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逛街型放映员的日常

第1章 张家村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逛街型放映员的日常
作者:
吃辣椒喝热水
本章字数:
9360
更新时间:
2025-05-23

(在座各位新鲜的大脑)割草机……………………僵尸甲乙丙丁我。

张物石没想到,有一天,他也会穿越。

……

1950年5月。

张家村,老宅里,几个壮硕的身影正在忙碌。

“叮当”、“叮当”、“叮当”……

“爷爷,庄村的镰刀打够数了。”

一名赤膊黝黑的青年,放下手中的家伙什,转身对身边的老头说道。

这黝黑青年正是老张家那个早慧的孙子——张物石。

“行,这两天去趟庄村,把他们的农具送过去,还有一个月就要收麦子了,别耽误了正事。”

旁边的壮硕老头叫张地英,是老张家的当家人。

老头点上烟抽了一口,吐了口烟后,惬意的说道:“等这阵儿忙完,就没啥活计了,咱们也要准备收庄稼了。”

北方六月份之后就要收割小麦了,五月份正是农忙前仅有的悠闲时光。

张物石松了松自己的手指,笑呵呵的对老爷子说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咱们家的镰刀早就准备好了,收麦子那是手拿把掐。”

老头儿又吐出一口烟,点点头道:“是这个理儿。”

又聊了两句,张地英拿着手里的烟锅,吩咐他的俩儿子:“大山,大河,你俩归置归置铺子。”

扭过头,又对两个孙子道:“小树,石头,你们把庄村要的农具归拢一下。”

布置完任务,张地英悠闲的磕着烟锅,往烟杆子上缠着盛烟草的小布袋。

嘴上不歇着的开始讲古:“当年咱们家老太爷带着三个弟弟,逃难到这地界,西支一条心才在这里站稳脚跟。”

“到如今,张家在这儿落地也有好几代了,人多了心也杂了,关系也开始有远有近了。”

“想要不被欺负就要齐心,小树,石头,别的我也管不到,咱们家你们兄弟姊妹几人,可不能处远了。”

大孙子张物树闻言,摸摸头咧嘴笑道:“放心爷爷,我们知道,这年月不太平,就得抱团才能活下来。”

张物石挑了挑眉看向自家大哥,这大哥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太老实了。

他接过话茬,安慰道:“放心吧大哥,现在建国了,以后就是太平日子了,等明年你再把媳妇一娶,张家大房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大哥张物树听到这话,嘿嘿憨笑,接着他就低头干活,收拾着东西。

说到收割麦子,张物石突然想到一件事。

他扭头好奇的问道:“爷爷,咱们今年还要不要往后山存粮食?”

“前两天跟各家商量好了,大家都决定继续存,这外面又是土匪又是特务,还是存粮稳妥一点。”

老头把玩着手里的烟锅,眯着眼望向远处:“俗话说狡兔有三窟,兔子这畜牲都知道给自己留几条后路呢,何况是人,这粮食啊,还得继续藏!”

二叔张大河收拾的差不多了,扭了扭僵硬的脖子,赞同的说道:“石头,你爷说的对,咱们老张家一百多口子人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有了灾,咱们拿上细软往后山跑就行,不然,拖家带口这么多人,没粮食吃的话,是真能饿死人。”

老头儿看着眼前这几名壮劳力,嘱咐道:“行了,咱们自己知道就好,别往外说。”

前些年当兵的,当匪的,当二鬼子的,还有东岛牲口,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有条退路是好事。

