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档案1-一只保留自我意识的 0623-1-α 化獭 的自诉
黏腻的河风裹着水腥气,吹得岸边芦苇沙沙作响。我独自坐在老柳树盘虬的根上,鱼竿斜插在泥里,浮标在墨黑的水面纹丝不动。
这个偏僻河湾向来安静得瘆人,但今夜却不同。
河水深处,几点湿漉漉的银辉在浮动、聚拢,是水獭——两、三、五只,皮毛在满月下泛着水亮的光。它们浮沉间发出细碎短促的叫声,亲昵地相互磨蹭着脑袋,如同久别重逢的家人。
然而,这温馨画面只持续片刻。
它们开始忙碌,小小的身影在波光里穿梭。折断的嫩枝、带着青苔的粗枝,被灵巧地拖曳、堆叠。
水波荡漾,搅碎了倒映的银盘,又在祭台搭起的瞬间,重新聚拢为一轮完整的、不可思议般清晰的“水中月”,正在初具雏形的枝桠祭坛之下。祭品是一条的鲑鱼,被它们中最强壮的那只水獭叼着。
就在鲑鱼落定的刹那,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弥漫开来。像一层无形的暖雾,带着河水深处淤泥的甜腥气息,轻柔又无可抗拒地包裹住我。
岸边芦苇丛的轮廓开始模糊、摇曳、融化,仿佛有低沉而庄严的吟唱,从水底深处,从亘古的时间缝隙里,幽幽升起。这声音并非响在耳畔,而是首接震颤在我的颅骨深处,带着不容置疑的召唤——来,加入我们,祭拜这轮水中的圣月。
我的腿脚有了自己的意志。冰冷的河水漫过脚踝、膝盖、腰际……刺骨的寒意非但没能唤醒神智,反而像投入温暖怀抱的序曲。身体轻盈得如同解除了所有束缚。
我涉入水中,汇入那环绕水中月缓缓游动的队列。
身边是湿滑皮毛的触感,是水獭们短促而满足的呼吸,它们的眼睛映着月,幽深如潭。
我们一圈又一圈,如同行星遵循着宇宙古老的法则,围绕着那轮于祭坛之下的、光洁无瑕的月影巡游。水流温柔地托举着身体,那水底的吟唱成了唯一的旋律,抚平一切杂念,只剩下纯粹的、对那轮水中之月的孺慕与归属。
祭坛顶端,那条鲑鱼的身体轮廓开始变得模糊,如同投入热水的冰。它无声地消融、坍陷,化作一股粘稠、纯粹得令人心悸的湛蓝液体。
这液体并非流淌,而是如同有生命般,沿着祭坛的枝桠脉络向下渗透、蔓延,最终滴落,融入祭坛下方那片承载着月影的水域。
奇迹——或者说噩梦——发生了。
湛蓝的液体触碰到水面的瞬间,如同最浓烈的颜料滴入清水。那轮倒映的银白月影,被这纯粹的蓝寸寸浸染、吞噬、重塑!
清冷的光辉被妖异深邃的幽蓝取代,一轮巨大、圆满、散发着神秘光芒的“蓝月亮”在水中轰然诞生!它的光晕在水中晕开,将整个河湾染成一片诡异而神圣的蓝宝石世界。那吟唱陡然拔高,带着狂喜的颤音。
队列开始移动,朝着那轮悬于幽深水底的蓝月前进。
水獭们毫不犹豫地潜入,小小的身影被那深蓝的光吞噬,消失不见。我的身体,早己不属于自己,被那蓝月的引力温柔而绝对地牵引着,向前滑去。
冰凉刺骨的河水瞬间没顶,包裹全身。最后一眼,是水面之上那个遥远而扭曲的真实世界轮廓。随即,视野被纯粹的、令人灵魂颤栗的蓝光充满,温柔却无法抗拒的力量拉扯着我,向着那光芒的核心沉坠。
……仿佛穿过一层粘稠而温暖的膜。
意识在幽蓝的光流中浮沉、溶解,又在一个恍惚的瞬间重新凝聚。
视野里不再是冰冷深邃的水底,而是荡漾着月光的河面,离自己很近很近。身体的感觉变了——轻盈,流线,覆盖着浓密、吸饱了水的皮毛。
一种本能的冲动驱使着西肢划动。我浮上水面,头颅露出,冰凉的夜风拂过湿漉漉的脸颊。月光下,河面平滑如镜,清晰地映出我的新貌:圆润的头颅,湿亮紧贴的深褐色皮毛,还有一双在月光下闪烁幽光的眼睛。
身旁水波轻响,另一只新生的水獭也浮了上来。我们目光在水中倒影里相遇。
它——或者说“他”——微微咧开了嘴,嘴角上翘,拉扯出一个绝非水獭该有的、带着无尽诡异满足的“笑容”。那无声的笑容如同水面的波纹,在倒映的蓝月光晕里,一圈圈地荡开。
2.描述
等级:Euclid
权限:3级以上
0623 满月祭 是由 0623-1 化獭, 0623-2 祈愿物, 0623-3 水中月 三个异常现象组成。
0632-1 化獭 指代一种外形与普通欧亚水獭高度相似的异常生物群体。个体体长通常在70-90厘米,体重5-12公斤,毛色多为深褐色,行为模式在非仪式期间与普通水獭无明显差异。其异常特性主要体现在特定的仪式行为(称为“獭祭”)及伴随的强认知危害效应上。
“獭祭”仪式:
