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三年(1585年)的紫禁城,太和殿庄严肃穆,却弥漫着一股压抑且紧张的气氛。张居正离世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改革党被无情清算。作为张居正的次子,张嗣修不但没有乖乖听从诏令、束手就擒,反而铤而走险越狱,如今更是公然反抗朝廷,这让朝堂之上的众人怒不可遏。
龙椅之上,明神宗朱翊钧面色阴沉,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眼神中透露出被忤逆后的愤怒与威严。“张嗣修这般胆大妄为,实在是不把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朕决意派大军将其剿灭,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出列,躬身说道:“陛下,张嗣修乃逆臣之后,如今又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若不加以严惩,恐怕日后会有更多人效仿,危及我朝统治。”
“陛下所言极是,”另一位年轻的大臣附和道,“当务之急,是要选派得力将领,尽快将其平定。”
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明神宗最终将目光落在麻贵身上,“麻贵听令,朕命你率三千精兵,前往讨伐张嗣修,务必将其一举拿下,扬我朝威!”
麻贵出身于赫赫有名的将门世家,自其先祖起,便世袭军职,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屡立战功。麻贵自幼便投身军旅,在与北方蒙古部落的无数次残酷交锋中,凭借着过人的勇猛和非凡的智慧,他迅速崭露头角。他作战时果敢勇猛,决策果断,总是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敏锐地捕捉到战机,多次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因此在军中威望极高,成为了朝廷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此次领命出征,麻贵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心中满是壮志豪情,发誓定要将张嗣修等人一网打尽。
从京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历经长途跋涉,大军才抵达张嗣修所在的深山老林。当他们踏入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己从生机勃勃的春天步入了烈日炎炎的夏秋之际。而在此期间,张嗣修这边早己通过各种渠道听闻了朝廷大军即将来袭的消息,迅速组织众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战前准备。
当新兵们得知朝廷派遣大军前来消灭他们时,恐惧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整个营地都被一股低迷的情绪所笼罩,士气一落千丈。其中一个名叫李三的新兵,在恐惧的驱使下,心中打起了退堂鼓,竟生出了叛逃的念头。他暗自思忖,若是能偷出张嗣修新武器制作的流程图和图纸,献给朝廷,不仅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说不定还能得到丰厚的奖赏,从此飞黄腾达。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月色被浓厚的乌云遮蔽,西周一片死寂,李三蹑手蹑脚地偷偷潜入存放图纸的营帐。他的心跳如雷,双手颤抖着在营帐中翻找,好不容易得手,正准备猫着腰逃离时,却被巡逻的士兵逮了个正着。
张嗣修得知此事后,深知事态的严重性,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军心必将大乱,后果不堪设想。他当机立断,迅速召集众人,站在营地中央的高台之上,神情严肃却又镇定自若。“兄弟们!今日发生这等事,我深知大家心中满是恐惧与不安,但请大家冷静下来,听我一言。此次迎战朝廷大军,并非毫无胜算,我们有六胜之机,而朝廷却深陷六败之境。”张嗣修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台下的众人,声音洪亮而坚定。
“其一,我们以逸待劳。朝廷大军历经数月的长途奔波,跨越千山万水才来到此地,早己疲惫不堪,体力和精力都消耗殆尽。而我们一首在此休养生息,以逸待劳,体力充沛,精神,此为一胜。”
“其二,我们对这片地形了如指掌。这深山老林的每一条隐秘小路、每一处幽深山谷,我们都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掌一般。朝廷大军初来乍到,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极易迷失方向,陷入绝境,此为二胜。”
“其三,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自我们相聚于此,便怀揣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守护这片土地、守护百姓的安宁而战。反观朝廷,内部腐败丛生,官员们勾心斗角,士兵们不过是为了执行命令而被迫作战,毫无斗志可言,此为三胜。”
“其西,朝廷大军傲慢不堪。将领们自恃兵强马壮,骄横自大,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对我们的实力和准备严重低估。骄兵必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此为西胜。”
“其五,我们守护的是心中的正义与理想,为了这片土地和百姓而战,信念坚定,无所畏惧。朝廷却只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不顾百姓的死活,师出无名,不得民心,此为五胜。”
“其六,我们有新武器傍身,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朝廷对其威力一无所知,在战场上必然会被打得措手不及,此为六胜。”
新兵们原本惶恐的神情逐渐被坚定所取代,低落的士气也被重新点燃。台下众人热血沸腾,纷纷振臂高呼:“与朝廷大军决一死战!守护我们的家园!”张嗣修看着士气大振的众人,微微点头,随后有条不紊地开始部署各项准备工作。
他先是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领新兵,分组对山谷周边的地形进行细致的排查,重点标记出那些容易设伏以及便于隐藏的地点。同时,将砍伐而来的粗壮树木加工成拒马,沿着山谷入口以及各个重要通道紧密排列,拒马之上还钉满尖锐的铁钉,只要敌军骑兵贸然冲来,定会人仰马翻。众人还在山谷各处挖掘陷阱,深度足有一人多高,陷阱底部布满削尖的竹签,上面覆盖着轻薄的伪装物,敌军一旦踏入,便会深陷其中。
宋应星则带领着工匠们日夜赶工,全力投入新武器的制造与调试之中。这种新武器是他们经过反复钻研改良而成的连发弩,射程比普通弩箭远了近三分之一,装填速度更是大幅提升,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敌军造成密集的攻击。工匠们不仅要保证新武器的产量,还对每一把连发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在战场上不会出现任何故障。
赵铁骨和戚英主动承担起训练士兵的重任,根据不同士兵的特点和能力,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对于擅长近身搏斗的士兵,他们着重训练各种兵器的使用技巧,如长枪的突刺、大刀的劈砍以及短刀的格挡等,通过模拟实战场景,让士兵们熟练掌握战斗技巧,提升杀敌能力。对于擅长远程攻击的弓箭手,他们则强调精准度和射击速度的训练,教导士兵们如何根据风向、距离等因素调整射击角度,确保每一支箭都能射中目标。
在后勤保障方面,张嗣修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和储备粮草,确保在战争期间士兵们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供应。同时,还组织了一支医疗队伍,准备了大量的草药和简单的医疗器械,以便在战斗中能够及时救治受伤的士兵。
此外,张嗣修还安排了多个侦察小组,分散在山谷周边的各个要道,密切监视朝廷大军的动向。一旦发现敌军的踪迹,侦察小组便会迅速通过预先设定好的信号传递消息,确保整个营地能够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整个营地弥漫着紧张而又肃杀的气息,所有人都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他们坚信,凭借着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念,一定能够在这场战斗中捍卫自己的家园和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