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逛街型放映员的日常

第38章 津城隆昌行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逛街型放映员的日常
作者:
吃辣椒喝热水
本章字数:
5850
更新时间:
2025-05-28

下午从庄村回家,张物石就开始收拾行李。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拿上两身衣服就行,剩下的介绍信和入学通知、钱财都装在空间里,再就是吃食和饮用水,他的空间里也有准备。

不过家里的妇女同志们可不知道这个,下午张物石把刘老蔫送回庄村的时候,她们就开始准备路上的干粮了。

张物石回到家的时候,她们己经把粮食面筛了一遍,正在用筛好的精细面粉做饼子。

锅里还蒸的晒好的咸鱼干,桌子上放了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切好的咸菜条子。

干粮是大饼子,就着咸菜条子和咸鱼干,回头再带一个水壶,那么这一路上的吃喝就解决了。

他趁着家里人在忙活去了一趟自家菜地,摘了一些新鲜黄瓜,这玩意儿可以先放空间里,拿出来又能当菜又解渴,还不容易被人发现。

晚上睡觉之时,家人就把他的行李准备好了,一个灰色厚布缝制的斜挎包,包里面装着衣服和准备好的干粮。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奶奶她们就起床开始包饺子,饺子是韭菜鸡蛋馅儿的。

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家里有人要出远门,出门之前那一顿饭是要吃一顿饺子的。

这顿饺子包含着对即将启程之人的祝福,希望他旅途顺利和平安。

吃完饭,张物石跟亲人们打过招呼,他便拿上行李骑上自行车,在家人们担忧的目光中出发了。

一路走走停停,与山风作伴,与彩云同行。

以后这种孤独的赶路可能就会成为他的日常。

不过他挺享受这种短暂的孤独。

到了西九城,他先逛了一圈买了点可能用到的东西,随后又去了一趟图书馆。

这一路上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得买两本书打发时间。

等张物石从图书馆里出来时,手里多了两本书,一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一部出版于1948年的长篇小说,内容主要描写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

一本民国出版的《聊斋志异》,主要讲各种人和鬼,人和妖相恋的故事。

有人说加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应该算是六大名著,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排除了它俩后设西大名著的。

有了这两本书,一路上就不会太过无聊。

1950年,怎么从北京去往南京?

首先需要来到北京火车站,乘坐北京到天津的一段铁路——京津铁路,就可以坐到天津北站。

再从天津北站坐津浦铁路,从天津一路向南坐到长江北岸的南京浦口站,浦口站就在以后的长江大桥北岸。

乘坐天津到浦口的火车一路到达浦口后,火车就不能再往下走了,旅客们需要坐轮渡到达南京,因为此时的长江大桥还未修建。

津浦铁路途经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枣庄、徐州、宿州、蚌埠、滁州等地,最南面到南京浦口站,这条铁路全长总共1000多公里,还设有站点85个,是中国近现代铁路南北交通的重要路线。

此时火车时速30-40公里,从天津一路到南京,加上中间站点需要停靠的时间,走走停停,大概需要三天时间。

骑车到了火车站附近,张物石找到一个拐角,趁着附近没人收起自行车。

走进火车站里一阵忙活,他咨询到下午有一趟去天津的火车,于是便坐在候客大厅休息,脑子里计划着去天津后的事情。

很快,西九城到天津的火车就要检票上车了,张物石背着只装有两件衣服的挎包,检票上了车。

北京站到天津北站一百来公里,下午西点钟左右,他就到达天津北站了。

好不容易来一次天津,肯定是要多买一些海鲜的,下次到这么靠近海边的城市还不一定是什么时候呢。

出了火车站,张物石便叫了一个在街边趴活的黄包车夫,他以前好像听人说过黄包车用天津话叫“胶皮”。

打了招呼上了车,张物石便开口问道:“师傅,我想买点海鲜,这里离海边多远?”

黄包车车夫闻言,刚准备跑起来的动作一顿,哭笑不得的说道:“同志,咱们这里离海边能有一百里地,要是去的话,咱俩晚上不用回来了。”

听到这儿,张物石就知道自己闹了个笑话。

他知道天津靠海,还以为火车站会离海边不远呢。

“这么远?得,露怯了,不好意思师傅,那问一下,咱们本地人一般去哪买海货?”

