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审大会己然过去多日,县衙那紧闭的大门却始终平静得有些诡异,没有传出任何兴师问罪的消息,也不见任何衙役的身影在街头巷尾忙碌。这般反常的寂静,像是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诡异宁静,在这片土地上悄然蔓延,让人心生不安。
在一处略显陈旧的宅院里,几个小地主正围坐在一起,他们的脸色各异,却都透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桌上的茶水早己凉透,却无人在意。其中一个小地主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后怕说道:“这都多少天了,衙门愣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你们说,这张嗣修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另一个小地主连忙摆手,神色慌张,像是生怕隔墙有耳:“可别乱说,没瞧见那些跟着知县和百户瞎折腾的地主啥下场吗?咱们没跟着掺和,己经是烧高香了。”众人纷纷点头,想起那些被公审的地主,心中满是恐惧。
刘财家中,气氛却截然不同。刘财的夫人满脸笑意,亲自为刘财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声音里满是自豪与欣慰:“老爷,您可真是太有远见了!当初不管知县和百户怎么威逼利诱,您就是不为所动。您瞧瞧现在,那些跟着他们对付张嗣修的,土地没了,人也被抓去审了。还是老爷您英明,早早看透了局势。”
刘财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哼,我早说过,张嗣修绝非等闲之辈,跟着他,往后才有好日子过。”
与此同时,卫所内一片死寂。百户刘猛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的目光冷冷地扫过下方的一众手下,声音低沉而压抑:“你们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知县大人怎么就任由张嗣修这么胡来?”
一个手下小心翼翼地开口:“大人,会不会是张嗣修背后有什么大靠山?不然,他哪来这么大的胆子?”
刘猛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我看肯定是!上次派出去的探子,连根毛都没探到,他的背景肯定藏得极深。”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而在县衙后堂,师爷正满脸堆笑地为郑大钱续上茶水。“大人,最近张嗣修又是搞土地改革,又是开公审大会,风头出尽呐。那些被审的地主家人天天来报官,咱们就这么晾着,恐怕……”
郑大钱不耐烦地打断师爷,脸上带着一丝自得的轻笑,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缓缓说道:“你懂什么!那张嗣修敢如此行事,背后必定有强硬的后台。再说了,他搞这些改革,土地利用率高了,产出多了,那多收的税不就进了咱们的袋子?至于那些报官的几个,就那几个银子,也好意思拿来,分地就分地呗,关我何事,又不是我的地,反正能按时收税就行了。”
师爷恍然大悟,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还是大人高瞻远瞩,小的实在是愚钝。只是那些地主家人天天来闹,小的应付起来实在头疼。”
郑大钱冷笑一声:“让他们闹去,不过是些跳梁小丑。你就找些借口敷衍过去,实在不行,就说正在调查,拖他个三五个月,看他们还能闹到几时。”
这时,下人匆匆来报:“大人,城中几位大户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郑大钱微微皱眉,挥手示意师爷将地上堆积如山的礼品快速收至后房,旋即换上一副热情洋溢的表情,高声说道:“快请他们进来!”
眨眼间,几位衣着光鲜的大户鱼贯而入。走在最前面的王员外,身形富态,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红木匣子,匣子上镶嵌着温润的玉石,一看便价值不菲。他快步上前,微微躬身,说道:“知县大人,久仰您的威名,今日特来拜访。”
紧随其后的李掌柜,身着锦缎长袍,神色略显紧张,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布包,里面的物件轮廓分明,似乎是沉甸甸的金银。他赔着笑说:“大人,小的不过是做点小本生意,最近听闻城中局势复杂,实在忧心,还望大人多多关照,让小的能安稳度日。”
其他几位大户也纷纷上前,献上各自精心准备的礼物,有珍稀的古玩字画,还有成箱的上等丝绸。一时间,后堂内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礼品,奢华之气扑面而来。
郑大钱看着这些礼物,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贪婪,脸上却故作矜持,摆了摆手说道:“诸位太客气了,都是为了这一方百姓,不必如此破费。”可他的手却不自觉地伸向了离他最近的那个红木匣子,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玉石,嘴角微微上扬。
师爷在一旁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指挥着下人将礼物妥善安置,一边满脸堆笑地回应着大户们的寒暄。他心里清楚,自家大人这一趟,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往后的日子怕是要更加风光了。
而在城外,张嗣修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远方的县城,目光深邃而坚定。“戚英,最近县衙和卫所的动向,都盯紧了吗?”
戚英恭敬地回答:“大人放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
张嗣修微微点头:“告诉兄弟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我们虽然暂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张嗣修深知,土地改革只是第一步,若想在这片土地站稳脚跟、实现长远抱负,必须有稳定的资源支撑。当下,最要紧的便是寻找矿铁资源,这不仅能打造农具提升农业生产,还能制造兵器巩固防御力量。
他立即召集了戚英、宋应星等人,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我们如今虽在土地改革上有所成果,但要想长久发展,矿铁资源至关重要。”
戚英听后,目光坚定,主动请缨:“大人,我愿带领一队人马,深入周边山林探寻。”宋应星也不甘示弱,补充道:“我对各类矿石略知一二,可制作简易探测工具,助大家一臂之力。”
筹备工作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宋应星一头扎进临时搭建的工坊,整日与各类材料和工具为伴。他查阅着从各地搜集来的典籍,仔细研究矿石探测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反复试验,他利用天然磁石、细铜丝和轻薄木板,制作出了简易的磁石探测仪。
这种仪器能够通过磁石与含铁矿石的相互作用,在一定距离外感应到矿脉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探测效率。同时,他还调配出了几种特殊的化学试剂,用于对采集到的矿石样本进行初步分析,以便快速判断矿石的种类和大致成分。
戚英则忙着挑选队员。他在众多跟随张嗣修的人员中,选拔出了一批身体强健、吃苦耐劳且对山林环境较为熟悉的青壮年。这些人有的曾经是猎户,对周边的地形了如指掌;有的则是常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有着坚韧的毅力和耐力。
戚英组织他们进行了短期的集训,重点教授他们在山林中辨别方向、寻找水源、应对突况的技巧,以及如何使用宋应星制作的探测工具。
物资准备方面,张嗣修安排专人购置了大量的干粮、淡水、绳索、刀具、帐篷等必需品。干粮选用了易于保存和携带的炒面、肉干,淡水则用密封的竹筒盛装,确保在长时间的山林探寻中队员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绳索和刀具不仅是山林行走的必备工具,在遇到危险时还能起到防身和自救的作用。帐篷则选用了轻便且防水的材质,能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为队员们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息场所。
一切准备妥当后,戚英带着精悍小队,背着行囊、手持工具,踏入了茂密山林。他们沿着蜿蜒小路前行,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迹象。每到一处山谷、溪边,都仔细观察岩石纹理、土壤颜色。烈日高悬,队员们汗流浃背,衣衫被汗水浸透,却没人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