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双珠:甜宠之约

第3章 情愫初生

加入书架
书名:
星月双珠:甜宠之约
作者:
云逸飘
本章字数:
6682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还没亮透,窗纱外的天是淡淡的鱼肚白,林星辰己经坐在书桌前了。台灯的光打在摊开的模型零件上,像给那些碎玻璃、细铁丝镀了层金边。她的手指缠着创可贴——昨晚捡碎片时被划了道小口子,此刻正捏着根牙签,蘸着透明胶水,一点点往毛线树的断口上抹。

“就差最后一片叶子了。”她对着台灯嘟囔,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桌角的闹钟指向五点半,指针滴答响,像在催她。昨晚从沈暮月那里回来,她没顾上叶知秋留的排骨藕汤,首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分类碎片:玻璃幕墙归成一小堆,用棉纸垫着防刮花;苔藓块小心翼翼放进保鲜盒,喷了点水保湿;最麻烦的是那几株毛线树,断了的枝桠得用细钓鱼线缠上,再用同色毛线补勾,她勾到凌晨两点,指尖都磨出了红印,才让它们看起来像没断过。

“真的要去吗?”她又拿起沈暮月的名片,黑底银字的卡片边缘被得发毛。指尖划过“星芒广告 创意总监”几个字,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她想起昨天在休息区,沈暮月蹲在地上捡碎片时,西装裤沾了灰也没在意,眼里只有那些零碎的零件——那样的人,会真的看好自己这个刚毕业的学生吗?书桌上还放着东南建筑学院的毕业照,她站在最边上,笑得有点拘谨,旁边的同学大多进了知名设计院,只有她还在为一个比赛模型熬通宵。

“试都不敢试,才真成丑小鸭了。”她咬了咬唇,把名片塞进牛仔裤口袋,又从抽屉里翻出导师送的钢笔——笔身上刻着“韧”字,是她毕业设计拿奖时导师给的。她把钢笔别在衬衫口袋里,像是给自己壮胆,然后抱起修复好的模型,往打印店走。打印店老板揉着惺忪的睡眼帮她装订图纸,她盯着机器把设计图压成精装册,封面上印着那株毛线树,心里悄悄说:“就当是给梦想加个封皮。”

同一时间,城东的健身房己经亮堂起来。沈暮月踩着跑步机,速度调得不快,眼睛却望着窗外的晨光——第一缕阳光正爬上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幕,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极了展馆穹顶的光影效果。蓝牙耳机里放着舒缓的钢琴曲,她却在想昨晚林星辰说起“微气候”时的样子:眼睛亮得像含着星子,说起“二楼种喜阴植物”时,指尖无意识地在桌上画着圈,那不是在说设计,是在说自己心里的世界。

“沈总,上周那个环保品牌的方案,设计组又改了一版,还是太炫技。”助理的声音突然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点无奈,“他们说‘生态就是要高级感’,可客户反馈说‘看着漂亮,摸不着’。”

沈暮月的脚步顿了顿,调慢跑步机速度:“把林星辰的模型照片发群里,让他们看看——高级感不是把自然关进玻璃柜,是让它能在设计里扎根。”挂了电话,她拿起毛巾擦了擦额角的汗,镜子里映出她眼底的红血丝——昨晚改方案到凌晨,可一想起林星辰那株用毛线勾的小树,就觉得手里的方案缺了点什么。

星芒的设计团队太会“包装”了。上次做的湿地保护海报,用了大片渐变蓝和抽象线条,确实好看,可观众看完只会说“构图不错”,不会真的想去湿地走一走。而林星辰不一样,她的设计里有“人”:会在二楼浇花的老人,会在五楼看书的年轻人,这些琐碎的、带着烟火气的场景,恰恰是“生态”最该有的样子——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是能让人觉得“这就是我的生活”。

她拿起手机,给助理发消息:“上午10点的会推迟半小时,我约了位设计师。”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仿佛看到林星辰抱着模型走进会议室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扬了扬。

中午十二点,街角的“木棉咖啡”飘着浓得化不开的香气。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给地面铺了块格子布。沈暮月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城市生态展馆”的调研报告,红色记号笔在“70%受访者认为‘抽象’”这句话下画了三道线。她指尖敲着桌面,想起安藤忠雄在访谈里说的:“建筑的光,是为了让人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团队做的推广方案,总把“光”做成了没人的风景。

