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交流会定在三天后,舒小满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守着铺子卖零嘴,晚上就钻进厨房赶制参展的货。赵桂兰心疼她,夜里总起来给她添柴,嘴里念叨着“别累垮了身子”,手上却把灶火捅得旺旺的。
周翠兰也跟着忙前忙后,打包、记账越来越熟练。这天晚上,她看着舒小满熬糖浆,忽然说:“我娘家侄女在县城中学读书,说学校食堂的菜寡淡得很,学生们都爱吃零嘴。要不……咱们给学校送点货?”
舒小满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学生们正是嘴馋的时候,肯定喜欢。”
“就是学校管得严,怕是不好进。”周翠兰有些犹豫。
“试试总没错。”舒小满说,“明天你去学校门口转转,找个相熟的学生问问,要是能行,咱们就做些咸口的零嘴,比如五香蚕豆,学生们说不定爱吃。”
周翠兰点点头,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县城中学。中午她回来时,脸上带着笑意:“成了!我侄女说她们班同学都知道你的零嘴铺,让我先送二十斤五香蚕豆试试,要是好吃,以后每周都要。”
舒小满立刻动手做五香蚕豆。先把蚕豆泡得胖乎乎的,剪个小口,再用八角、桂皮、花椒、盐煮得入味,最后晒干水分,嚼起来又香又有嚼劲。
送走周翠兰送蚕豆的身影,舒小满刚坐下喝口水,就见刘巧玲掀帘进来了。她今天穿了件新做的花褂子,眼神扫过货架,阴阳怪气地说:“哟,小满妹子这铺子生意真好,不像我那破店,一天卖不了几个钱。”
舒小满淡淡一笑:“刘大姐说笑了,都是小本生意,混口饭吃。”
“混口饭吃能进交流会?”刘巧玲挑眉,“我可是听说了,县文化宫的交流会,都是有头有脸的单位才能去,你一个小铺子,本事不小啊。”
舒小满心里了然,她是来打探消息的。便不咸不淡地说:“是托食品厂的福,搭个顺风车罢了。”
刘巧玲撇撇嘴,没再说话,转身走了。舒小满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有些警惕——这女人看着不像是善茬,说不定会在交流会上使绊子。
果然,第二天一早,就有两个穿着制服的人来铺子检查,说是有人举报她卖的零嘴用了不洁食材。舒小满心里一紧,面上却很镇定,把进货的票据、清洗食材的流程一一说明,又让他们随便取样化验。
那两人检查了半天,没找出毛病,悻悻地走了。周翠兰气得发抖:“肯定是刘巧玲干的!这女人太不是东西了!”
舒小满深吸一口气:“别气,她越是这样,越说明咱们的生意好。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她折腾不出啥花样。”
话虽如此,舒小满还是多了个心眼,把食材清洗、制作的过程都记在本子上,每一步都做得更细致。
交流会前一天,张磊来取琥珀核桃,见舒小满脸色不太好,关切地问:“咋了?遇到难处了?”
舒小满把刘巧玲的事简单说了说。张磊皱起眉:“这刘巧玲跟供销社的李副主任沾点亲戚,平时就爱耍些小聪明。你放心,交流会上有我在,她不敢乱来。”
舒小满心里踏实了些,把装琥珀核桃的罐子递给张磊:“都按你说的做了,密封得很好,能放不少日子。”
张磊打开一罐,尝了尝,连连点头:“好!就这味道,肯定能打响名气!”
傍晚,舒小满把要带去交流会的零嘴分装妥当,又特意做了块“小满零嘴铺”的木牌,刷上红漆,醒目得很。她看着堆在地上的箱子,心里既期待又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场合,能不能把生意做进县城更多人家,就看这一回了。
窗外的星星亮得很,舒小满对着星星默默许愿:愿明天一切顺利,愿她的零嘴能被更多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