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相公》
晋地的张老相公伫立船头,目光紧锁金山寺,似有万千思绪。
舱内,女儿绣娘正精心整理妆奁,红盖头边角,有金线绣就的并蒂莲。
细腻精美,凝聚着她三个月的心血,是她对未来婚姻的美好期许。
“爹,这江南的水,可比咱晋地的黄河温柔多啦。”
绣娘轻掀帘子,鬓边茉莉簪子沾着雾气,笑意盈盈,“等我成了亲,您可要常来探望呀。”
张老相公微笑点头,却留意到老船工脸色骤变,赶忙往江里撒了把米。
“金山脚下,切莫说‘温柔’二字。”
船工压低声音,神色紧张,“十年前,有个书生夸赞江水清亮。
当晚就被鼋怪拖下了水,最后只浮上半片衣角。”
戌时三刻,张老相公渡江,先去买绸缎。
绣娘望着舱外明月,忽忆起母亲所言“寒食不焚火”习俗,忙去灭厨下灯。
却见婢女春桃正蹲在船头烤肉,油星子溅入水中,发出“滋滋”声响。
“快停下!”绣娘惊呼,赶忙扑过去。
此时,江面己涌起漩涡。
那鼋怪足有三间房大,背甲缠着历代船难者的发丝,眼睛红如浸血灯笼。
春桃尖叫着被卷入浪中,绣娘只来得及抓住母亲的银镯子,便被巨浪拍碎船板。
张老相公返回时,只见满江浮尸中,女儿的红盖头孤独漂浮。
他抱着妻子的尸首,悲痛地跪在金山寺前,指甲深深抠进青石板,悲声问道:“大师,那怪物可有弱点?”
老僧合十的手微微颤抖:“每月初三,它必来受供。
曾有猎户用强弩射它,反被它尾巴拍碎了整条船……”
张老相公旋即,在金山半山腰搭起熔炉。
招募来的铁匠们,看着炉中赤铁,面露难色:“百斤重的铁块,如何让那怪物吞下?”
“它贪腥,便用血肉引它上钩。”
张老相公割破手指,将血滴在牛肉上,决然道,“明日便是初三,我亲自去引它。”
子时,张老相公撑着竹筏漂至鼋怪巢穴前,将涂血牛肉抛入水中。
腥气散开瞬间,江面炸开浪花,怪物张开的嘴里露出泛黄人牙。
张老相公握紧筏子边缘,见怪物吞掉牛肉,忽然苦笑,牛肉里藏着半块碎瓷,此刻正划破它的喉咙。
“快!”他挥动手臂,半山腰铁匠们用绞盘推下赤铁。
怪物吃痛跃起,铁水般的眼睛瞪着张老相公,却因腹中剧痛无法下潜。
赤铁从它口中滑入,烫得背甲冒烟,江面飘起焦臭。
三日后,怪物尸首浮出水面,背甲上的“往生咒”符文己被烧得模糊。
它早与寺中僧众的“供奉”结成邪契。
百姓们抬着怪物爪子当鼓,在金山寺前狂欢。
张老相公在妻女坟前,搭了间草庐,每日刻木人超度亡魂。
某夜,他梦见浑身水湿的绣娘,怀里抱着个婴儿:“爹,这是春桃的遗腹子,您的孙儿。”
“我孙儿?……”惊喜中,张老相公脱口而出。
“爹,这是春桃和咱哥的爱情结晶。”绣娘轻声回应。
原来,春桃与绣娘自幼一起长大,情同姐妹,绣娘成亲前,春桃与绣娘哥,私下情投意合,互许终身。
只是尚未告知众人,便遭遇此劫。
次日,草庐中多了具石棺,棺头刻着“鬼仙张氏之位”。
此后,每当江上风暴起,总能看见两个白衣女子立在船头。
绣娘手中银镯发出微光,将浪头拍成碎银。
有次山民染怪病,张老相公在草堂发现熬好的药汤。
旁边放着带露水的仙草,是绣娘生前最爱戴的茉莉。
康熙二十年,书生李言蹊赴京赶考,在金山寺借宿。
深夜,他听见女子哭声,循声寻去,见石棺旁跪着个少年。
“我是鬼仙之子,唤作江流。”少年转头,额角露出与绣娘相似的美人尖。
“三日前有商船触礁,我母亲去救人时,被海妖抓伤了灵体。”
李言蹊跟着江流来到江边,只见绣娘虚弱地倚在礁石上,白衣染着黑血。
他忙从行囊中取出金疮药。
那正是张老相公当年留给外孙的秘方。
“多谢公子。”绣娘服下药,指尖抚过李言蹊腰间玉佩。
“这‘承义’二字,可是丁前溪丁公所赠?”
原来,张老相公晚年与侠士丁前溪有过一面之缘,曾用鼋怪背甲为他打造软甲。
李言蹊这才惊觉,眼前鬼仙母女,竟是侠义一脉的守护者。
三年后,张翁儿子张长天经商回来,经过江面时,看到江流剩扁丹从旁而过。
他觉得,这少年,有春桃的影子。
“小哥等等,请问你知春桃是谁?”
“春桃是俺娘,不过现在是鬼仙了。”
“你爷爷叫张老相公对吗?”
“您是?”
“我是张老相公儿子。”
“您是……爹爹!”
父子相拥。
乾隆年间,金山寺来了个云游僧人,自称能降妖除魔。
他在张老相公祠前摆下法坛,宣称要“超度鬼仙”,却在深夜用符水点燃石棺。
“她们护佑百姓百年,何罪之有?”江流挡在棺前,被僧人反手打飞。
千钧一发之际,江面掀起巨浪,浪头中浮现出张老相公的虚影,手中握着当年的赤铁块。
僧人惊恐欲逃,却见绣娘带着众鬼仙立在云端,银镯化作锁链缠住他的脚踝。
“你贪图香火,想借我们的灵体修炼,可还记得寺中‘普渡众生’的匾额?”
此事过后,金山寺重新修缮鬼仙祠,供桌上常年摆着茉莉与蜜饯。
每当丁前溪的传人路过,江流必会取出张老相公留下的《江湖百异志》。
上面用朱笔圈着:“侠者,不拘仙凡,唯义长存。”
道光年间,扬州盐商在江上遇劫,眼看船毁人亡。
忽有白衣女子踏浪而来,袖口绣着褪色的并蒂莲,手中银镯抛起,竟将海盗箭矢化作流萤。
“那是张老相公的后人!”有老船工跪叩,“鬼仙现世,必保平安!”
潮声中,女子望向金山方向,那里的铜铃和着风声,响出跨越百年的韵律。
她摸了摸腰间的赤铁佩饰,上面新刻一行小字:“愿人间无鼋患,江海永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