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幻机甲,龙婆百变

第 251章 捉鬼办公室【六】

加入书架
书名:
灵幻机甲,龙婆百变
作者:
十八份人格
本章字数:
5286
更新时间:
2025-07-08

烟火长卷,钢印之外的永恒地址:

惊蛰这天的北京,胡同里的积雪刚化透,青石板缝里钻出嫩黄的草芽,像谁撒了把碎金子。宁安院的垂花门挂着新换的红绸,风一吹,哗啦啦响得像串没停的鞭炮。孟加哈站在门内,看着乔宝趵给《宁安院全家福》上最后道金漆——画里的龙婆正往火锅里下毛肚,铜八卦拐杖斜倚着条凳,杖头的金光漫过贞子的麻花辫,在伽椰子的汉服广袖上洇出片暖黄。

“加哈,帮我递罐金粉。”乔宝趵的鼻尖沾着点油彩,他穿着件沾满颜料的牛仔围裙,后腰别着的画笔随着转身的动作晃悠,像尾巴上的毛。画架旁堆着半打空颜料管,钛白和赭石混在一块儿,倒像周佰才火锅店的芝麻酱拌腐乳,“龙婆说要把布娃娃的玻璃眼珠画得亮些,像浸在宁安院的井水里似的。”

孟加哈刚把金粉递过去,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撞得一个趔趄。罗拔森背着叶酸灵冲进院,帆布运动鞋的鞋底沾着泥,在青砖地上拖出两道歪歪扭扭的痕,像条刚从什刹海捞上来的泥鳅。“酸灵崴脚了!”他的圆框眼镜滑到鼻尖,露出双急得发红的眼睛,怀里的叶酸灵穿着鹅黄色连衣裙,裙摆沾着蒲公英的绒毛,脚踝处肿起个红包,像颗没熟透的樱桃。

“急什么?”龙婆从正房走出来,手里攥着个小瓷瓶,月白色旗袍的下摆扫过门槛,带起片晒干的艾草叶。她蹲下身时,珍珠步摇的碎珠垂到叶酸灵脚踝,冰凉的触感让姑娘轻轻一颤。“这是用宁安院的井水熬的红花油,”瓷瓶的塞子被拔开时,冒出股薄荷混着檀香的气,“比同仁堂的管用,当年贞子在潘家园被门槛绊了,擦三次就好。”

叶酸灵的脸颊突然红了,比旗袍的盘扣还艳。她偏头时,发梢扫过罗拔森的手背,痒得他差点把怀里的人摔下去。“龙婆,”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却被贞子举着的录音笔录了去——那是她新学的采访技巧,说要给宁安院的故事配音效,“下周学校组织去长城,我能……能借您的桃木拐杖当登山杖吗?”

龙婆的指尖在拐杖头的铜八卦上转了圈,铜片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傻丫头,”她把拐杖往罗拔森手里一塞,杖身的温度透过他的皮夹克渗进去,烫得他首咧嘴,“让这小子给你当拐杖,比桃木的结实。”她站起身时,突然朝东厢房喊:“伽椰子,把新做的汉服拿出来给酸灵试试,爬长城穿短打方便!”

伽椰子抱着个蓝布包袱走出来,浅绿色的短打汉服在晨光里泛着柔光,袖口的盘扣是用宁安院的海棠花枝削的,还带着淡淡的木香气。“这是按你的尺寸改的,”她的玉簪在发间轻轻晃,流苏扫过包袱上绣的“宁”字,那是她用贞子寄来的日本丝线绣的,比墨写的还亮,“乔宝趵说长城的砖缝里有三千年的阳气,穿汉服去沾沾,比戴护身符管用。”

正说着,院门口突然传来“吱呀”的推门声。简笛伟站在月亮门里,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红十字会义工服,胸前别着的小红花歪在一边,金丝眼镜换了副黑框的,倒比以前多了几分顺眼。“周舅舅让我送毛肚来,”他的声音有点发紧,手指在塑料袋提手上绞出三道白痕,“说……说今天的毛肚特别新鲜,是凌晨从重庆空运的。”

周佰才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沾着片牛油,像块凝固的晚霞。“还愣着干嘛?”他手里的漏勺在锅里“哗啦”一搅,红汤溅起的油星落在灶台的瓷砖上,“进来帮忙摆盘啊,难道要让龙婆动手?”

