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别冲动》进入拍摄。
杨樊放了个小假,独自去意大利游玩几天。连着几个电影项目连轴转,他一首没停下来过。
在异国广场的露天咖啡馆点一杯意式咖啡,揪一点面包信手喂着鸽子,他才有了一点久违的,享受人生的感觉。
但回程一下飞机,当他打开工作手机,安小东成堆的信息轰炸过来,又把他拉回忙碌的日常。
【杨老大,我重新把剧本修改了一下,您空了看一下呗。】
【杨总,剧本看了没?有没有什么修改意见?】
【杨总,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杨樊回,【你安静下。我看剧本不要时间?】
【好的杨总】
安小东的言语里到处都是客气词。但杨樊老有种错觉,感觉是他在给她安小东打工。
杨樊看了剧本,的确比第一次拿给他的要好很多。看来把她派去《托尼别冲动》历练,是正确的选择。
他让安小东再写一版故事梗概。他要拿去向上汇报。
安小东接到任务,立马铆足劲开干。她迅速理出框架,做了文档和PPT两个版本。
PPT另外花了大价钱做了优化。
杨樊收到后,只回了一个字,“好。”
其实他对安小东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但他不能让安小东骄傲的小尾巴。想要得到杨樊的夸赞,必须得做到非常优秀。
*
私人会所里,杨樊向几位股东推介《冬瓜市首富》项目。
他把剧本创意,团队配置,收益模型等分析得头头是道,表达非常清晰,有理有据。
介绍完,其中一个大佬发话:“这故事有点意思,谁写的?”
杨樊冷静回答,“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编剧——安小东。”
“安小东,你是说那个新人?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投新人了?”开口的是沈克行。
沈克行是公司前不久空降的副总,据传是某个股东的私生子。
杨樊名义上是麻瓜影视的掌门人,但他的背后还有几位股东,股东之间有不同的利益牵扯。
麻瓜影视正在快速增长阶段,沈克行是公司请来的新力量。杨樊心里清楚,沈克行就是是拿来与他形成制衡的。在股东参与的会议里,沈克行发言的份量几乎与杨樊齐平。
“你怎么能让一个新人编剧,操刀上千万的项目。”另一个股东也跟着附和。
杨樊极力争取,“大家都知道,公司正在快速上升期,目前团队里正需要新鲜血液。大家刚才看了她的本子,不也都表示认可吗?”
沈克行闻言接话,“欸。你不要混乱概念,大家认可的是创意,可没说认可这个人。”
“我给章大腾也看过本子,他也表示愿意出演。导演也是用最好的,大家共同把关,我有把握,这会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杨樊边说,边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反应。
“没有用。一桶水里如果编剧是个短板,那往里加再多水都会一首往外漏。”沈克行步步紧逼。
一番拉扯交谈后,几位股东的态度没有改变,杨樊知道一时难以攻下,只得暂缓推进,另想他法。
*
安小东《托尼别冲动》项目结束后,没有别的大的工作安排。她一首在等待杨樊的回应。
安小东又问了两次。杨樊每次都是隔了很久才回复,每次的回答都是几个简单的字:【等。】【再等。】
漫长的等待中,她很想做点什么。
成沁予在北城找到了一份会计的工作。安小东劝她可以做点别的。因为往后的十年里,她一首做着会计的工作。安小东不觉得她在这份工作里获取过什么开心的感觉。
而成沁予的回答和往常一样,“可是除了会计,我也不知道做啥呀。”
成沁予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人。在自我的舒适区里,一点点慢慢向前。如果不是遇上安小东,她不会离开C城。
她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近,步行就能到。安小东每天中午给她做新鲜的饭菜送去。下班后俩人又一起手牵手去逛菜市,买新鲜的蔬菜。
简单的日常让成沁予觉得很满足。不用赶早晚高峰,不用加班,回去后也不用住在隔断的单间里,成沁予觉得她们比大多数同龄的打工人幸运很多了。
安小东想了下,如果之前成沁予不想换工作,是生活所迫被迫无奈。那当下他们经济状况还不错的情况下,成沁予还是跟之前一样的选择,那就让她去吧。让她选择真心想要的生活,哪怕她并不追求什么人生理想。
安小东在等待的日子里闲得发慌。
她也理解一个电影项目的推进,有时候往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她知道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有可能接下来她会有几个月的空闲时间。
安小东过不了闲下来的日子,她报了驾考,同时着手写另一个新的本子,在一次上网时安小东偶然看到一个“新翼青年影像节。”
既然她有能力写完一整个剧本,这种专门针对新人的电影节,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她准备写一个短片,顺便试试水担任导演,看看能不能完成一部短片拍摄。
她买了大部头的书开始研究起导演的工作,又花1万多升级了电脑,练习剪辑。
当导演可不比制片轻松,她得把各个点串成一条线。
曾维用安小东提供的爆料,成功跻身狗仔第一梯队。安小东也利用她的“爆料”技能小赚了一些钱,她卡上有十几万的存款,足够应对接下来的开支。
曾维很想知道安小东到底是怎么预测的,甚至提出花重金聘请安小东当名誉董事。
她想复制她的能力,让他们的“打假”事业做大做强,安小东只告诉她一切都是玄学。
哪有什么能力,不过是多活了十几年的零星记忆罢了。
安小东没有想过,她穿越过来,竟然是靠爆料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