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到了口试环节,由兵部尚书袁继咸随机提问。
问胡一青:“若敌骑势大,伏击不成,反被包围,当如何?” 胡答:“狭路相逢勇者胜!聚精锐为锥,首冲敌中军帅旗!纵死,亦挫其锋!”
问施琅:“长江千里,处处可渡,水师何以处处设防?” 施琅答:“水师贵精不贵多,贵机不贵守。扼守瓜洲、采石等要害,以快船巡弋江面。集主力于下游,敌攻上游则顺流驰援,攻下游则逆流夹击。另设烽燧,传讯预警。”
问李元胤:“如何防范敌军细作刺探军情、散布谣言?” 李元胤答:“营区严管,凭证出入。广布暗哨于市井要道。鼓励军民告发,重赏重罚。主将言行需慎,军情秘不外泄。谣言起,则速查源头,以实情公告,安定人心。” 其条理清晰,思虑周密,连朱慈烺也频频点头。
第三场:实战推演(校场沙盘区及演武区)。
沙盘推演:模拟“建奴自江北强渡长江,攻击燕子矶要塞”的场景。考生轮流担任守军指挥官,阐述防御策略,并应对考官(扮演建奴)设置的突发状况(如:大风不利火器、某段江防被突破、城内奸细放火制造混乱等)。
胡一青主张:“要塞坚守,亲率精兵预备队,专打敌登岸立足未稳之军!集中所有火炮,轰击敌船队!”
施琅强调:“水师前出骚扰迟滞敌船,要塞火器梯次配置,专打敌攀城之兵。关键在江面歼敌于半渡!”
李元胤则部署:“要塞固守,沿江广布警戒哨(夜不收),提前预警。预备队分置险要,互为犄角。城内严查细作,组织民壮协助。遇突破点,小股精锐快速封堵,不使扩大。”
小队指挥演练:考生随机抽选十余名士兵(由京营抽调),现场指挥演练“鸳鸯阵”攻防转换或小型车营的协同作战。考察其口令是否清晰、调度是否得当、阵型转换是否流畅。
只见胡一青口令洪亮,气势逼人,士兵为其所激,动作迅猛,但阵型转换略显粗糙。
施琅则指挥若定,条理分明,水战背景的他指挥陆战小队亦中规中矩,就是其福建口音实在让人难懂。
李元胤在此环节大放异彩 他口令简洁准确,身先士卒示范动作。将小队分成几个战斗小组,明确分工(刀盾、长枪、火铳),强调配合与掩护。
演练中,他敏锐发现一名士兵动作错误可能影响整体,立刻上前纠正,并讲解要点。其指挥如臂使指,小队配合默契,攻防转换流畅高效,赢得了考官们的一致赞许,连袁继咸、史可法也捋须颔首。
朱慈烺全程凝神观看,尤其关注胡、施、李三人的表现。胡一青的勇猛无敌,施琅的水战专长,李元胤的严谨细致与指挥天赋,都深深印入他的脑海。校场上尘土飞扬,汗水挥洒,刀光剑影,策论兵棋,一场场比试,如同一幅生动的乱世选将图卷。
殿试后三日,清晨。
武英殿外广场。
气氛庄严肃穆,皇家仪仗齐备。文武百官依序侍立。贡士、武举人齐聚殿前广场,屏息以待。
鸿胪寺官立于丹陛之上,展开金榜,声若洪钟:
“崇祯十七年恩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张煌言!赐进士及第!”
“第一甲第二名——顾炎武!赐进士及第!”
“第一甲第三名——王夫之!赐进士及第!”
文科三鼎甲之名次,引爆了文官队列的低声议论,张煌言的“联寇御虏”虽险,但其忠勇与全面性拔得头筹;顾炎武的深邃思想与务实主张屈居榜眼;王夫之的锋芒与卓识虽令皇帝印象深刻,但其对君权的挑战过于惊世骇俗,定为探花己属破格。
“武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胡一青!赐武进士及第,授参将衔!”
“第一甲第二名——施琅!赐武进士及第,授游击将军衔!”
“第一甲第三名——李元胤!赐武进士及第,授锦衣卫千户衔!”
武科三鼎甲唱出,武将队列一阵骚动。胡一青的绝对武力与勇冠三军,状元实至名归;施琅的水战专长是南明急需,榜眼之位稳当;李元胤在韬略、指挥上的卓越表现,尤其是小队指挥环节的惊艳,使其力压众多猛将,夺得探花!
唱名毕,文武三甲六人,身着崭新的进士服或武官袍,于御前跪拜谢恩。朱慈烺命其近前,于丹陛下进行至关重要的“御前问对”。
朱慈烺问张煌言:“‘联寇御虏’之议,朝野非议甚多。闯逆乃君父之仇,联之岂非悖逆人伦?卿何以自解?”
张煌言昂首,声震殿宇:“陛下!人伦之重,莫大于华夷之辨!建虏,豺狼也,志在吞并天下,毁我衣冠!闯逆虽恶,终为疥癣之疾。今其势蹙,若许其戴罪立功,共御外侮,乃化害为利之上策!此权宜之计,非忘君父之仇!”
“待驱除鞑虏,廓清寰宇,彼时再论其罪,正纲常、明典刑,未为晚也!当务之急,合天下之力以抗强虏,乃存亡继绝之大义!望陛下明察!”,其言慷慨激昂,忠愤之气溢于言表。朱慈烺目光闪动,虽未明言认可,但微微颔首。
再问顾炎武:“卿言‘保天下者,匹夫有责’,振聋发聩。然士林空谈积弊,非一日之寒。‘务实’二字,当从何处着力?”
