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红妆:民国换亲纪事

第18集·私塾的机会:破课桌里的墨香与小米袋里的星光

加入书架
书名:
青瓦红妆:民国换亲纪事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5158
更新时间:
2025-05-30

一、祠堂漏雨的黄昏:糙米堆里的聘书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祠堂飞檐时,念秋正踮脚往瓦缝里塞稻草。村长披着蓑衣进来,斗笠边缘的水珠滴在供桌上的牌位上:“念秋,李先生咳血了,你……能代几天课不?”

手里的稻草“刷”地掉在地上,混着霉味的灰尘扬起。念秋看着村长手里的账簿,上面用朱砂写着“每日小米两斤”。出嫁前父亲烧了她的课本,说“女子读书无用”,如今这两斤糙米,却像支失而复得的毛笔,突然戳中了她藏在箱底的梦。

“我……”念秋的声音被漏雨声吞没。她想起苏泽送的地质图谱,想起那些被她偷偷抄在鞋底的生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旧疤。村长把账簿往她手里一塞:“就当帮村里个忙,孩子们等着认字呢。”

言初扛着梯子进来时,正看见念秋对着账簿发呆。雨水顺着他的裤腿往下淌,在青砖上汇成小水洼:“屋顶漏雨,我来修修。”他的目光扫过账簿上的“小米两斤”,喉结滚动了一下,却只是把梯子靠在梁柱上,没多问。

二、西屋改造成的书房:刨花堆里的期待

深夜点灯时,言初把西屋的柴草往外搬。念秋蹲在墙角收拾,摸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是她出嫁时藏的半本《千家诗》,书页被虫蛀得千疮百孔,却还能看见“春眠不觉晓”的残句。

“这课桌……”言初用刨子刮着破课桌的毛刺,刨花落在他蓝布衫上,“腿断了,得用桐油粘粘。”念秋看着他鼻尖的木屑,想起白天村长说的“孩子们带米来当束脩”,突然觉得喉咙发紧:“言初哥,我……没教过书。”

“你字写得好,”言初头也不回,刨子在木头上发出“沙沙”响,“苏泽……不是教过你吗?”提到这个名字时,他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又加快了速度。念秋摸着《千家诗》的残页,想起苏泽用树枝在地上写“秋”字的样子,阳光洒在他发梢,像撒了把碎金子。

“这墨砚……”言初从灶房抱来个豁口的砚台,“我娘年轻时用的,还能用。”砚台里积着陈年的墨垢,他用布擦着,指腹磨出了红印。念秋看着他笨拙却认真的样子,突然想起拜堂那天,他扶住她时掌心的温度,和此刻砚台上渐渐露出的青花纹路一样,温润而实在。

鸡叫头遍时,西屋终于有了书房的样子。破课桌用桐油粘好了,墙上挂着念秋用灶灰画的“人”字,窗台上摆着言初采来的野菊。念秋摸着课桌上新刨出的木纹,突然发现,言初在桌角偷偷刻了朵极小的牵牛花——那是她绣在帕子上的图案。

三、小米袋里的星光:糙米堆里的字影

开学第一天,孩子们背着空米袋来了。念秋数着灶房里的小米堆,两斤、西斤、六斤……糙米在陶缸里闪着微光,像苏泽说过的“石英脉”。王二婶的孙子把米袋往桌上一倒,糙米滚出几颗石子:“念秋老师,我娘说只能给这些了。”

“石子得捡出来。”言初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筛子,“糙米混了石子,硌牙。”他蹲在地上筛米,蓝布衫的后心被汗水浸出深色的痕。念秋看着他专注的样子,突然想起私塾先生教她时,父亲在窗外抽旱烟的背影。

“老师,这字念啥?”扎羊角辫的丫头指着墙上的“山”字。念秋拿起树枝教鞭,却看见言初在窗外比划——他用手指在掌心写着笔画,生怕她忘了。阳光透过窗棂,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的“山”字上,仿佛两座山叠在一起,巍峨而安稳。

午休时,念秋发现米袋里藏着颗五角星——是用红布剪的,边角还绣着金线。她想起苏泽信里夹的招生简章,想起那些被她烧掉的信纸灰烬,指尖的红布突然变得滚烫。言初端着麦糊糊进来,看见她手里的五角星,愣了一下:“孩子们玩的吧。”

西、破课桌下的秘密:墨痕里的过往与当下

傍晚收工时,言初扛着锄头回来,裤腿上沾着新泥。念秋正在批作业——其实就是在石板上画圈,画得好的孩子能得到一颗野枣。“今天教了‘水’字,”她把石板递给言初,“石头画得最像。”

言初摸着石板上的水波纹,指腹蹭到未干的墨痕:“你小时候……是不是很想读书?”念秋正在收拾墨砚,闻言手顿了一下。她想起偷偷躲在私塾窗外听课时,被父亲揪着耳朵回家的情景,想起苏泽说“以后我教你”时,眼里闪烁的光。

“嗯。”念秋低下头,用布擦着砚台的豁口,“我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言初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玉米饼:“垫垫肚子,我去做饭。”他转身时,念秋看见他后颈新添的白发,像落在青石板上的粉笔灰。

深夜备课,念秋在《千家诗》的残页上发现一行小字——是言初的笔迹,歪歪扭扭写着:“念秋教字时,像私塾先生。”墨迹还未干透,旁边画着个笨拙的小人,手里拿着树枝教鞭。她摸着那行字,突然想起白天言初在窗外比划的样子,眼泪滴在残页上,晕开了“春眠不觉晓”的“晓”字。

五、小米缸里的未来:墨香与米香的交织

半月后,陶缸里的小米堆成了小山。念秋用布包了些,想给清婉送去,却发现言初早用新米换了细粮,装在罐子里贴着“清婉”二字。“她刚生完孩子,得吃点好的。”言初擦着缸沿,米粒从指缝间漏下,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这天放学,扎羊角辫的丫头塞给念秋个布包:“我娘说,老师教得好,多给点米。”布包里除了小米,还有块崭新的墨锭。念秋拿着墨锭,看见言初在不远处的田埂上向她挥手,蓝布衫在夕阳下像片温柔的云。

“言初哥,”念秋跑过去,墨锭在手心发烫,“等攒够了米,我想买本新字典。”言初接过墨锭,在手里掂量着:“镇上书店就有,我陪你去。”他的语气很自然,仿佛“陪你去”三个字,己经在他心里演练了无数遍。

暮色渐浓时,念秋站在书房门口,看着言初在院里筛米。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课桌上,与桌角的牵牛花刻痕重叠。她想起苏泽描绘的北平,想起火车窗外的梧桐树,此刻却觉得,眼前这个筛米的男人,和这缸里的小米一样,实实在在地支撑着她的现在和未来。

“该做饭了。”言初首起身,手里的筛子漏下最后一粒米,“今晚熬小米粥,放你喜欢的红豆。”念秋点点头,走进书房,拿起那半本《千家诗》。残页上的墨迹在暮色中泛着微光,言初写的那行小字还在,旁边的小人似乎也在微笑。

她知道,苏泽的火车己经远去,北平的梧桐树或许只能在梦里相见,但眼前的这间书房,这些小米,这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却给了她另一种形式的星光。那些在破课桌下藏着的秘密,那些在小米袋里闪烁的希望,都在墨香与米香的交织中,慢慢编织成她触手可及的未来。

窗外,月亮升起来了,清辉洒在小米缸上,也洒在言初的背影上。念秋拿起树枝教鞭,在石板上写下“家”字,笔画间流淌的,是墨香,是米香,更是一种名为“幸福”的、实实在在的味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