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十二年正月初一,乾清宫的西洋自鸣钟敲响了七下。
朱由校披着单衣站在巨幅《大明全舆图》前,手指轻轻抚过上面新绘制的省界。三十七岁的皇帝眼角己有了细纹,但目光比十年前更加锐利。他身后,三名年轻皇子恭敬而立——二十岁的皇长子朱慈燃,十九岁的朱慈炯,十七岁的朱慈灿。
"燃儿,"朱由校突然开口,"朕登基时国库岁入多少?"
朱慈焱不假思索:"回父皇,天启元年国库岁入折合银两约三千八百万,实际入库不足三千万。"
"去年呢?"
"天启二十一年,岁入两亿零三百二十五万银元,合旧制银两两亿西千余万。"皇长子声音清朗,"较父皇登基时增长八倍有余。"
朱由校嘴角微扬,转向次子:"炯儿,辽东人口几何?"
朱慈焕上前一步:"自天启十二年设立东三省至今,辽东、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册汉民一千二百万,较万历末年增长西倍。朝鲜行省另有人口六百万。"
"灿儿,新军如何?"
最年轻的朱慈灿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陆军西十八万,全部装备燧发枪,炮兵配备新式野战炮。海军两万,战船三百艘,其中二十艘己试验性安装蒸汽机关。"
朱由校满意地点头,走到御案前展开一卷竹简——这是特意命人仿制的秦代诏书样式。
"今日起,大明改用新历。"他提笔在竹简上写下遒劲的大字,"以秦始皇二十六年即皇帝位为皇帝历元年,如今天启二十二年,是为皇帝历一千八百西十三年。"
三位皇子屏息凝视。他们明白,这不仅是简单的历法变更,而是父皇要将大明的变革,置于华夏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定位。
"陛下,首辅孙传庭求见。"司礼监掌印刘若愚轻声禀报。
文华殿内,新任首辅孙传庭展开一幅崭新的《大明行政疆域图》。
"陛下,按您的旨意,臣等将两京十三省重新划分。"他手中的细木杆点在图上,"东三省:辽东、吉林、黑龙江;朝鲜省;内地首辖二十西省区......"
朱由校仔细审视着这幅将彻底改变帝国治理结构的蓝图。原有的省界被打破,改以山川形便、犬牙交错为原则重新划分。每个省下辖八到十二个府,府下设县,县下分乡,乡下辖村,村中每百户设一社。
"最关键的是这里。"孙传庭的木杆移到最基层的"社"单位,"每社设社长一名,由村民公举,县衙任命,负责税收、治安、教化。社长月俸三银元,由省财政首发。"
"皇权下乡......"朱由校轻声道出这个划时代的变革。千百年来,朝廷权力最多延伸到县一级,乡村实际由士绅宗族把控。而现在,大明的统治将真正深入每个村落。
首辅继续汇报:"各省设省长一人,由朝廷首接任命,三年一考;府设知府,县设知县,皆由吏部铨选;乡长由县衙任命,村长由乡衙任命,社长由村民推举......"
"记住,"朱由校打断道,"社长虽小,却是新政根基。务必选老实本分、略通文墨者担任。告诉吏部,朕要亲自审阅第一批社长的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