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教的信徒对这个地方的称呼也不尽相同,但此地有一个公认的名字,那就是“地狱”。
这个名字来源自一个传说。据传,最早进入此地的凡人中有一名伦敦绅士,在一次密教之间的交流活动中,一名观众提问到:
“请问先生,那边的景象如何?”
伦敦绅士沉默了良久,最终用沙哑而又严肃的声音说道,“……那就是地狱。”
自此,地狱这个称谓就流传了下来。
进入地狱的主要途径有二,其一是通过地狱之门,其二是通过地狱之窗。相比之下,前者更加稳定可靠,因为地狱之门总是通往固定的位置,而地狱之窗则变幻莫测,通过窗户进入地狱,落点并不固定。
孙必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穿过窗口进入地狱时,他位于百米高空。
耳畔传来呼呼风声,孙必振哆嗦了一下,猛地惊醒,望着那深邃紫红掺着一抹湛蓝的天空,孙必振开始自由落体,他惊叫出声,本能地闭上了双眼,失去了平衡。
突然,一阵裹挟着银色丝织物的风吹来,孙必振被某种细密而粘稠的物质粘住了右臂。
随着孙必振下落,越来越多的网状物被他撞穿,一层又一层的蛛丝黏在了他身上。网状物不断叠加,孙必振的下坠速度放缓了,这些网救了他一命。
最终,孙必振停在了那些银白色的林木之间,距离地面仅有不到半米。这并不是巧合,孙必振其实撞到了地面,不过很快又反弹了回来,像打秋千一样晃晃悠悠,暂且没有死掉。
虽然这一番折腾让孙必振苦不堪言,至少他还活着。
至少现在如此。
孙必振睁不开眼,他被一团银白色的蛛网裹住了全身:蛛丝好似一张天然的吊床,由于孙必振不断挣扎,吊床起起伏伏。
“吊床”悬挂在森林中,林木彼此间隔甚远,这并不是地狱特有的杉木,而是普通的白杉,无一例外全部枯死了,覆盖着稠密的银白色蛛丝,好似一团团大号的白色棉花糖。
孙必振比较幸运,他没有落进地狱某个“格外致命”的区域,而是落在了“中等致命”的地区:悲伤森林。
在悬挂了半分钟后,紧绷的蛛丝终于撑不住了,在孙必振体重的牵扯下断开。
蛛丝绷断,孙必振落在了松软的林间地面上,仰面朝天,咳嗽起来。
“这是给我干哪儿来了?这还是申国吗?”
如果孙必振具备幽默感,他一定会这么说,但他现在并不具备基本的幽默感,所以他什么也没说。
沉默和晕眩持续了半分多钟,孙必振用尚有知觉的右手扒拉下脸上的蛛丝,总算睁开了双眼,他默默看着好似被大雪覆盖的森林,看着那些错综复杂的蛛网,感到胸闷气短。
这是每一个初次进入地狱的凡人都要经历的排异反应,和高原反应一样,凡人一时不能适应地狱的气压和温度,因此才会胸闷气短。
良久,孙必振终于适应了森林内干热的空气。他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捏自已一把:凡人进入地狱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确认自已是不是在做梦,孙必振也一样。
孙必振在自已脸上猛掐一把,痛楚无比真实,在确认了自已的处境并非梦幻后,孙必振鼻子一酸,站在原地哭了起来。
他并不是在为自已的处境哭泣——毕竟他还没意识到自已处在怎样的境况当中——他是为可怜的麻美酱哭泣。
哭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孙必振抽噎着,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他并不知道自已该去哪,巨大刺激带来的麻木感支配了他。
地狱的地块是永恒活动的,从没有固定的形态和位置,两个相邻区域永远是相邻的,但相邻区域之间接壤的位置却变幻莫测。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引路,凡人肯定会困死在地狱当中,但孙必振这样的人并不知道这点。
孙必振一边前进,一边把脸上残余的蛛丝扯下来,全然没意识到身后有八双眼睛正死死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