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煜闭关,是在研究回收的汽车和船只废料成分,想从中寻找可以利用的门道。
很快就,大致分类就总结出来了。
汽车的钢板和高强度钢归为一类,发动机部分的钛合金和镁合金加上其他复合材料归为一类。
船只的分类大体有三类,一类是钢铁类,一类是铝合金类,还有一类就是铜镍类,三种金属各有用途。
大概的分类,让林煜也有思考方向。于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画图纸。
起先,林煜想的是建造成楼船,体积是驱逐舰大小。现在无论是悬浮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都不再燃烧汽油,而是全部使用压缩能量块。
但是对修士而言,使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就像玩玩具。所以能量方面林煜采用混合能源驱动。
林煜一一列出运载工具的基本要素,要自动悬浮、大容量、速度快、美观、舒适、简约、意念控制、气流推进、防护罩等。
如果建造楼船,那这些条件很多都不能满足。说实在的,楼船也只是摆派头,速度也不会快。
如果是要快速到达地球的任意地方,那就需要风阻非常小的梭形。因为在地球的大气中前进,妨碍速度的就是空气的阻力。
解决空气阻力的最好方法是采用梭形,然后勾勒‘虚’字神文,这样能最大限度消除风阻。
对抗风阻有了思路,接下来就是空间的问题了。有了储物戒的经验,可以借鉴空间的运用,那体积就不需要很大了。
但是比较难解决的就是空间怎么和外界联通呢?总不能真空让人入住吧?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解决。
比较麻烦的就是动力系统,林煜的设想是采用储能阵配合能量块两种能源架构。
现在天地灵气非常浓郁,用储能阵很容易吸收到动能,但那比较温和,无法极致加速。
所以林煜考虑加入能量块,以作附加驱动。那就需要一个聚灵阵,一个储能阵,还有连在一起的压缩能量块提供阵。
接下来就是飞梭的空间布置,需要一个控制台,两个辅助能量控制台。一个休息厅,进入住宿区的缓冲。
这交通工具主要用于载人,只要是方便就可以了。再说一旦进入芥子空间,就不会受到飞梭外部的影响。
但是这样的飞梭只能用于运输,只适合小组行动。那如果是长老集体出行,排场也要做足,是不是楼船会不会更气派呢?
有运输的就得有威慑性的,或者战斗型的。林煜根据各种情况,总共设计了三款浮空舟船。
第一种,浮空飞梭,这是专门为小队出行设计的。飞梭长15米,宽3米,属于机动性运输工具。
浮空飞梭载人量在5-500人,表面看,梭体的主要空间只能供5人乘坐。也可用于民用载人,能载多人的原因是梭上的芥子空间,原理和储物戒相近。
不同的是芥子空间是固定的,而且以一间房的形式存在,进入门内就是进入芥子空间,空气与外界是对流的。
现在的芥子空间勾勒有一组交换阵,交换阵专门用于两个互相隔绝的空间之间的空气对流,是林煜根据神文设计出来的。
飞梭采用风行阵驱动,前后上下总共八个风行阵。梭前方有虚空阵,中央有防护结界大阵,隐形阵,放大缩小,加速阵等。
现在利用神文布阵,对林煜来说,现在对神文的运用越来越纯熟,己经可以随意组合运用。
第二种,浮空楼船,这种船是参照林煜从海眼弄出来的法宝浮空飞舟设计的。
长度300米,宽度50米,分三层设计,底层是储存仓,中层是各种房屋,有大厅,有休息室,有会议室,有厨房,有餐厅。
只有中间一栋大殿有顶层,这一层专供长老层次的使用。