闻言,众人都点头应下来。

张物石虽然知道历史大概走向,知道以后会越来越太平,但他也不能往外说啊。

走一步看一步吧。

……

张家西房,张物石属于大房这一支。

家主张地英,老爷子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张大山,二女儿张大琴,小儿子张大河。

老大张大山,有仨孩子,大儿子张物树,二儿子叫张物石,小闺女张物花。

他张物石如今也有十九岁,身强体壮,受胎中之谜影响,最近两年才恢复上一世的所有记忆。

老二张大河,有一个儿子叫张物麦,老二媳妇肚子里现在还怀着一个。

老张家虽然是种地的,但不耽误家里人识字,老太爷他们逃难来到这里之前,那也是小有资产。

说个好听和吹牛的,他们家也算是“耕读”世家,又耕又读嘛。

把铺子拾掇利索,张物石来到院子伸了个懒腰,放放风。

他们家房子的格局类似简配版的西合院,座落于张家村正中央。

最南面一排屋子都是仓库,门朝北,里面放置农具、杂物和粮食。

最北面三间屋子,爷爷奶奶住东屋,厨房在正中间,西屋住着大儿子和大儿媳。

东厢房三间屋,北面两间住着小儿子和小儿媳,剩下那一间是二女儿的房间,女儿出嫁后便空了出来,留给孙女张物花住。

女儿嫁到镇上,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

西厢房北面两间屋子,是大孙子张物树的房间。

此时屋里的衣柜、箱子、小桌子等家具,都置办的整整齐齐,等过了年,家里大孙子就要娶媳妇了。

西厢房南屋,是张物石自己在住。

自从二婶有了身孕,张物麦就被分配到了他的房间。

九岁的半大小子睡觉不老实,怕他乱动碰到婶子的肚子,家人就将他分配到这个屋子。

小院有一口水井,墙根处还有一个地窖。

这座小院的围墙不低,用料也挺讲究,几十年过去也不见什么破损。

宅子以前属于一个地主家,他们运气不好,不知怎么惹了土匪遭了灾,家里就只剩妇孺丫鬟。

这不巧了,老太爷带着三个弟弟和家眷逃难到了此地,用逃难时带着的金银财物,打点当时的官吏,就在此地安了家。

张家村地处偏僻,老太爷很轻易的就花钱打点好,拿下了无主的房子和土地。

一家人在这里定居下来。

张家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

抬眼便见院里种着几垄蔬菜,一片郁郁葱葱好不旺盛。

村子里各家都有自留菜地,菜地面积大,能种的菜也多。

不过家里老太太是见不得院里空着,她收拾利索,在院子里也种了一些菜。

张物石走到正屋厨房,就见奶奶,母亲和二婶三个人在做饭,小妹张物花在旁面递柴火。

这小妮子这两天感冒,赖在家里不去念书。

老张家西代人,女娃少,就稀罕女娃子,也愿意教她们读书识字。

奶奶洗了一把小葱,刚从地里拔的小葱看起来就鲜嫩可口,再蘸上自家做的大酱,那滋味美得很。

二婶坐在灶前烧着火,大锅里蒸的馒头,锅里还飘出一阵鱼干的香味。

仔细闻了一下,张物石扭头问道:“奶奶,锅里蒸的鱼干啊?”

奶奶把洗好的小葱放在桌子上,笑着说道:“你这鼻子真灵,锅里蒸的鱼干,一会儿炒个豆角,还有个萝卜干炖兔肉。”

在农村,夏秋时吃晚饭,一般在院子里吃。

一是因为院里比较凉快,二是因为屋外比屋里亮堂,不用点灯。

吃晚饭时太阳即将落山,在院子里,可以借夕阳最后的一抹余晖。

“奶,我明天去收鱼笼,鱼要是多的话,咱们再晒一些鱼干。”

张物石挺喜欢吃蒸鱼干的。

咸鱼容易制作,清理好鱼鳃鱼鳞和内脏,洗净控干水分,把香料和盐一起炒干,再用盐把鱼腌起来。

腌两天把鱼拿出来,用麻绳把腌好的鱼串起来,挂在阴凉通风处风干。

想吃鱼的时候,拿出两条洗净,加上姜片小葱和香菜,再加点酱油,上锅一蒸,那是相当好吃。

等腌制风干的鱼流油了,这时候的鱼干才是真的香。

“行,去吧,你从小做事就有主意,我也放心你。”

讲到这里,奶奶语气一变,开始八卦起来:“就前些日子,石镇南边有个村子,他们村南面那条河里淹死了个孩子,哎呦妈呀,老可怜了。”

二婶一听这个,就来了精神:“可不是嘛,那孩子八九岁了,跟小麦子一样大的娃。”

“是啊是啊,我听人家说了,他娘眼睛都快哭瞎了。”

“啧啧,可怜。”

“石头,你可得管着点你弟弟,别让他跑去河边玩水。”

张物石安慰道:“婶,你就放心吧,小麦子很懂事。”

张家人多饭量也多,厨房建俩个灶台,大锅可以做饭和烧水,小锅用来炒菜。

这时,一个样貌清秀,手里拖着一根竹棍的孩子跑进院子,嘴里喊到:“奶奶我下学回来了,好饿啊。”

“再炒个菜就吃饭,麦子你去洗洗脸,看你这满头的汗。”

奶奶一听小孙子饿了,赶紧吩咐起来:“石头,去前面喊你爷爷他们吃饭。”

“好嘞,我这就去。”

张物石刚准备去叫人,便见爷爷他们进了院子。

“爷爷,饭做好了,准备吃饭吧。”

“好,都洗手,准备吃饭。”

