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的门帘被掀开,苏瑜探头进来:"小满,有客人指名要见老板,说是看了视频专程从浦东过来的美食编辑!"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打起精神。不管发生什么,店还要经营,生活还要继续。她整理了一下围裙和表情,走出后厨。
"您好,我是林小满。"
站在柜台前的是一位优雅的中年女性,微笑着递上名片:"《都市味蕾》主编,陈雯。我们想做一个社区美食专题,您的店是重点推荐。"
接下来的半小时,林小满勉强集中精神应对采访,谈创作理念,谈社区情怀,谈创业艰辛。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她几乎要脱口而出"可能没有未来了",但职业素养让她保持了微笑。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更有温度的社区厨房概念..."她流畅地说着,仿佛那个美好的愿景真的能够实现。
送走记者,林小满彻底精疲力竭。她让苏瑜提前关店,自己坐在空荡荡的店里,望着墙上"社区厨房"的招牌发呆。这块招牌,才挂上不到一个月啊...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俞辰。林小满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名字,第一次产生了拒接的冲动。但最终,她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林小满。"俞辰的声音听起来异常疲惫,"明天上午十点,我去店里接你。"
"接我?去哪?"
"拆迁说明会。"
"以什么身份?"林小满首接问道,"鸿盛投资的负责人,还是...我的朋友?"
电话那头沉默得令人窒息。
"我明白了。"林小满轻声说,"我会自己去的。不劳俞总费心。"
"林小满..."俞辰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补偿方案我会尽力争取最优条件。"
"真是谢谢了。"林小满挂断电话,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她机械地擦掉泪水,开始收拾柜台。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今天的账还是要对的,明天的材料还是要准备的。
生活就是这样,即使心碎成渣,该做的事一件也不会少。
晚上八点,林小满锁好店门,走向地铁站。夜色中的社区安静祥和,邻居们三三两两地散步聊天,丝毫不知明天将听到怎样的消息。她路过小豆子家楼下,看到那孩子正在窗边写作业,小脸皱成一团,显然遇到了难题。
这个画面让林小满心头一酸。多少这样的日常将被打破?多少这样的邻里关系将被割裂?而那个曾经帮她重振店铺的人,竟然是这一切的推手。
回到家,她机械地热了剩饭,打开电视转移注意力。本地新闻正在播放商业快讯:"鸿盛投资东区并购案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负责人俞辰获得董事会高度评价..."
画面切换到俞辰在发布会上的镜头,西装笔挺,神情冷峻,与甜品店里笨拙揉面的样子判若两人。林小满关掉电视,突然觉得无比孤独。她多想和人分享今天的喜悦——店铺爆满,媒体采访,事业似乎终于走上正轨。但这些喜悦在即将到来的拆迁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可笑。
她拿起手机,翻到俞辰的对话框,最后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三天前,他问她芒果布丁的糖度能不能调整。那么平常,那么...亲密。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窗外,一轮满月高悬。林小满想起一个月前的那个雨夜,俞辰浑身湿透却坚持护住她的展架。那时的感动如此真实,难道全是演技?所有帮助和建议,都只是为了让她更容易接受拆迁?
手机突然震动,打断了她的思绪。是俞辰发来的文档,标题是《中山社区商户补偿方案(拟)》。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有这个冰冷的附件。
林小满没有点开。她放下手机,走向浴室,让热水冲刷掉一天的疲惫和困惑。明天,一切都会明朗。明天,她将面对真相。
而此刻,城市另一端的顶层公寓里,俞辰站在落地窗前,手中威士忌杯里的冰块己经融化。手机屏幕亮着,显示他发给林小满的文档己被接收,但未读。
那份方案,是他熬了三个通宵,与城建局唇枪舌战争取来的最优条件。但在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