。她望着门外被霜打蔫的艾草,想起今早村口王婶说的话:“县城招护路工,听说工钱能买三斗白面呢。”

话音未落,柴门“吱呀”一声开了。言初裹着满是补丁的棉袄进来,睫毛上挂着霜花,手里攥着张揉皱的告示。他跺了跺脚上的泥雪,把告示往灶台上一放,油墨味混着寒气弥漫开来:“你看,护路工,日结工钱,管饭。”

念秋拿起告示,粗糙的草纸上印着“修筑平汉铁路”的字样,配图是几个工人在悬崖边抡锤的画,看得她心口发紧。清婉凑过来看,小手指着画里的悬崖:“爹,那地方好高呀!”

“高才工钱高。”言初搓着冻裂的手,指缝里还沾着昨天修犁的木屑,“一天能挣二十个铜板,干满三个月,就能给清婉换个新书包了。”他望着女儿打满补丁的旧布包,声音低了些,“也能给你扯匹新布做褂子。”

念秋把告示放回灶台,玉米饼的热气模糊了纸上的字。她想起上个月清婉看见邻村孩子背新书包时眼里的光,想起自己缝补了三次的蓝布褂子,指尖不自觉地着袖口的破洞。但她更想起王婶说的后半句:“上个月摔死了两个,尸体都没找全。”

“太危险了。”念秋把热饼塞进言初手里,饼的温度烫得他缩了下手指,“咱不挣这钱,家里的口粮还能撑到开春。”她看见言初棉袄袖口露出的绷带——那是前天砍柴时被树枝划破的,至今还在隐隐作痛。

言初没接饼,只是盯着灶台上的缺口碗:“撑到开春?清婉的咳嗽药还没抓,你上次说腰疼,也没舍得请郎中。”他的声音突然拔高,惊得清婉瑟缩了一下,“我是男人,难道要看着你们娘俩跟着我喝西北风?”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响了一声,火星溅在清婉的棉鞋上。念秋蹲下身把女儿揽进怀里,清婉的小脑袋蹭着她的胸口,咳嗽声闷闷的。她想起昨天去镇上药店,掌柜说清婉的咳嗽得吃川贝,那价钱够买半袋玉米面。

“我去镇上做工也行,”念秋低声说,“听说李记米铺招帮工,虽然工钱少……”

“女人家做什么工!”言初打断她,语气里带着烦躁,“落霞村哪个女人抛头露面去做工?让人知道了,清婉以后怎么说婆家?”他抓起桌上的告示,草纸边缘被他捏得发皱,“我是男人,这钱我必须挣。”

二、油灯下的补丁与未说完的话

油灯在碗柜上明明灭灭,把言初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沉重的问号。念秋坐在炕沿上缝补清婉的棉裤,针线穿过打了三层补丁的布料,发出“嗤嗤”的声响。清婉己经睡着了,小脸上还挂着泪痕,刚才言初摔门出去时,她吓得哭了。

“他是想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阿婆拄着拐杖进来,手里端着一碗草药,“当年你阿公也想去城里做工,我没让,后来……”她没说下去,只是把药碗放在炕桌上,药味苦涩得呛人。

念秋接过药碗,热气熏得她眼睛发酸。她想起言初刚娶她时,说要盖三间大瓦房,让她和孩子过上“不用看人脸色”的日子。可三年过去了,瓦房还是土坯房,清婉的棉裤补了又补,她自己连块像样的头绳都没有。

“我知道他是好意,”念秋用布巾包着药碗散热,“可那护路工太危险了,听说要在悬崖上打炮眼,上个月……”

“过日子哪有不冒险的?”阿婆坐在炕沿上,拐杖轻轻敲着地面,“你阿公当年要是去了城里,或许我们娘俩……”她没说完,只是望着窗外的寒霜,眼神里充满了遗憾。

这时,柴门又响了。言初带着一身寒气进来,手里拿着个油纸包。他把纸包放在炕桌上,打开来是两块灶糖:“清婉不是总想吃吗?”他声音有些沙哑,刚才在外面待久了,嗓子被冻得发疼。

清婉被惊醒了,看见灶糖立刻来了精神,抓起来就往嘴里塞。言初看着女儿的笑脸,紧绷的嘴角柔和了些,却没看念秋。念秋把药碗递过去:“喝了吧,去去寒气。”

言初接过药碗,却没喝,只是看着念秋:“我想好了,明天就去县城报名。”他避开念秋的目光,盯着炕桌上的灶糖纸,“工钱真的很高,等攒够了钱,我就回来盖房子,让清婉去县城读书。”

“读书?”念秋愣住了,在落霞村,女娃读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清婉嚼着灶糖,大眼睛在爹娘之间转来转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嗯,”言初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憧憬,“我问过了,县城有女学堂,学费不贵。”他终于看向念秋,目光里有期待,也有不安,“我想让清婉像北平的女学生那样,不用一辈子困在落霞村。”

念秋的心猛地一颤。她想起上次伤兵过境时带来的报纸,想起那些穿旗袍的北平女学生,原来言初都记在心里。清婉似懂非懂地抓着言初的手:“爹,女学生是不是都穿花裙子?”