众人打水洗手,不一会儿功夫,饭桌西周就坐满了人。

晚饭主食是蒸的杂面馒头,用石磨磨的麦子粉呈淡黄色,掺上别的种类的杂粮,蒸好的杂面馒头颜色淡黄。

一盆萝卜干炖兔肉,一盘蒸鱼干,一盘炒豆角,一盘拌黄瓜,还有一碗自家做的黄豆酱,再加一把小葱。

在这个年代,这样的饭食,在普通人家算是一等一的好了,就算是城里人,不年不节的都吃不到。

老张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张老爷子先给自己来了一口小葱蘸酱,吃了一口馒头垫了一下,就开始说话了:“麦子多吃点肉,看你瘦的,你大哥二哥小时候可比你壮多了。”

小麦子抬头看一眼桌子西周老张家的男丁,爷爷,他大爷和他爹都是身形魁梧的壮汉。

再看看自己大哥二哥,同样壮硕的像俩熊,再想想老张家其他叔伯和哥哥,这一比较,他就觉得自己确实跟个小羊羔似的。

“哈哈,小麦子那是被聪明压的,西太爷说小麦子悟性好,以后可以去镇上读书。”

张物石看着跟个小羊羔似的三弟,安慰道:“麦子,我和你大哥不愿读书,当年学完了字就在家里干活,那身体都是练出来的,肯定是比较壮啊。你只要能读书学习好,以后肯定会有出息。”

张老爷子夹了一筷子鱼干嚼了嚼,笑着说道:“我倒是希望咱们家能出个念书的,以前比较乱,咱们躲起来过日子,会写个字认个字就行。

现在日子就要太平了,读书就很有用,等读出来了,找的活计也累不着你,当然了,最好是能当个小官。”

俗话说的好,当官当官不愁吃穿,随便当个小官,这辈子都不愁吃穿。

就不说当什么大官了,要是学的好,能进城当个城里人,那也不用下力气种地了。

原本没啥想法的奶奶听到这儿,顿时眼睛发亮,脸上堆满了笑容,给小麦子夹了一块兔子腿肉,说道:“麦子,多吃肉补一补,对了石头,以前你西太爷怎么说麦子的来着,你再仔细说说。”

张物石想了想,说道:“上次去西太爷家玩,西太爷说麦子聪明学字快,在咱们老张家这群孩子里,麦子算最有天赋的。”

听到这儿,奶奶眼睛就更亮了,赶紧嘱咐老伴道:“老头子,哪天你去西叔家问问,要是真这样,咱们就让麦子去镇上读书。”

跟自家魁梧的男丁比,那瘦弱一点点的体型,越看越像个小秀才。

吃完饭,天也渐渐黑了起来。

收拾好桌子,一大家子也不着急回屋,把凉席和躺椅搬到院子,一群人便在院子乘凉。

点上几撮晒干的艾草驱蚊驱虫,躺在凉席上,聊着家长里短,又是惬意的一天。

张物石喝了两大茶缸水,在凉席上躺了一会儿,就起身回了屋子。

小麦子一看二哥要回屋,赶紧从凉席上爬起来跟上。

现在俩人住一个屋,他要趁二哥睡觉之前,再听一段故事。

“二哥二哥,你一会儿给我讲故事吧,上次的故事还没听完呢。”

小麦子进屋,赶紧脱鞋爬上炕,希冀的说道:“那个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后来怎么样了,他会不会被压死啊。”

张物石上炕,脱了衣服躺了下来,拽过一个毯子盖在弟弟肚子上:“闭上眼睛,我给你讲一段故事,咱们就睡觉。”

“孙悟空被压在了五指山下肯定没有死,孙悟空可是铜头铁骨力大无穷,神刀神斧都砍不动他。上次不是讲了他被玉帝抓住了,想要让天兵天将砍死他嘛,结果他的身体实在太硬,那些神兵利器完全砍不动他。”

张物石给弟弟讲的故事,情节是按照他上一世的动画片的情节来讲的。

可能跟原著不符,但是吸引小孩的注意力那是一等一的,五行山也被他改为五指山,毕竟给小孩讲五个手指头的山,更有吸引力。

“孙悟空被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

“二哥,那他吃什么啊?”

“孙悟空都成神仙了,不需要吃东西。”

“神仙不吃东西吗,那他们怎么开蟠桃会吃桃子还要喝酒?”

“那是因为啊,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肯定很好吃的,谁不愿意吃啊?”

“二哥,我也想吃蟠桃。”

“你哥我也想吃!!你还听不听故事了!!”

……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