顾炎武从容应对:“陛下明鉴。务实之本,在‘经世致用’西字。其一,变学风。废浮华无用之八股帖括,于府州县学广设天文、地理、河工、农政、兵学、算学等实用之科,使士子所学即所用。”
“其二,肃吏治。严惩贪墨,考课官吏以实绩(如垦田、安民、御寇)为准,非以虚文”
“其三,通下情。广遣御史、给事中为巡按,深入民间,察访疾苦,使陛下之德意通达,民间之冤屈上闻”。
“其西,强地方。或可效古之遗意,于郡县之中,稍寓封建之实,使地方官有守土安民之权责,亦有其力,如此方能固本抗敌。根基固,则人心聚,天下可保 ”
其言条理清晰,切中肯綮。朱慈烺赞道:“卿言深谋远虑,乃固本之策。”
又问王夫之(探花):“卿论华夷之防、古今之变,鞭辟入里。然言及‘虚君’、‘更制’,祖宗法度岂可轻变?卿不畏人言汹汹乎?”
王夫之目光如炬,朗声道:“陛下!臣观史册,天下之生,一治一乱。大明之衰,非天命,实人事之失也!祖宗法度,行二百余年,时移世易,弊窦丛生。譬如大树,内蠹己深,若只修剪枝叶,不除蠹根,终必倾颓!”
“华夷之防,乃天地纲常;制度之弊,乃祸乱之源。为江山社稷计,为亿兆生民计,臣虽斧钺加身,不敢不言!唯愿陛下以大勇毅、大智慧,察纳雅言,革故鼎新,行非常之事,以建中兴非常之功!”
“此臣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其批判之烈,主张之新,远超时人想象,在座言官当即就要发难,朱慈烺赶紧摆摆手止住了他们,他深凝视王夫之,良久,沉声道:“卿真骨鲠之臣!朕闻逆耳忠言。此心此志,朕记下了。”
问过文科三甲后在看向武科三甲。
朱慈烺问胡一青:“胡卿勇冠三军,国之虎贲!若他日阵前,遇建虏铁骑,当如何破之?”
胡一青声如洪钟:“陛下!建虏铁骑虽强,非不可破!臣有三策:一曰‘以骑制骑’!练我大明铁骑,甲胄精良,马匹雄健,将士用命,狭路相逢勇者胜!”
“二曰‘以步克骑’!结坚阵,用长枪如林,辅以强弓硬弩,火器齐发!待其马队冲势受挫,我精骑突出侧击!”
“三曰‘以谋乱骑’!利用地形,设伏兵,断其粮道,疲其军心!臣愿为陛下先锋,必使胡骑望‘龙骧’旗号而胆寒!””
龙骧,指的是朱慈烺对从左良玉等人那里弄来骑兵的称号,胡一青其言充满无畏气概,且言之有物,浑不似其勇猛难当武夫景象。
朱慈烺振奋道:“壮哉!朕得胡卿,如得十万雄兵!”
再问施琅:“施卿精于水战。江海之利,我朝所恃。然水师积弊,卿以为当务之急为何?”
施琅侃侃而谈:“陛下明鉴。水师积弊,首在船、器、人、法西字。船:战船老旧,速缓炮少。当急造新式炮船,仿西夷夹板船之式,增大载炮,加固船身。”
“器:火器不足,尤缺重炮。需广设匠坊,精造火炮、火铳,配足火药弹丸。”
“人:士卒羸弱,技艺生疏。当重募闽、粤、浙沿海善水健儿,厚其饷,严其训,精习水战格斗、操舟使帆、火器施放。”
“法:号令不明,赏罚不公。需定严明章程,统一号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尤重将领之选!”
“西者并举,假以时日,必成水上劲旅!”
其言切中要害,朱慈烺喜道:“善!水师之事,朕委卿重任!”
又问李元胤:“李卿心思缜密,尤擅哨探营务。今敌情叵测,细作横行。卿掌侦缉,当以何为先?”
李元胤沉稳应答:“陛下,哨探之要,首在‘耳目清明、防微杜渐’。其一,广布精卒:遴选忠诚机敏、胆大心细之士为‘夜不收’,深入敌境(江北)、要道、市井,广布眼线。”
“其二,严明法度:定细作赏格,重奖告发擒获;严惩通敌泄密,连坐知情不报。”
“其三,甄别讯息:各方情报,需交叉印证,去伪存真,速报枢密。”
“其西,反制敌谍:主动设饵,诱捕敌间;散布伪情,迷惑敌人。”
“其五,安定内部:严查营区、衙署出入,整肃军纪,严防谣言。臣必竭尽驽钝,为陛下张目,使敌无所遁形!”
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朱慈烺深感其才,尤其最后一点“安定内部”深合帝心,赞道:“卿真干练之才!侦缉重任,非卿莫属!”
问对完毕,朱慈烺勉励众人:“尔等皆国之栋梁!值此危难之际,望尔等不忘今日之言,尽忠报国,与朕共克时艰,再造大明!”, 随即赐琼林宴,并正式授官。
恩科落幕,龙虎榜定。张煌言的激昂、顾炎武的深邃、王夫之的锐利;胡一青的勇猛、施琅的专精、李元胤的缜密——这六位在真实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星辰之名的人物,此刻被朱慈烺寄予了中兴南明的厚望。
他们步出宫门,融入南京城深秋的暮色。巍峨的宫阙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预示着这个新生政权未来的坎坷。
一场殿试,选拔了人才,凝聚了些许希望,但大厦将倾的危机并未远去。
北方的烽烟、内部的倾轧、财政的枯竭……无数难题等待着年轻的皇帝和他新选的臣子们。恩科的余音尚在梁间萦绕,而一场关乎华夏命运的生死搏杀,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