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情史

第32集:和亲之议

加入书架
书名:
武则天情史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5570
更新时间:
2025-01-28

长安的朝堂,晨光透过雕镂精细的窗棂,在金砖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驳光影,与殿内庄严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龙椅之上,李治面容稍显疲惫,深邃的目光审视着下方臣子。下首处,武则天凤仪万千,她身着华服,绣纹繁复精美,周身散发着让人无法忽视的气场。

武则天莲步轻移,仪态万方地站定,声音清脆且坚定,在大殿中回荡:“诸位大人,我大唐于边境之战虽获大捷,但长久的战事已让国力损耗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本宫深思熟虑,以为当下与吐蕃和亲,以平和之法稳固边境局势,方是利国利民的长远良策。”

此语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惊惶,有的则拧着眉头,显然被这和亲提议打了个措手不及。

年迈的宰相褚遂良向前一步,身着的朝服随着动作微微摆动,他拱手作揖,神色凝重:“陛下,武昭仪所言似有道理,可吐蕃刚遭败绩,我大唐正处上风,此刻提议和亲,岂不显得我们示弱?这恐怕会折损我大唐赫赫国威啊!”他的声音低沉而厚重,每一个字都裹挟着深深的忧虑与质疑。

武则天微微仰头,目光平静如水,注视着褚遂良,嘴角浮起一抹自信的浅笑:“大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只是看待此事需从长远着眼。战争虽能带来一时的胜利,可也会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和亲并非示弱之举,而是为了两国百姓能休养生息,为了促进双方互通有无、开展贸易。如此,方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繁荣,为后世子孙谋福祉。”她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智慧与力量。

年轻气盛的礼部侍郎王勃挺身而出,他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有神,言辞恳切:“武昭仪所言极是。如今边境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日夜祈愿安宁,国家也急需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和亲既能避免战争带来的伤亡,又能增进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实乃一举两得的上上之策,望陛下明察。”他的声音充满朝气与笃定,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武则天主张的支持。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支持和亲的大臣们着眼于和平的珍贵,认为当下和平是首要任务,和亲能为国家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反对的大臣们则忧心忡忡,害怕和亲会让吐蕃小觑大唐,日后再度挑起事端,让之前的胜利成果付诸东流。

武则天静静地聆听着大臣们的争论,美目流转间,透露出思索之色。她心里明白,想要让众人信服,必须清晰展现出和亲的长远利益。于是,她再度开口,声情并茂地详细阐述和亲对于两国百姓休养生息、互通贸易的诸多好处。她言辞恳切地谈到边境地区的百姓,他们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不堪,无比渴望和平与安宁;也谈及两国之间若能实现和平,贸易往来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促进文化交流,让大唐的繁荣传播四方。她的话语宛如潺潺清泉,流淌进大臣们的心中,让他们渐渐开始重新审视和亲这一策略。

后宫的寝殿内,沉香袅袅,武则天与李治相对而坐。李治眉头轻皱,脸上带着倦意,轻轻叹了口气:“媚娘,朝堂上的争论朕都听闻了。你提出的和亲之议,朕心里认同,可吐蕃向来反复无常,朕实在担心这和亲之事会横生变数,到时大唐威严受损,百姓又要受苦。”他的眼神中满是忧虑,对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感到深深不安。

武则天轻轻握住李治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安抚的力量,她柔声说道:“陛下,臣妾明白您的担忧。但以如今的局势来看,和亲确实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吐蕃虽习性多变,但此次战败,他们也深刻见识到了我大唐的雄厚实力。我们可以在和亲的条款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御部署,让他们不敢轻易违背约定。”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试图慰藉李治的焦虑情绪。

李治微微点头,凝视着武则天,眼中满是信任与依赖:“媚娘,有你在朕身边,朕便觉得安心。只是这和亲公主的人选,还得慎重斟酌,务必挑选出合适之人,才能不负大唐所托。”他的话语里透露出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

武则天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浅笑:“陛下放心,臣妾心中已有合适人选。宗室中有一位女子,知书达理,聪慧过人,且心怀家国大义。她若成为和亲公主,定能肩负起维护两国和平的重任,不辱使命。”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仿佛已然看到和亲成功后两国和睦相处的美好景象。

李治听闻,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就依你所言,选定这位宗室女子为和亲公主。一定要给予她最周全的准备,让她风风光光地出嫁。”他的声音里带着期许,盼望着和亲之事能够顺顺利利。

然而,当宗室得知要送出公主和亲时,众人的心中满是不舍与无奈。公主的父母更是悲痛万分,他们看着自已的女儿,眼中泪光闪烁。“女儿啊,你这一去,山高水远,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为父实在舍不得你啊!”公主的父亲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声音颤抖,满是眷恋与心疼。

公主却十分坚强,她抬手轻轻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父亲,女儿明白自已肩负的责任。为了大唐的和平与安宁,为了万千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女儿愿意远嫁吐蕃。”她的声音坚定又温柔,展现出一位宗室女子的担当与胸怀。

在安排使者前往吐蕃商讨和亲细节时,武则天颇费心思。她亲自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口才出众的使者——鸿胪寺少卿李安。李安为人机敏,深谙外交之道,曾多次出色完成外交任务。武则天将他召至御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交代:“此次前往吐蕃,你务必谨言慎行,不可有丝毫差错。和亲的各项细节,如嫁妆的规格、边界的划分、贸易的协定等问题,都要与吐蕃方面深入商讨,据理力争,务必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这不仅关乎大唐的颜面,更关系到两国百姓的福祉。”她的眼神中透着严肃与期许,对李安寄予了厚望。

李安跪地领命,心中既感到责任重于泰山,又充满了使命感。他深知,自已此次的任务关系到大唐的和平与稳定,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朝堂之上,支持和亲的大臣们开始积极为和亲之事出谋划策,他们精心筹备着各项事宜,希望通过这次和亲,为大唐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而反对的大臣们,虽然心中仍存疑虑,但在武则天的坚持与耐心劝说下,也逐渐开始接受这一现实,不再强烈反对。

武则天看着朝堂上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和亲之路或许荆棘密布,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百姓的幸福,她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她相信,只要双方都怀揣诚意,和亲一定能够实现两国的和平共处,为大唐的繁荣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后宫之中,武则天时常挂念那位即将远嫁的宗室公主。她深知公主此去牺牲巨大,也为她的勇气和担当深感敬佩。于是,她决定在公主出嫁前,给予她最丰厚的赏赐和最贴心的关怀,让她能安心地踏上和亲之路。她亲自挑选了无数珍贵的珠宝、华丽的服饰,作为公主的嫁妆,还安排了最得力的侍女陪伴公主左右,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日子一天天过去,和亲的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使者李安已经踏上前往吐蕃的路途,朝堂上的争论也渐渐平息。整个大唐都在翘首以盼和亲的顺利进行,期待着和平的曙光早日照耀这片土地。而武则天,这位站在大唐政治舞台中央的奇女子,也在默默地为和亲之事祈祷,期望一切都能如她所愿,为大唐开启一个全新的和平盛世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