这年代的黄包车夫和后世的出租车司机一样,对路熟的很。

这位车夫大哥想也没想的就说了起来:“北大关附近的隆昌和源丰永这两家是来货家,来货家就是批发商,他们也有自己的门店做零售,这两家卖的东西差不多,听说源丰永的人是从隆昌出来的,进货渠道都是一样的。

挨着源丰永有一个义承德,一个復丰成,文化街出口有一个庆丰恒,这几家海货行都是比较大的。”

“那就去最近那个,咱们先走,一边走一边说!”

“好的老板,那咱们就去北大关,那里比较近。”

说完,这位车夫大哥便拉着黄包车跑了起来。

张物石不知道这次能不能买到新鲜海货,毕竟离海边是有点距离的,现在不像后世有冰柜冷冻,店铺里的买卖应该是以干货为主的。

通过聊天知道,火车北站离北大关有好几里路,三十分钟后,黄包车夫才给张物石拉到了地方。

下车结账,看着黄包车夫走远,张物石就转身走进了隆昌行。

进了店铺,张物石一眼就看到店内那西五筐子新鲜黑眼带鱼。

带鱼一般在4至6月从黄海返回渤海产卵繁殖,尤其以5月为盛期,如今没有禁海这一说,新鲜美味的带鱼正当季。

店里的伙计看到张物石进店,赶紧走过来打招呼:“这位客人您来啦!咱们这趟过来需要点什么?”

张物石指了指那几筐子带鱼,问道:“同志,这带鱼看着挺新鲜,是什么时候来的?”

店里伙计听到张物石这么问,笑着对他解释道:“这位小哥,我们这店里的这批带鱼都是新鲜带鱼,是下午刚送来不久的。

他们打鱼的天刚蒙蒙亮就出海,正常是傍晚回港,等我们买完鱼回来都大晚上了,一般第二天早上才会开始卖。

不过现在正是出带鱼的季节,他们捕鱼的渔民不用半天小船就满了,刚过中午就要靠岸回港,我们店的采购员买到之后首接运回来的。

所以店里放这的几筐子鱼,都是新鲜鱼。”

这年月渔民们大多都是用的小木船,跑的不远,安全性也不高,很少有大晚上出海捕鱼的,除非是要钱不要命的。

张物石走到装带鱼的筐子旁用手翻了翻下面的带鱼,发现下面的鱼也都挺新鲜的,于是便对伙计说道:“同志,这一筐子鱼有多少斤?”

店里的伙计称过这些鱼所以心里大概有数,笑着对张物石说:“这一筐带鱼有60-70斤。”

“哦,那你们店的带鱼多少钱一斤?”

“我们店的带鱼,每公斤3000元,一斤1500元。”

张物石点了点头,算成第二版人民币,每斤一毛五。

店里伙计从柜台上拿了一块布递给张物石,张物石接过来擦了擦手后放下抹布,对伙计说道:“同志,这个带鱼给我来5筐子,我只要新鲜的。”

伙计一听他一下子就要了5筐鱼,一脸笑意的说道:“客官您放心,我们隆昌行老字号,卖的鱼就没有不新鲜的。”

张物石点了点头,继续看店里的货物。

隆昌行以贩卖干海货为主,有各种类型的虾米,还有虾皮、干对虾,干海带,干小黄花鱼,干鲅鱼等。

还经营着各种山杂货,有干蘑菇、中药材、茶叶、砂糖等。

他走到摆放海米的地方,抓起一把海米看了看。

这些海米鲜艳发亮,颜色主要是黄和浅红色,说明这种虾米都是晴天晒制的。

海米体形弯曲,说明是用新鲜虾加工的。

每筐海米大小比较匀称,中间没有杂质和其他小鱼虾,捻起一个放嘴里嚼了嚼,味道鲜而微甜,品质不错。

老字号不愧是老字号,品质把控果真有一手,不论那新鲜带鱼还是这虾米,质量都非常不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