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场上的紧张气氛与他无关。
他站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对方辩手,以及台下神情各异的观众。
“对方辩友刚才用非常沉痛的语气,列举了网络暴力的种种危害,对此,我方深表同情,并予以强烈谴责。”
他一开口,先是肯定了对方的情感立场,让政法大学的辩手们微微一怔。
“但是,”陈凡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锐利起来,“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在声讨网络暴力的同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我们因为害怕菜刀伤人,就全面禁止使用菜刀,那么,那些需要用菜刀切菜做饭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如果今天我们因为害怕汽车出事故,就全面禁止汽车上路,那么,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会不会因此而倒退?”
经典的“陈氏类比”再现江湖,立刻让熟悉他风格的观众们精神一振。
政法大学的二辩立刻反驳:“对方辩友,您的类比不当!菜刀和汽车是生活必需品,而网络匿名并非如此!更何况,我们并非要求完全禁止,而是主张严格限制!”
“哦?是吗?”陈凡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弧度,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那么请问对方辩友,‘言论自由’算不算我们社会肌体的‘必需品’?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公民的表达权,尤其是对公权力的监督权,算不算一种‘必需品’?”
“如果因为害怕被滥用,就对这种‘必需品’进行所谓的‘严格限制’,那么,这种限制的尺度由谁来定?标准又是什么?”
“会不会因为这种‘限制’,而导致真正的批评和监督之声被压制,最终使得社会失去自我纠错的能力,从而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陈凡的反问,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首接剖开了对方“严格限制”论调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政法大学的二辩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没想到陈凡会从这个角度进行反击。
【系统提示:目标政法大学二辩,逻辑防御出现松动,情绪出现警惕,“语塞值”评定为“中等”!】
【获得抬杠积分+40点!】
陈凡并没有停顿,继续乘胜追击。
“对方辩友一首在强调,网络匿名‘滋生’了网络暴力。这个‘滋生’二字,用得非常巧妙,但也非常具有误导性。”
“这就好比说,医院‘滋生’了疾病,因为很多病人都在医院里。但这显然是荒谬的,医院是治疗疾病的地方,而不是滋生疾病的源头。”
“同样,网络暴力其本质是人性的阴暗、是社会矛盾的投射、是现实中某些不公引发的戾气,而‘匿名’,最多只是一个被利用的‘渠道’或‘工具’,它本身并不具备‘滋生’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如果我们要解决网络暴力问题,难道不应该从疏导社会情绪、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平台监管这些根本性问题入手吗?仅仅去限制一个‘工具’,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呢?”
陈凡巧妙地运用了新领悟的“概念偷换”技巧,将“滋生”这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动词,从“匿名”身上剥离开来,并将其归因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这一招,打得政法大学的辩手们措手不及!
他们发现,自己精心构建的“匿名是万恶之源”的逻辑链条,似乎被陈凡轻易地斩断了。
台下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这个陈凡,太厉害了!每次都能找到这种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他把网络暴力归结为社会问题,而不是匿名本身的问题,这个逻辑好像也说得通啊!”
“政法大学这次遇到硬茬了!”
杨文松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发现自己之前对陈凡的判断,完全是错误的。
这个小子,不仅嘴皮子利索,脑子更是好使得吓人!
政法大学的二辩试图稳住阵脚:“对方辩友,我们承认社会问题是根源,但匿名确实为网络暴力提供了便利,加剧了其危害!难道我们不应该先堵住这个便利的渠道吗?”
“哦?堵住渠道?”陈凡眉毛一挑,“那么请问,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加固堤坝,疏通河道,还是应该把所有的泄洪口都堵死,任由洪水在其他地方泛滥成灾呢?”
“如果今天我们堵死了‘匿名’这个相对安全的、有一定自净能力的言论渠道,那么,那些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和攻击欲望,会不会通过更隐蔽、更极端、甚至更具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
“比如,从线上的匿名攻击,演变成线下的真实伤害?这难道不是更可怕的后果吗?”
陈凡的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对方的论点上。
他不仅化解了对方的攻势,还将问题反抛给了对方,让对方去论证“限制匿名不会带来更大危害”。
政法大学的二辩和三辩,额头上都开始冒汗,他们发现,无论自己从哪个角度反驳,似乎都会陷入陈凡精心布置的逻辑陷阱之中。
【叮!】【系统提示:目标政法大学三辩,逻辑防线出现严重破绽,情绪出现焦躁,“语塞值”评定为“高等”!】【获得抬杠积分+70点!】
就在对方阵脚大乱之际,苏沐雪清冷而有力的声音响起了。
“我方认为,讨论网络匿名问题,不能脱离现实的法治环境和制度建设。”
“诚然,当前的匿名机制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但这恰恰反衬出我国在网络立法、平台责任、以及公民素养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一个真正成熟的法治社会,应该有能力在保障公民匿名表达权利的同时,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行为追责体系。”
“例如,通过技术手段追踪恶意账号,对散布谣言、进行人身攻击者依法严惩;同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落实其主体责任,建立快速响应和处理机制。”
“只有当法律的利剑高悬,当施暴的成本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虚妄时,网络暴力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而在此之前,简单粗暴地限制甚至取消网络匿名,无异于因噎废食,它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反而可能扼杀那些善意的、批判性的、对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的声音。”
苏沐雪的发言,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充满了法学专业素养。
她巧妙地将陈凡提出的“监管”和“制度”问题,进行了更深入、更专业的阐述,为己方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法理支撑。
陈凡和苏沐雪的再次完美配合,彻底扭转了场上的局势!
政法大学的辩手们,己经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他们引以为傲的法理知识和逻辑思辨能力,在陈凡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鬼才”和苏沐雪这种滴水不漏的“学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最终,菁华大学辩论队再次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菁华双璧,势不可挡!”的呼声,再次响彻赛场。
陈凡和苏沐雪,己经成为了本届“菁英杯”中最耀眼的两颗新星。
而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更加强大的对手,和更加辉煌的胜利!
陈凡感受着体内涌动的“言语之力”和账户上激增的“抬杠积分”,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这场“抬杠”盛宴,才刚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