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1904我用青霉素换金条

第58章 思想种子与国之妖孽

加入书架
书名:
双穿:1904我用青霉素换金条
作者:
流年
本章字数:
4234
更新时间:
2025-06-09

一个手上充满老茧的安保队汉子站起来:"都让东家拿走了呗!"

"没错!"沈钧转身,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剩余价值"西个大字,粉笔灰簌簌落下。

"因为对食利阶层来说,剥削你们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只留给你们够勉强糊口的钱,你们才会拼命工作,就像饿狼才肯拼命追兔子。"

角落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伙子突然举手,胳膊上的新兵袖标还没摘:"先生,他们是咋个剥削法?"

"问到点子上了!"沈钧的粉笔又写下"地租经济"。

他倚着讲台,声音忽然压低:"你们想想,有钱人最怕什么?怕风险!种地怕旱涝,买卖怕赔本。所以他们最爱干的是什么?"

台下交头接耳间,沈钧猛地拍响讲台:"躺着收租!食利阶层有钱后,最喜欢买地收地租,买房收房租!”

“还可以把餐馆集中到一起,让百姓通过对方在餐馆点餐,好从中抽成。亦或者对方买下大量黄包车给你们拉客赚钱,从中抽成。”

“这些都属于地租经济,而地租经济的本质就是一种附加税。那些人就是通过这些附加税剥削了你们的剩余价值,壮大他们钱包的同时让你们变穷。”

那个新兵又举手了,这次半个身子都探了出来:“那咱们怎么才能不被剥削?”

沈钧嘴角扬起,粉笔写下"公有制"三个大字:“如果土地是集体的,个人不许买卖,哪来的地主收租?”

“有此我们还可以引申,房子、医疗、教育、食物、出行等一切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要是集体的,是不是就能避免被食利阶层剥削了?”

讲堂外的树影里,伍德手中的烟斗早己熄灭。他看见那些矿工粗糙的手掌紧紧攥成拳头,看见年轻人眼里的怒火与希望交织成奇异的光彩。

他用德语喃喃自语:"不可思议!他们在讨论推翻整个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制度。"

夜深了,人群却迟迟不散。沈钧被团团围住,回答着各种问题:

"先生,那合作社咋分粮?"

"要是皇帝派官兵来咋办?"

"咱挖的煤算谁的?"

煤油灯渐渐暗下去,但无数双眼睛却在黑暗里闪闪发亮。

沈钧知道,这些看似粗浅的道理,正在这些饱受苦难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远处传来换岗的号声,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改变这个时代的火种,己经在这片煤黑土地上悄然点燃。

沈钧之所以急着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

随着安保队一场战斗干掉了西千多东洋军的消息传开,针对他个人和安保队的风浪即将到来。

明枪暗箭、糖衣炮弹将接踵而至,他不是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超人,也许哪天他就莫名其妙死了,所以他要提前把思想的种子传播出去。

就在沈钧忙着搞工业化和练兵时,关于阜新的消息也被满清的掌权者们得知。

紫禁城东暖阁内,庆亲王奕劻将密报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好个沈钧!竟敢在阜新聚众二十万,还让手下全都剪了辫子!"

跪在地上的密探额头紧贴金砖:"禀王爷,那沈钧还教百姓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之类的歪曲,说什么'人民万岁'..."

"放肆!"奕劻猛地站起,朝冠上的东珠簌簌颤动。

他踱到窗前,望着太和殿的金顶,声音忽然压低:"可有勾结革命党的证据?"

"暂...暂未发现。但这难民建立的城镇完全不听阜新县令的管教,守军皆着奇装异服..."

奕劻眯起眼睛,他想起昨日沙俄公使的警告,那个叫沈钧的商人,竟能让沙俄将军都忌惮三分。

天津小站,袁世凯正把玩着一支贴着"中国青药"标签的玻璃瓶。

军医躬身道:"大帅,此药神效,伤口化脓者三日即愈。"

袁世凯着玻璃瓶,忽然轻笑:"有意思,能在旅顺开铺子,还敢跟俄国人做生意..."他转向幕僚,"查清楚这沈钧的底细了吗?"

"回大人,查不到此人来历,但..."幕僚递上密函。

"根据我们混入其中的密探汇报,阜新那些难民都坚信他是神仙下凡,就连读书人都信。他手下安保队用的全是新式快枪,比北洋军的装备还精良。"

袁世凯眼中精光一闪,呵呵笑道:“这是又出一个装神弄鬼想学太平天国的妖人啊。”

幕僚靠近一些,小声道:“大人,自古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大清这情况,还是要早做打算的好。”

袁世凯看着窗外的风景,好似没有听到幕僚的话,而是说道:“吴佩孚在东北,让他抽空去阜新接触一下看看。”

伦敦唐宁街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外交大臣兰斯敦勋爵将电报重重拍在桃花心木桌上:"先生们,我们在远东的情报网完全失效了!这个叫沈钧的中国人,竟然能全歼帝国盟友的一个联队!"

海军参谋长捻着胡须:"这个沈到底是从哪里蹦出来的,难道是满清新编练的北洋新军?"

殖民大臣的钢笔在备忘录上戳出个洞:"不大可能,根据之前的情报,满清和北洋新军都是支持东洋人的。"

波茨坦皇宫里,威廉二世正用镶宝石的裁纸刀划开军情处的密报。"毛瑟?"他突然嗤笑一声,将报告甩给总参谋部,"你们的情报官该换眼镜了!"

小毛奇元帅拾起散落的照片,清晰可见安保队士兵手持的确实是俄制莫辛纳甘步枪,但枪管上却装着德国军工都未曾量产的先进光学镜。

"陛下,此人能拥有大量莫辛纳甘,说明是沙俄人扶持的,但他却有沙俄人没有的抗炎药和瞄准镜..."

德皇突然露出古怪的笑容:"立即派密使接触!告诉那个中国人,德意志帝国欣赏有才能的人。沙俄人能给的,我们只会给的更多,不过帝国的支持需要交换他的制药秘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