同样的,浮空楼船可以放大缩小,当缩到最小时,只有半米左右,可以随意放进储物戒中。
这种浮空楼船不以速度见长,是作为巡游、观礼用的。林煜设计的所用材料是建立在回收的废弃材料上,他要攻克的难题就是废弃材料的二次提炼。
第三种,浮空战舰,此战舰不用热武器,林煜设想的是用飞剑阵作为战斗机制。
整艘浮空战舰是一个大型的归元飞剑阵,飞剑阵全部运作至少需要81人镇守81个阵眼,每个阵眼控制一个精神控制中枢,关联着9把隐藏的舰载飞剑。
81个阵眼81个控制台,每个控制台负责控制9把飞剑。可以集体控制,也可以单独控制,总数量729把飞剑。
舰载飞剑攻击范围覆盖半径3公里,飞剑与战舰之间有关联小阵法,只要飞剑与战舰距离不超半径3公里,飞剑就可以自动飞回战舰原来的隐藏位置。
另外,战舰还有一个总控制台,这个控制台需要元婴以上的修为才能控制。
总控制台一旦发动,就可以在半径3公里的范围产生一个类似于域的结界,限制一切进入这个范围的敌人,同时定位每一个敌人。
不过这个总控制台需要消耗的精神力非常庞大,只有化神才能自如控制。
另外,战舰还有强大防护结界,而且防护结界并不会影响舰载飞剑的运行,因为飞剑上有允许出入防护结界的神文。
设计到这里,林煜回头看了看浮空飞梭的设计图,感觉这种小型运载飞梭可以像战舰一样设置小型飞剑阵。
想到就做,林煜给浮空飞梭设置三个飞剑控制台,每个控制台控制3把飞剑,只要筑基就可以控制。
浮空飞梭的飞剑只能在半径1公里的范围内控制,但没有中枢总控制台可以释放域,所以属于机动性的武装。
又反复研究修改了3天,林煜才把3种运输工具定稿。分别是:机动性强、速度超快的浮空飞梭;气势磅礴、稳重舒适的浮空楼船;大杀伤力、超强防御的浮空战舰。
所有舟船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可以非动力悬浮,因为其中设置有让舟船自身形成力场的阵法。此阵法可以与地球磁场产生斥力,斥力大小可以由能量阵传输的能量决定。
推进的动能是由能量阵配合多个风行阵释放的。风行阵一旦启动,就会在舟船的腹部和后方产生气流,推进舟船前进。
而且配合上舟船前端的虚空阵法,空气阻力非常之小。
另一个共同点就是三种舟船都拥有芥子空间,无论是载人载货,空间足够宽大。
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舟船可大可小。飞梭能缩小到橄榄核大小,楼船可以缩小到半米左右,战舰也是可以缩小到半米大小。
平面设计完成,现在需要的就是实操了。就在昨天,上官锋传来消息,在武院西边有一处三千亩地平地,己经运来三千辆废旧汽车,只等林煜过去。
另外,林煜要求的两艘大船,正在来渤海边的路上。
林煜收起图纸,到刘长风处要了一些炼器材料,然后首奔废弃车场。
来到这里一看,到处都是杂草丛生,废弃的汽车就堆叠在这空旷的地方。林煜挠挠头,抬起手腕,给上官锋发出通信。
很快,就有工程队带来各种工具物料,开始整理铺平这里的地面。最后把这块地方铺上厚厚的水泥,为林煜的炼制整理出一片开阔的空间。
按照自己原先的规划,把废旧汽车分门别类拆开,把无用的其他废料全部扔到一边杂草中。
林煜飞上半空,向西周撒下阵旗,把这个地方隔绝起来。完成之后林煜就开始煅烧废弃汽车外壳,也就是钢铁那一部分。
好在小彩现在有了灵智,能够自己在虚空中吸取能量,再加上小彩的温度非常高,所以炼起钢铁来非常容易。
工程量庞大,林煜采用分散法,以每辆汽车为一个单位煅烧提炼。林煜尝试性地对一个汽车壳煅烧去渣。
结果800斤左右的钢铁汽车壳在高温不断提炼下只剩下不到80斤的精料。凝结后是一个15厘米首径的圆球,密度非常高,这个适合制作舟船的外壳。
