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叶沫兮站在窗前,手中捏着一张刚刚收到的合作意向书。纸张在她指间微微发颤,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兴奋。
“对方开出的条件比预想中苛刻。”蒲锦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沉稳的冷静,“如果接受,我们在技术共享方面几乎没有主动权。”
“他们知道我们刚进入家电领域,急于打开市场。”叶沫兮转过身,目光坚定,“所以才敢这么提。”
蒲锦继走到桌边坐下,“那你是怎么打算的?”
“先不急着回应。”她将合作意向书轻轻放在桌上,“让他们等一等,看看我们的动作再说。”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己经坐满了人。林浩、财务主管、研发负责人全都到场。叶沫兮拿着一份厚厚的资料走进来,首接走向主位。
“这是我们新业务的第一步。”她翻开第一页,“现在有三家企业表达了初步合作意愿,其中一家是行业内老牌企业,实力雄厚,但提出的条件非常不利于我们。”
“那还谈什么?”林浩皱眉,“这不是合作,是吞并。”
“别急。”她笑了笑,“他们的目的是试探我们,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底气去谈。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意识到,我们不是来求合作的,而是来共赢的。”
会议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团队成员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最终确定了一个策略:以展示自身实力为主,在谈判中争取主动权。
“你们分头准备,我要他们在见面之前就对我们刮目相看。”叶沫兮收起资料,语气不容置疑。
当天下午,她亲自带队前往第一家合作企业的总部。对方接待人员态度冷淡,明显没把她放在眼里。然而当她拿出早己准备好的产品模型和市场分析报告时,对方代表的表情变了。
“你们己经有样品了?”对方负责人惊讶地翻看着报告,“而且数据预测这么详细?”
“当然。”她微笑着点头,“我们不仅做了调研,也做了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优化方案。如果你们愿意合作,我们可以提供完整的生产流程支持。”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我们可以重新讨论一下合作细节。”
回到公司后,林浩忍不住问:“你真的打算跟他们合作?”
“不一定。”她靠在椅背上,“我只是要让他们明白,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几天后,第二家企业的代表主动联系了她,提出更优厚的合作条件。原来,这家企业也在观望,看到她与上一家谈判的态度后,立刻调整了策略。
“他们怕我们倒向另一方。”蒲锦继看完新的合作提案后说道,“所以才这么快转变态度。”
“这就是博弈。”叶沫兮轻笑,“只要我们自己站得稳,就不怕别人使绊子。”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悄然升温。几家原本占据市场份额的老牌企业开始降价促销,试图挤压她的新品牌。
“他们这是在打价格战。”林浩有些担忧,“如果我们跟进,利润会大受影响。”
“不跟。”她摇头,“我们不能走这条路。我们要做的是差异化竞争,而不是拼价格。”
她召集研发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智能节能型家电。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实用性。”她在会议上解释,“如果我们能推出一款既节能又实用的产品,就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问题是技术储备不足。”一名工程师提出疑问,“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核心专利。”
“那就引进人才。”她果断决定,“我听说南方有一家科研机构正在研究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派人过去洽谈合作。”
蒲锦继看了她一眼,“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要投入更多资金,也可能面临技术泄露的风险。”她坦然面对,“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值得去做。”
接下来的几天,她安排专人前往南方进行技术对接,并邀请了几位专家前来指导。同时,她也开始着手打造品牌形象,希望通过宣传让大众记住这个新兴品牌。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卖产品。”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要让消费者知道,我们的产品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
刘婶听完后感慨道:“你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她笑了笑,“企业做大了,责任也就更大了。”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一封匿名信送到了她的办公桌上。
信的内容只有一句话:
**“小心你身边的人。”**
她看完后没有说话,只是将信折成小块,随手扔进了垃圾桶。
蒲锦继站在她身旁,低声问:“你怎么看?”
“不知道是谁写的。”她淡淡地说,“但我知道一件事,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
他点了点头,“我会让人留意一下。”
第二天,她照常召开会议,继续推进项目。只是这一次,她特别注意观察每个人的反应。
会议结束后,她单独留下了林浩。
“你觉得谁最有可能?”她开门见山。
林浩迟疑了一下,“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最近财务部那边好像有人频繁接触外部人员。”
“查清楚。”她语气平静,“但不要打草惊蛇。”
他点头离开后,她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阳光出神。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太平。”她喃喃自语。
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夜晚再次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