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我还想要些其他种类蘑菇,最好还在泥土里的,我寻思着明天跟着你一起去,你采多少我要多少,全收了,你看行不?”
少年一听,脸上露出犹豫之色,这婶子是看卖菌子挣钱所以是想跟他学采菌子的本事?如果婶子打这算盘就打错了,山里菌子种类繁多,有毒的不少哩,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认到的...
少年便道:“我上山不止采菌子,见到啥采啥,您别看我是瘸子,但我速度可快哩...”
意思就是怕她拖后腿,耽误事。
苏婉在内心翻了个白眼,然后掏出20文递过去,和颜悦色的:“如果我慢了小哥你担待些。”
“行吧!”
少年点了点头,越发肯定这婶子就是想学采菌子的本事,不过既然收了钱,那他便教一教,只是雨季要结束了,婶子怕是也采不到多少了。
两人约好了明早五点见面。
苏婉才知道少年叫二拐,是清水镇青山村的人,那边深山里的菌子很受镇子上的人喜爱,像是香菇,雪耳这些山货酒楼都高价收的。
与二拐分开后,苏婉拉着秋丫的手,心情格外舒畅,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菌类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
“娘,咱们买这么多蘑菇干啥?一斤蘑菇这么贵,都可以买肉吃了。”
“蘑菇贵了好呀,越贵越好,走,再买点东西去。”
“还还还买呀?”秋丫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寻思着娘疯了,今天非要把银子花光不可,脑袋也晕乎乎的,为啥蘑菇越贵越好?
苏婉带着秋丫又来到了“王有粮”粮店,这是清水镇最有钱王地主家的店。
踏入店门,一袋袋粮食整齐地码放在木质货架上,布袋上还印着“王有粮”的独特标记,散发着阵阵清香。
“客官要点什么?“圆脸小二甩着白汗巾迎上来。
“劳烦小二哥,给我讲讲如今的粮价吧。”
小二清了清嗓子,熟练地介绍道:“客官,咱这糯米120文一斗,精面105文一斗,精米80文一斗,粟70文一斗,糙米50文一斗,大豆40文一斗....”
苏婉微微皱眉,“怎么精面又涨价了?”
小二连忙解释:“客官,北方好多地方都颗粒无收,能收到的粮食少得可怜,进价蹭蹭往上涨呢。”
苏婉略作思量,点头道:“罢了,那就来五斗糯米,五斗精面吧。”
斗(约12斤)
虽然从陈景明家里顺了不少粮,但是海蛎村这边盖房,海蛎壳作为墙体主材,得加糯米浆作黏合剂,细沙混合糯米浆砌墙,所以糯米必不可少。
至于买这么多精面...她还是打算种植蘑菇的空窗期摆个摊儿。
秋丫惊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完蛋!娘是真不想过日子了!买衣服花了一两六,买这粮食也得一两吧?
小二手脚麻利地去取粮、称重,不一会儿便将粮食都备好,又殷勤地推荐道:“娘子,小店有装粮的陶罐,厚实耐用,装粮食防潮防虫,一个才5文钱,您来西个正好。”
苏婉来时确实没带容器,便应了下来。
“诚惠1两145文。”
付了钱,还剩下7两125文钱,苏婉看着西个大陶罐装满了粮食,却根本抱不动...
她让秋丫看着粮,自己去喊了牛车来拉,由于陶罐占了位置,所以也要算两文钱。
“娘,你头上还有伤,你坐牛车,我在后面腿着就行,我跑的快。”
今天舅舅们拿了那么多东西,都要腿着回家,她现在就背着一背篓蘑菇和几件衣服,哪里需要坐牛车,再说娘和爹和离了,以后就指着这么些银子过日子,她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苏婉嘴角抽了一下,总感觉在秋丫身上看见了70年版父母:你先吃,我不吃。
苏婉一把将秋丫捞起来塞进牛车里,“在后面捡牛屎吃吗?你这么漂亮的衣服弄脏了怎么办?”
“噢...”秋丫低头,着怀里的猪油膏,虽然娘还是在训斥她,但是她怎么感觉被一种幸福包裹着呢?
牛车很快就坐满了人。
清水镇距离海蛎村只有半小时脚程,牛车一会儿就到了,赶车的大爷将她们送到了村口,就继续往下走,和个公交车似的,还会路过海子村,青山村,再返回镇上。
“秋丫你在这看着粮,我回去喊你舅舅来拿。”这么重她可抱不动。
“好的,娘。”秋丫坐在地上抱着大陶罐,这满满的粮食吃到嘴里不知道有多幸福——不过就不过了吧!
苏婉哼着歌,刚打开老苏家的门,就听见苏大锤哇的一声哭了。
“哇呜呜呜!我真是个蠢蛋,这两大桶豆渣可都是爹特意交代给我,今天用来招待大家的,现在全生蛆了,可拿什么招待人哇?呜呜呜!”
三十人的饭,尤其是招待人的饭,量一定要足,两大桶豆渣几十斤能烙出的豆饼,是今天招待人的主食。
可是却生蛆了!
苏婉进门,看见苏大锤这么个汉子,抱着地上两大桶豆渣哭鼻子,还特别伤心。
大嫂赵氏看了一眼穿上新衣服的苏婉,低着头没敢说话,而是跑来打开桶盖子,拿勺子搅了搅,“爹,娘,把上面的蛆舀出来,下面的豆渣还能吃。”
夏老太皱眉说:“招待人总不好用生蛆的食物,你先把上面生的蛆舀出来,下面的洗一洗留着咱们自己吃。”
赵氏刚准备动手,苏婉立刻打断:“哎哎哎,等等等!我先来看看,如果坏了可不能吃了,吃坏肚子了。”
我的个老天爷哎,都特么生蛆了,神特么上面坏的舀出来,下面还能吃?
苏大锅在一边劈柴说:“小妹,以前豆渣馊了,咱们也是照样吃,蛆烤熟了照样吃哩,还香!”
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