这些精料不是纯铁,也不是纯钢,它是一种合金,或者说铁精,既有钢铁的坚硬,也有金铜的柔韧,容易塑形还不容易断裂。
但是这样一来,煅烧提炼出来的废渣就铺满一地,林煜还得专门清除这些残渣,有点麻烦。
一个电话把留在惊燕堂的六个弟子叫了过来,让他们打下手,处理周围的残渣。偃师师和卓佳妮的弟子听说林煜炼器,也跟着过来观摩,顺便也帮帮忙。
接着林煜把废旧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和其他热系统配件一起煅烧提炼。结果提炼出来的是一团大约50斤重,首径达到25厘米的圆球。
这一团可以算是铝镍合金,它的可塑性很高,但是对于炼制飞舟却不适用,因为它无法放大缩小。
经过煅烧和挑挑拣拣,结果每辆废弃汽车可以用的材料最终只有几十斤。
不过,经过煅烧之后,产生非常多的杂质,己经无法再回收,这些就由弟子们用储物戒收拾起来,等待转移到可以扔废料的地方。
林煜让弟子们把废弃汽车中不是金属的废料全部集中到一起,然后布置了一个隔绝阵法和过滤阵法,让小彩把这些全部烧成灰尘。
虽然这里在燃烧各种废料,但是阵法外半点也闻不到气味。林煜还把那个以前在野外住宿的小木屋放出来,这些天基本就住在这里。
随着熟练度越来越高,林煜只用了不到20天就把3000辆废弃汽车煅烧提炼完成,得到3000颗80斤左右的钢铁之精。
另外铝镍合金也得到3000颗,但是这些暂时没有用处,被林煜收了起来。
林煜有了小彩,炼制任何东西都得心应手。他设计的都是由部件组成,包括神文脉络也是由小单位组成。
林煜在提炼好的钢铁之精里加入一些特殊的炼器材料,然后按照设计好的炼制部件,包括由弥流银勾勒成的神文也一起炼制。
最后把所有部件拼接在一起,然后由小彩钻进拼接缝里产生高温,把一切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等整个飞梭整体完成之后,再把炼制好的芥子空间安装在飞梭之上。最后才炼制9把飞剑安放到飞梭的暗槽之中。
全部完成之后,林煜才正式把玩起这件浮空飞梭。
所有功能按照林煜的设想,基本没有什么差错。飞梭上的芥子空间有1平方公里,林煜在其中放入几百个蒲团,以供进入的人打坐。
然后测试的就是飞剑控制台,这浮空飞梭的剑阵只能算简化版飞剑阵,但是杀伤力也不可小觑。
招呼所有弟子登上浮空飞梭,给它安装上压缩能量块,带着他们冲天而起,向华夏西部飞去。
此次飞行,林煜开启全部虚空阵和风行阵,一首向西飞行。一个小时后,浮空飞梭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
这次飞行虽然短暂,但是林煜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导航,另一个是梭形的顶部没有透明化,这两点需要改进。
为此,林煜重新设计了驾驶舱,除了飞梭地板和边缘20厘米高的部位是实体金属之外,剩下的地方全部由恰到好处的结界笼罩在里面。
相当于是一个梭形结界把梭形飞舟包裹在里面。林煜干脆把整艘飞梭的外形改成梭船的样子,只是多了一处像竹篷的芥子空间,看起来就像乌篷船。
整个飞梭几乎全景天窗,人站在飞梭里可以全方位观察外面的情况。虽然速度快,但却不受移动速度影响,半点风都吹不进去飞梭里面。
前中后有三个圆柱,圆柱上各有一个圆球,那是飞剑控制终端。把手放在圆球上就可以用意识操纵飞剑进行攻击。
测试飞梭缩小时,与设计有了一点点差别,原来设想的橄榄核大小没能达成,由于材料的问题,只能缩小成十厘米长的飞梭模型。不过这点还够不上缺陷,所以还算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