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杂文,乱写的

第1章 第一章

加入书架
书名:
这是一本杂文,乱写的
作者:
一剑阡陌
本章字数:
359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在一个暗不见日的房间内,一位老者躺在摇椅上,安静,成为这个房间的主色调。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老者的眼中迸发出了震惊的光彩,一时间,竟分不清这是现实还是梦境。

伴随眼中的震惊变化为了疑惑,老者双手支撑,打开了一间如同囚笼一般的房屋。

70年前,老者还是一个健壮的青年,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

在一个混杂着汗味、松香与金属气息的狭小空间内,青年眉头紧锁,注视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可能夹杂着错误信息的调试日志。空气里弥漫着焊接松香特有的、有点刺鼻又让人莫名安心的气味,混合着灰尘、汗水和一点点电子元件受热后的焦糊味。桌面上是杂乱的“战场”:散落的电阻、电容像五颜六色的糖果,集成电路(IC)插在面包板上或散落在数据手册旁,几卷不同颜色的导线纠缠在一起,万用表的表笔随意搭着。在青年的一旁,有一块布满了手工焊接的元件,密密麻麻的彩色导线如同神经丛般交错连接,那是为了实现他“超纲”的想法,上面额外插满了杜邦线,连接着各种传感器、扩展模块,线路凌乱得像一团理不清的毛线。

青年嘴唇紧闭。突然,他的眼前的万能板出现了一缕青烟,让他嘴微微张开,带着惊愕。额头上沁出汗珠,一缕头发被汗水粘住。

"怎么回事?!"青年不由地惊呼,一只手拿着电烙铁,小心翼翼地试图修补一个虚焊点,呼吸都屏住了。 另一只手快速地在键盘上敲击,试图修改一行代码,然后急不可耐地按下编译或上传按钮。

突然,青年抓起万用表,快速切换到电压档,用表笔紧张地戳向电路板上的某个测试点,眼睛死死盯着表盘读数。

片刻后,青年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发出无奈或沮丧的叹息,眼神放空几秒,但很快又聚焦回问题点。

随手拿起一旁的手册,快速翻阅着厚厚的芯片数据手册或借来的编程书籍,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电路图,寻找可能的线索。

"唉~"青年叹了口气。又失败了。

但很快,青年的目光再次坚定起来。虽然自己口中的“制作AI”,在当时的技术认知和条件下,绝非易事,但只要努力,他相信一定有希望。

看着眼前只拥有最基础的红外避障、超声波测距、光敏电阻、简单的温度传感器,屏幕也只是点阵LED,青年深吸一口气,在电脑上用 `if...else` 和 `switch...case` 堆砌出庞大的规则树,尝试用数组存储“经验”。

又从书上看到的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些炫酷名词,并试图在单片机上用C语言笨拙地实现一个只有几个神经元的最初级感知机,处理极其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需要极大的计算量,让青年的单片机跑得极其缓慢甚至死机。

终于,青年找到了问题所在:一根跳线松动,导致了整个系统行为异常。电源不稳定会烧芯片(伴随一缕青烟和心碎的声音)。传感器莫名其妙地读错值。电机干扰了脆弱的信号线。

用手将跳线装紧,程序的报错消失,尽管狼狈不堪,但对“机器智能”奥秘的无比好奇和渴望亲手创造的冲动,还是驱动青年熬夜、忍受失败。毕竞即使失败,亲手焊接、接线、看着自己搭建的系统(哪怕只是点亮一个LED)动起来,那种物理世界的首接反馈带来了原始的满足感。

每一次查找故障、修改代码、最终让系统按照预期(哪怕只是一小步)动起来的时刻,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那种“我搞定了!”的狂喜,是支撑下去的动力。

正是在与简陋硬件和代码的搏斗中,青年开始真正体会到实现“智能”的艰难,对“学习”、“识别”、“决策”这些概念有了远比书本更深刻(虽然可能更困惑)的理解。每一次失败,都在无形中积累着对复杂系统、算法本质的认知。

那块跳线飞舞的电路板,那些死循环的C代码,正是青年技术之路的起点。那些焦头烂额的夜晚,培养了青年调试的耐心、解决问题的逻辑、对底层硬件的敏感,以及对AI复杂性最初的、刻骨铭心的体验。

老者颤抖的手指打开了大门,门外既没有访客,也没有他想象中的智能机械,只有一片银白的月光正静静流淌在门前台阶上。

月光里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点,像是当年实验室里飘散的松香颗粒,又像是代码编译时跳动的字符。

老者的面孔上露出了一抹笑容,一点点记忆化作流动的光河在他的眼前浮现,当最后行代码运行成功的提示闪过时,老者布满皱纹的眼角渗出泪水,既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悦,而是七十年前那个青年在焊台前第一次点亮LED时,瞳孔里永不熄灭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