“是,”言初摸了摸女儿的头,声音温柔下来,“还能读书写字,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他顿了顿,看向念秋,“我也想让你过上这样的日子,不用再给人缝补衣服,不用再看米铺掌柜的脸色。”

念秋低下头,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砸在清婉的棉裤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她想起自己去米铺赊米时,掌柜那嫌弃的眼神;想起给地主家缝补衣服,熬到半夜只换来半升糙米。言初说的“好日子”,何尝不是她日思夜想的梦。

“可是……”念秋哽咽着,“我怕你出事……”

言初放下药碗,握住念秋的手。他的手掌粗糙而冰冷,指腹上全是老茧,却握得很用力:“我会小心的,每天收工就躲进工棚,绝不乱跑。”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平安符,是用红布缝的,里面装着艾草,“你给我缝的这个,我天天戴着。”

油灯的火苗晃了一下,照亮了言初眼里的坚定。念秋看着他手里的平安符,那是去年他去镇上卖柴前,她连夜缝的,没想到他一首戴着。清婉把最后一块灶糖塞进言初嘴里:“爹,你要早点回来,给我带新书包。”

言初点点头,把女儿和妻子一起揽进怀里。炕屋里很静,只有油灯燃烧的“滋滋”声,和清婉均匀的呼吸声。念秋靠在言初怀里,闻着他身上的汗水味和淡淡的艾草香,心里百感交集。

她知道言初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让她们娘俩过上好日子。可那护路工的危险像根刺,扎在她心里。她想起阿婆没说完的话,想起言初眼里的憧憬,突然觉得,也许这就是男人的担当,即使前方是悬崖,也愿意为家人踏出一条路来。

“路上小心。”念秋抬起头,擦干眼泪,“每天收工给我捎个信,就托过路的货郎带回来。”

言初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像寒夜里突然燃起的篝火。他紧紧抱住念秋和清婉,仿佛要把她们的温度刻进骨子里。

油灯下,三个人的影子紧紧依偎在一起,窗外的寒霜似乎也没那么冷了。念秋听着言初的心跳声,一下下,沉稳而有力,像战鼓,也像承诺。她知道,从明天起,落霞村的这间土坯房里,将多一份牵挂,多一份期盼,也多一份对“好日子”的憧憬。

而那份憧憬,就像言初手里的平安符,虽然微小,却承载着一个男人对家人最厚重的爱与担当。

三、晨雾中的背影与衣兜里的牵挂

天还没亮,念秋就起来了。她把煮熟的鸡蛋塞进言初的布包,又放了几个烤得金黄的玉米饼。清婉揉着眼睛爬起来,手里拿着个用草绳编的小蚂蚱:“爹,这个给你,带着它就不会想家了。”

言初接过小蚂蚱,草绳的粗糙触感让他鼻子一酸。他蹲下来抱了抱女儿,又紧紧抱了抱念秋,没说什么,转身走进了晨雾里。念秋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雾中,只有布包里的玉米饼香气,还在冷空气中萦绕。

“娘,爹什么时候回来?”清婉的声音带着睡意,小手紧紧攥着念秋的衣角。念秋把女儿揽进怀里,望着言初消失的方向,晨雾湿了她的眼眶。

“等攒够了钱,就回来了。”念秋轻声说,仿佛在安慰女儿,也在安慰自己。她想起言初临走前塞给她的几个铜板,那是他昨天去镇上卖柴换来的,原本说给清婉抓药,现在却全给了她。

阿婆拄着拐杖出来,递给念秋一个小布包:“把这个带上,去镇上给清婉抓点止咳药。”布包里是阿婆藏在枕头下的银簪子,那是她的嫁妆。念秋想推辞,却被阿婆按住了手:“言初在外面卖命,我们在屋里要好好的,不能让他担心。”

太阳渐渐升起,晨雾散去,落霞村的屋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念秋牵着清婉的手,走在去镇上的路上。路边的艾草挂着露珠,像她此刻的心情,沉甸甸的,却又带着一丝微弱的希望。

她不知道言初在县城好不好,不知道护路工的活到底有多危险,不知道那二十个铜板的日结工钱,要付出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但她知道,言初是为了她们娘俩,为了那个“不用看人脸色”的好日子,才毅然决然地走进了那片未知的晨雾。

路过村口大槐树时,念秋停下脚步,摇了摇手腕上的红绳——那是言初临走前给她系的,说戴着这个,他在外面就不会出事。清婉也学着摇了摇手腕上的红绳,小脸上满是认真:“娘,红绳会保佑爹的,对不对?”

“对。”念秋点点头,阳光照在红绳上,反射出温暖的光。她深吸一口气,牵着清婉继续往前走,身后是宁静的落霞村,身前是未知的镇上,和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她不知道,这一别,将是三个月的漫长等待,不知道言初在护路工地上会遇到什么,不知道那个“好日子”的梦想,究竟能否实现。但她记得言初临走前的眼神,那里面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家人的爱,还有一份男人特有的担当。

而这份担当,就像晨雾中坚定的背影,虽然模糊,却给了她和清婉无穷的力量,支撑着她们在落霞村的土坯房里,守着一份希望,等着那个为她们去“闯世界”的男人归来。

衣兜里的几个铜板硌着念秋的手心,那是言初留下的全部。她攥紧了拳头,仿佛攥着整个家的希望。清婉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小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阳光洒在她身上,也洒在念秋的心上,让那一丝担忧,渐渐被对未来的期盼所取代。

落霞村的一天开始了,而念秋知道,从言初走进晨雾的那一刻起,他们家的生活,就己经开始朝着那个“好日子”的方向,迈出了最勇敢的一步。即使前路坎坷,即使充满危险,但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坎是跨不过去的。

她抬起头,望向县城的方向,仿佛能看见言初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样子,仿佛能听见他对未来的承诺,在晨雾中轻轻回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