桌上的桂花乌龙冒着热气,茶里的桂花浮浮沉沉,香气钻进鼻腔时,沈暮月的目光落在门口——风铃突然“叮铃”作响,一串清脆的声音撞碎了店里的安静。

林星辰站在门口,背着个半人高的蓝色工具箱,带子勒得肩膀发红,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滑,滴在胸前的衬衫上,洇出一小片湿痕。她显然是跑着来的,胸口还在起伏,看到沈暮月时,先往后退了半步,像是怕工具箱蹭到旁边的绿植,然后才小步挪过来,声音带着点喘:“抱歉,我是不是来晚了?路上打印店的机器卡了下壳……”

“没有,我也是刚到。”沈暮月起身帮她扶了扶工具箱,入手沉甸甸的,“里面装了什么?这么重。”

“模型,还有图纸。”林星辰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垫了张纸巾防刮,然后拉开拉链——里面铺着厚厚的软布,模型被固定在泡沫板上,周围塞着棉花防震,像保护着什么易碎的珍宝。她还从侧袋里掏出个小喷雾瓶,往模型的苔藓上轻轻喷了下,动作轻柔得像在给小婴儿拍嗝。

“想喝点什么?”沈暮月指了指菜单,“他们家的桂花乌龙,用的是杭州的金桂,泡开了特别香。”

林星辰接过菜单,手指在“桂花乌龙”西个字上顿了顿——她想起老家院子里的桂花树,爷爷总说“桂花要配着晚风喝才香”。“那就这个吧,谢谢。”她把菜单递回去时,指尖不小心碰到沈暮月的手,像被烫了下似的赶紧收回来,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鞋面上还沾着打印店门口的灰。

服务员端来茶水时,林星辰深吸了口气,才打开工具箱的泡沫板。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模型上,瞬间亮了起来:修复好的玻璃幕墙闪着光,三楼的“空中连廊”重新架了起来,最显眼的是新增的几个小人——二楼露台上的老人手里捏着个迷你水壶,壶嘴还朝下“滴着水”;五楼的年轻人捧着本书,书页是用薄纸做的,微微翻开着,连书脊上的字都用马克笔描了出来。

“加了点‘人’……”林星辰的声音有点小,手指轻轻碰了碰那个老人模型,“我昨晚想,建筑要是没人住,再好看也像座空房子。你看这个老人,是按我爷爷的样子做的,他每天早上都要给院子里的花浇水,说‘花跟人一样,得天天见着才亲’。”

沈暮月凑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模型的“屋顶”。她看到老人的皱纹是用细铁丝弯出来的,年轻人的头发是用棕色毛线粘的,甚至连露台上的小桌子,都刻着圈简单的花纹——那是林星辰老家石桌的纹路。一股暖流突然漫过心头,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外婆总在老房子的院子里摆个藤椅,说“房子再新,没个坐的地方,就少了人气”。

“你说得对。”沈暮月拿起调研报告,翻到“受众反馈”那页,指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我们做了300份问卷,70%的人说‘看不懂光影森林’,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艺术,是因为觉得‘那光跟自己没关系’。”她又翻到展馆剖面图,指着玻璃穹顶的角度线,“安藤忠雄设计的穹顶,阳光在不同时间会形成不同的光斑,可我们的推广片只拍了光斑,没拍人在光斑里的样子。”

林星辰的目光落在剖面图上,手指沿着穹顶的弧线划了划:“这个角度,跟我模型里三楼窗户的倾斜度差不多!”她突然眼睛一亮,拿起桌上的钢笔,在报告的空白处快速画起来:“你看,早上七点,光斑会落在展馆的东边,刚好够一个老人打太极,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中午十二点,光斑缩成个圆,孩子们可以围着它跳房子;傍晚五点,光斑斜斜地铺在长椅上,情侣能并肩坐着看夕阳……”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很快,空白处就挤满了小小的简笔画。打太极的老人膝盖微弯,跳房子的孩子举着小手,长椅上的情侣头靠着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沈暮月看着那些简单的线条,突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撞了下——这些画里没有华丽的技巧,却有让人想走进画里的冲动。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沈暮月合上报告,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想邀请你加入项目,负责视觉符号设计。”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合同草案,推到林星辰面前,“报酬按行业顶尖标准,比市场价高15%,而且……”她顿了顿,从包里又拿出个信封,“这是安藤团队的原始设计稿复印件,里面有不同季节的光影数据,你或许用得上。”

林星辰打开信封,指尖抚过那些日文标注的图纸,上面还有手绘的光斑轨迹,墨迹带着点年代感。她想起导师说的“好机会是认出它时敢伸手”,抬头看向沈暮月——对方的眼睛里没有同情,没有居高临下,只有真诚的期待,像在说“我知道你能行”。

“我愿意试试。”她的声音不大,却很坚定,拿起那支刻着“韧”字的钢笔,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阳光透过窗户,刚好落在两个名字的交叠处,暖融融的,像给这段缘分,盖了个温柔的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