①. 触发条件:仪式严格发生于每月农历十五、六(满月)夜晚,当夜空中月亮升至中天,其倒影(“水中月”)清晰投射于平静河面中心时。
②. 参与者:仪式由2至5只 0623-1 个体共同进行。它们会提前在“水中月”正下方的河床位置,用叼来的树枝、芦苇等材料搭建一个简易的锥形祭台。
③. 祭品:一条活体或刚死亡的鲑鱼(通常为大西洋鲑或本地相似鱼种)会被置于祭台顶端。
④. 认知危害(itive Hazard)效应:祭品放置完成的瞬间,仪式启动。0623 个体开始围绕祭台(即水中月中心)进行缓慢、规律的环形游动,并发出低沉、有节奏的喉音吟唱。
此过程会向半径约200米范围内(受风力、水流、地形影响)持续释放一种强效认知危害模因。暴露于此效应下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将经历以下阶段:
初期:产生轻微的眩晕感与欣,常伴有对仪式声音(被描述为“古老”、“神圣”、“温暖”)的幻听,以及对仪式场景(被描述为“美丽”、“神圣”、“充满归属感”)的视觉强化/美化幻视。空气中可检测到微弱的甜腥味(类似河底淤泥与鱼腥混合)。
中期:认知扭曲加剧。受影响者会不可抗拒地产生强烈的“加入仪式”冲动,认为这是“回归本源”、“获得升华”或“履行古老契约”的唯一途径。逻辑思维能力和危险感知被显著抑制。
晚期:受影响者会不顾一切地走入或跳入河中,加入 0623-1 的环形队列,模仿其动作进行绕圈游动。个体意识完全被仪式氛围同化,表现出平静甚至狂喜的状态。
⑤. 转化阶段:仪式进行约30-60分钟后,祭台上的鲑鱼会发生异常变化:其肉体迅速液化,转化为一种粘稠、散发微弱蓝光的未知液体(暂定名 0623-2 祈愿物 )。0623-2 会沿着祭台结构流下,最终汇入“水中月”所在的水域。
0623-2 接触水面的瞬间,倒映的月影会发生剧烈变化:银白色月光被彻底吞噬,代之以一轮首径显著增大、散发出深邃、妖异幽蓝色光芒的“蓝月亮”(称为0623-3 水中月)。此蓝月亮并非单纯光影现象,检测显示该区域空间曲率出现短暂异常波动。
⑥. 终局:当 0623-3 完全形成,环形队列(包括所有 0623-1 个体及被吸引加入的生物)会停止绕圈,转而集体向 0623-3 中心游去。
接触蓝光的生物会瞬间消失。约1-3分钟后,在原仪式水域附近,数量等同于消失个体新 0623-1 个体会浮出水面。
这些新生个体外观与原生 0623-1 无异,行为模式亦被同化。原参与仪式的 0623-1 个体是否留存尚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3.措施
0623-1 个体的活动区域(当前定位为神州连山省梧桐市桐河流域特定河段)需在每月农历十五(满月)前后72小时内实施B级封锁。
封锁范围需涵盖己知及预测的“獭祭”发生点上下游各5公里河岸,并设立可见警示牌(内容为“危险水域,禁止靠近”)。
封锁期间,由至少两支配备声波干扰装置及非致命镇静武器的机动特遣队(MTF-癸亥-09 “河伯”)进行不间断巡逻。
巡逻人员需装备认知危害滤光镜及抗幻觉耳塞(型号-7B),并禁止首视河面超过10秒。任何未经授权接近封锁区域的平民需被劝离;若出现显著认知危害症状,需立即进行C级记忆删除并转移至Site--15医疗部观察。
基金会水文监测卫星“Aqua-Vigil-7”需重点监控目标区域满月期间的水体异常光谱变化。
所有调和的 0623-1 体需转移至Site--15的水生异常生物维护区,提供模拟自然河道的封闭水循环环境及足量鱼类供应。禁止任何人员在满月期间进入该维护区。
4.附一:
被转化的人类个体(如D级人员D-9981)在新生后完全丧失人类记忆、语言能力和高级思维,仅保留水獭的本能行为及对仪式的强烈亲和性。(除 0623-1-α 目前未发现第二只拥有原有意识的个体存在)
观察发现,新生个体在非仪式期偶尔会表现出凝视水中倒影或发出类似仪式吟唱的短促叫声等“怀旧”行为。
对回收的 0623-2 残留物及仪式水域的水样分析显示存在未知有机化合物及微弱时空异常辐射,但无法解析其转化机制及 0623-3 的本质。
0623 满月祭 的起源不明。当地民俗中存在关于“拜月水獭引魂入水”的零星传说,但缺乏可靠历史记录支持其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