简笛伟的肩膀突然垮了下来,像卸了千斤重担。他走进厨房时,帆布鞋的鞋底在青石板上蹭出细碎的响,经过《宁安院全家福》时,脚步顿了顿——画里给龙婆递茶杯的位置,不知何时添了个穿义工服的身影,眉眼间带着点生涩的笑,像刚入学的新生。

“加哈,”简美芝端着盘黄喉从西厢房出来,米白色西装套裙换成了家常的棉麻旗袍,珍珠耳坠终于配齐了一对,在光里晃出温柔的弧,“派出所打电话说,布娃娃的迷你身份证做好了,让我们有空去取。”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孟加哈新西装的袖口,“你陪我去一趟吧?顺便……顺便看看能不能把你的户口迁到宁安院来,跟宁彩凤做邻居。”

孟加哈的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他看着简美芝耳坠上的碎光,突然想起入职那天她递来的桃木葫芦——原来有些缘分,从一开始就藏在烟火气里,像火锅里慢慢煮软的毛肚,要等时机到了,才能尝出最鲜的味。

贞子举着录音笔跑过来,卫衣口袋里的红领巾露出半截,边角还沾着上周去天安门时蹭的金水桥铜锈。“龙婆,”她把录音笔往老人耳边凑,里面传出俊雄在学校唱的《少先队队歌》,跑调跑到天边,却听得人眼眶发烫,“乔宝趵说要把这歌当《宁安院逛京城图》的背景音乐,比古筝曲热闹。”

龙婆的指尖在铜八卦上轻轻敲着,节奏竟与歌声合上了拍。她看着满院的人——孟加哈帮伽椰子扶着晾晒的汉服,罗拔森给叶酸灵涂红花油,简笛伟笨手笨脚地摆毛肚,简美芝对着全家福笑,贞子举着录音笔追俊雄,连海棠树上的麻雀都停了叫,歪着头看这人间烟火——突然觉得,西十六岁这年,才真正活明白了“家”的意思。

不是雕花的窗棂,不是祖传的拐杖,是红汤翻滚的火锅里,有人记得你爱吃的毛肚;是风雪交加的夜里,总有盏灯为你留着;是身份证上的钢印会褪色,但宁安院的地址,早刻进了每个人的骨头里,比任何符咒都牢固。

暮色漫进院子时,火锅还在咕嘟冒泡。乔宝趵的画笔终于停了,《宁安院全家福》的最后一笔落在海棠树梢——那里添了轮圆滚滚的月亮,月光淌过每个人的肩头,在青砖地上汇成条银色的河,河面上漂着片小小的五星红旗,边角沾着点火锅底料的红油,像颗永不褪色的朱砂痣。

“吃饭了!”周佰才的大嗓门震得灯笼晃了晃,红绸子在风里打了个结,像个系紧的平安结。众人围着八仙桌坐下时,筷子碰在一块儿的脆响,混着窗外胡同里的叫卖声,竟比任何法术都玄妙——能把来自五湖西海的魂,都缠成解不开的结,把他乡过成故乡,把过客熬成家人。

孟加哈看着简美芝夹给他的毛肚,突然明白龙婆说的“根”是什么。它不在户口本上的地址,不在身份证上的钢印,而在这满院的烟火气里,在彼此递过来的筷子尖上,在每个平凡的清晨黄昏里——只要宁安院的灯笼还亮着,只要火锅还在咕嘟冒泡,他们就永远有处可去,有人可依,有个叫“家”的地方,等他们回来。

夜渐深时,贞子的录音笔还在转,里面录下了龙婆哼的不成调的童谣,伽椰子教布娃娃说的“谢谢”,罗拔森给叶酸灵讲的冷笑话,还有孟加哈对着简美芝耳坠说的那句没头没尾的话:“下次逛京城,我想牵着你的手,从故宫红墙走到后海银锭桥,一步一步,像踩在宁安院的青砖上。”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在全家福上投下片温柔的影,把每个人的笑脸都镀上了层银边。那些曾经的恐惧、孤独、漂泊,早被这满院的烟火气泡软了,泡成了眼角的笑纹,泡成了筷子尖的暖意,泡成了连钢印都盖不住的——永恒的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