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鱼》
渤海之滨的老渔村,流传着《海山经》残卷中的神秘记载:
“岁载寒食,海中有山,其形如鱼,载浮载沉。”
阿海蹲在礁石上磨着渔刀,爷爷的烟杆,有奏地敲击着破庙石柱。
烟袋锅里火星明灭间,映得石壁上“巨鳌载山”的壁画,忽隐忽现。
“阿海,莫要学你爹。”老人忽然按住孙子握刀的手,眼神中满是忧虑。
“他当年就是瞅见‘海山’现形,驾着独桅船追了三天三夜……”
话未说完,远处海平面,突然升起青黑色山峦。
连绵的“峰峦”间,有金光闪烁,像是某种鳞片折射的日光。
寒食节前夜,阿海将刻着“平安”的船桨绑上红绳。
村妇们纷纷送来用海草蒸的“龙舌饼”。
小满则塞给他一个蜡丸,叮嘱道:“胡小仙说,若遇危险就捏碎它。”
少年点头,将丸药藏进贴身口袋,腰间挂着丁前溪送的“承义”玉佩。
自从三年前见过那位侠士,他便觉得侠义,该如大海般包容。
船行三十里,晴空忽然裂开一道墨缝。
阿海刚扯起防风帆,九道浪墙己如天幕般压来,船头的妈祖像,瞬间被打得粉碎。
他抱着桅杆蜷缩时,忽见浪尖上立着一座“岛屿”,嶙峋的“岩石”竟在蠕动,间或露出碗口大的眼睛。
“是海大鱼!”阿海惊呼,手中渔刀“当啷”落地。
那“岛屿”突然翻转,露出腹下斑驳的白色鳞片,每片都有磨盘大小。
鳞片间隙中,生长着珊瑚与贝类,几条小鱼正穿梭其间嬉戏。
“人类,你见过用珊瑚雕刻的墓碑吗?”
低沉的声音从海底传来,阿海这才发现,“岛屿”边缘垂着长长的触须。
每根触须末端,都系着拳头大的珍珠。
“我祖父的坟,在渤海最深处的‘龙棺礁’,那里的珊瑚每年只开三朵花。”
大鱼张开嘴,吐出一个晶莹的水泡。
阿海惊见水泡里,漂浮着无数发光的骸骨,其中一具颅骨上还插着青铜鱼叉,不禁问道:“这是……”
“商朝的渔夫。”大鱼的眼神忽然温柔。
“他曾用渔网救过我祖母,后来遭海匪暗算,沉入海底。
我们用了三百年,才在他骸骨旁种满‘泣珠珊瑚’。”
阿海想起爷爷讲的“海山迁徙”,指着大鱼背上起伏的“山峦”问:“这些是……”
“都是我的族人。”大鱼轻轻摆动尾鳍,远处又浮现出几座“岛屿”。
每座“山顶”都有金光闪耀。
“寒食祭祖,需得驮着历代祖先的墓碑同行。
你瞧那最高的‘山峰’,是我曾祖父的背鳍,上面的金斑,是被龙涎香灼烧的痕迹。”
忽有黑色影子从深海窜来,阿海惊见那是条巨鲨,背鳍如利刃划破水面,首逼大鱼腹部的珊瑚坟场。
大鱼却纹丝不动,任由鲨齿咬向自己的侧腹。
“别傻了!”阿海抓起渔刀掷出,刀刃在鲨鱼眼窝迸出火星,“它们是在保护墓碑!”
他忽然想起小满的蜡丸,捏碎时,喷出蓝色烟雾。
烟雾中,浮现出胡小仙的虚影:“用妈祖庙的‘定海神针’!”
阿海恍然大悟,扯下腰间玉佩投向大鱼伤口。
“承义”二字触到鲜血的瞬间,竟发出龙吟般的清响,鲨鱼吃痛退去。
海水里浮起无数金色光点,像是从玉佩里溢出的侠气。
“原来……是郭解的后人。”大鱼的声音里带着惊讶。
“三百年前,有位侠士曾用同样的玉佩,为我的先辈挡住捕鲸炮。”
它张开嘴,吐出一块刻着甲骨文的龟甲。
“这是当年的谢礼,如今该物归原主了。”
阿海归来那日,渔村的老人们跪在海滩上。
看见大鱼用背鳍托起他的小船,鳞片上的金光,将海面染成琥珀色。
大鱼离去时,掀起的巨浪,在岸边堆起十座珍珠坟,每座坟前都插着青铜鱼叉。
那是海匪的遗物,如今成了守护渔村的界碑。
“它们用了三千年,把仇人变成守护者。”
阿海摸着龟甲上“义”字刻痕,想起丁前溪的话。
“真正的侠义,不是以血还血,是让仇恨,在时光里长成珊瑚。”
次年寒食节,渔村竖起新的妈祖像,基座里嵌着大鱼送的珍珠。
阿海敲响第一声祭海钟时,远处海平面再次浮现“山峦”。
只是这次,每座“山顶”都绽放着红色珊瑚花,像是大鱼们,在遥遥回应人间的敬意。
小满忽然指着天空:“海哥,你看!”
只见归雁与鱼群同时掠过海天交界处,雁阵排成“义”字,鱼群则组成大鱼的轮廓。
这一刻,海洋与天空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将这个关于敬畏、关于传承的故事,永远刻进了渤海湾的潮声里。
就在这时,远处一艘船缓缓驶来,船头站着两人,正是丁前溪和杨承安。
丁前溪笑着喊道:“阿海,我们来啦!”
阿海惊喜地迎上去:“丁公,承安,你们怎么来了?”
丁前溪踏上岸,看着周围的景象,感慨道:“海大鱼的故事,实在震撼,我和承安便想着来看看。
好在我们先派小满和小狐仙过来啦。”
杨承安点头,目光中透着敬佩:“阿海,你这次的经历,真可谓侠义之举。”
阿海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多亏了丁公送的玉佩,还有小满、胡小仙的提醒。”
丁前溪笑着摆摆手:“这是你自己的勇气和侠义之心,起了作用。
对了,大鱼送你的龟甲,可否让我看看?”
阿海连忙取出龟甲递给丁前溪,丁前溪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甲骨文,说道:
“这龟甲上,记载着许多古老的侠义之事,看来大鱼一族与侠义渊源颇深。”
杨承安凑过来,好奇地问:“丁公,那我们该如何将这侠义传承下去呢?”
丁前溪思索片刻,说道:“侠义不仅体现在,面对危险时的挺身而出。
更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就像大鱼一族,用三千年化解仇恨,这便是侠义的深远意义。
我们应让更多人明白,侠义是包容,是传承,是让世间充满爱与和平。”
阿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丁公说得对,我们渔村今后也会将这份侠义融入生活,与大海和谐相处。”
正说着,小满跑过来:“哥,丁公,海哥,你们看,海大鱼又出现了!”
众人望去,只见海大鱼缓缓游近,它的背上驮着几位老者,竟是大鱼一族的长老。
大鱼长老开口道:“人类,感谢你们传承侠义,我们愿与你们结为好友,共同守护这片海洋。”
丁前溪抱拳行礼:“荣幸之至,我们定会与你们携手,让这片海洋充满安宁与侠义。”
丁前溪、杨承安与阿海等人和大鱼一族商议,决定在渔村建立一座侠义碑。
将这次的经历,以及侠义的精神刻在碑上,让后人铭记。
侠义碑很快建成。
碑上刻着丁前溪的字迹:“侠义如光,照亮海洋;敬畏生命,山海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