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林默

第56章 棋路绵延接云天

加入书架
书名:
棋王林默
作者:
夏高奕轩
本章字数:
3538
更新时间:
2025-07-09

雨水的清晨,老街的青石板缝里钻出了新绿,林默棋艺馆的天井里,几株蒲公英正顶着露珠摇晃。周明轩蹲在老槐树下,看着周承宇用3D打印机复刻林默的绿檀木“帅”,打印喷头吐出的细丝层层堆叠,渐渐显露出熟悉的纹路,竟与原件不差分毫。

“爷爷,机器检测到木纹里有太爷爷的指纹,”少年举着扫描图,“您看这螺旋状的纹路,像不像条通往天上的棋路?”周明轩的指尖抚过打印好的“帅”,塑料的凉意里仿佛藏着绿檀木的温润,恍惚间,像握住了林默当年递来的棋子——那时的老先生总爱说“棋路能接云天,就看你敢不敢往上走”。

赵淑兰坐在老梨木棋盘旁,给孩子们编“棋路风铃”。用彩色绳线串起的棋子,在风里转出不同的轨迹:“马”走日形,“象”飞田字,“兵”走首线,最后都绕回“帅”的周围。“林老师当年教我们认星象,说‘天上的北斗就是盘大棋,斗柄是帅,星斗是兵’,”老人指着风铃的影子,“现在啊,得让孩子们知道,棋路不止在棋盘上,还在云彩里、星星上。”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棋林”里安装“棋路传感器”,芯片埋在树根下,能记录树干生长的轨迹。数据显示,所有槐树的年轮都朝着棋馆的方向倾斜,最老的那棵安德烈种下的树,年轮里竟嵌着颗小石子,形状酷似“兵”。“这是自然生长的棋路,”苏晚对着镜头解说,“林默先生说的‘棋接云天’,原来早就刻进了草木的基因里。”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新添了“太空棋谱”展区。墙上挂着宇航员从空间站传回的照片:在失重环境下,红黑棋子悬浮成“仙人指路”的形状,背景是蓝色的地球。小姑娘举着讲解棒,给游客介绍最特别的展品——张用月球土壤打印的棋盘,上面摆着颗来自老街的槐树种籽,“太爷爷说,‘棋路能到月亮上’,”她指着种籽的嫩芽,“您看,它真的在发芽呢。”

午后,“全球云端联棋赛”开始了。棋馆的主屏幕连接着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执黑棋,地球棋手执红棋,每步棋都要经过三秒的信号延迟。当红“兵”突破黑“象”的防线时,空间站传来欢呼声:“这步和林默先生的棋谱一模一样!”周承宇看着屏幕上的时间差,突然明白——棋路跨越时空时,这点延迟算什么?不过是让天上的人多等会儿,地上的人多盼会儿。

赵小远举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是“棋路延伸计划”的实时地图:从老街出发的虚拟棋路,己覆盖全球所有国家,最远的条通向火星探测器,上面标着“2075年,让棋子在火星落子”。“您看这条线,”男孩指着穿越太平洋的曲线,“它避开了所有战争地区,像太爷爷说的‘棋路要绕开伤口,通向和平’。”

周明轩把地图存在《棋乡年鉴》里,旁边贴上林默1957年的照片:青年棋手站在山顶,举着棋子对着云海,背后是连绵的群山。“他当年站在这儿说,‘棋路能翻过这些山’,”老人望着窗外的云,“现在看来,山算什么?连天空都挡不住呢。”

深夜的棋馆亮着盏孤灯,周明轩在整理林默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2020年的雨水:“凯子今天看见无人机送棋谱,说这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告诉他,甭管啥工具,棋路的根总在人心——心能到的地方,棋子早晚能到。”窗外的雨敲着玻璃,像在给这句话打拍子,滴滴答答,和着“太空棋谱”的电子音,格外和谐。

林思棋趴在矮桌上,画“星际棋路图”:从地球到火星的航线,被她标成“兵过河”的走法,每个行星都标着“楚河汉界”的界碑。“太爷爷说,‘棋路没有尽头’,”小姑娘的笔尖在纸上画着螺旋线,“就像这雨水,落到地上成河,蒸到天上成云,最后还会落回来,变成新的棋路。”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进棋馆,落在月球土壤棋盘上。那颗槐树种籽的嫩芽,正朝着阳光的方向弯曲,像在给天空鞠躬。周明轩知道,这是林默在说:看,棋路真的接到云天上了,从老街的青石板到太空的星尘,从1950年的槐花到2075年的火星土,只要有人想着往前挪步,这路就永远走不完。

市集的炊烟升起时,周承宇发现石桌上的雨水汇成了小小的河,片槐树叶顺着水流漂向巷口,像颗远航的“兵”。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混着空间站的电子提示音,新的一局棋,又在天地之间开始了。

棋路绵延,上接云天,下连地心。那些藏在棋子里的勇气与向往,终将像这雨水、这星光、这永不停歇的脚步,让每个握着棋子的人都明白:最好的棋路,不在过去的谱里,而在未来的梦里——只要敢想,敢走,敢把颗“兵”往云深处挪,总有天,能在银河的楚河汉界旁,落下属于人间的那步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