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这是我跟你说过的,京城的好兄弟,杜军。”赵明微笑着介绍。
“臭小子,别总叫大哥好兄弟,听着怪怪的,好像港片里的小弟一样。”赵叔责备道,“欢迎小杜同志来我家做客。
这段时间明儿没少跟我提起你的事儿,真是感谢你在京城时对他这么照顾。”
杜军随即拿出了从京城特意带来的土特产放在桌上,赵婶忙起身相迎,推让了一会儿最终笑着收下了。
然后赵明继续介绍李二全。
赵叔亲切地上前,与老李握手致意。
“孩子的病,你们不用担心,这几天我也跟朋友打听了一下相关信息。
我明白,孩子去治病是一件大事。”赵叔回身坐到沙发上,开始为老李讲解。
晚饭期间上桌时已是十多盘菜肴齐全。
餐桌上,一瓶珍贵的老白酒被取出并分到了每人面前。
酒过数巡后,赵叔切入主题说道:
“老李,你说想让孩子去医院治病的事儿,明儿已告知于我了。
我跟粤都的一些朋友聊过了……我给你简单解释一下现在的具体情况。
首先是入境方面,我可以帮你,我在口岸的朋友可以帮助我们确保顺利通过。”
老李听到这,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您尽管吩咐。
为了孩子,我们都准备好面对任何挑战。
若孩子顺利过界,我会永远记住这份大恩。”
赵叔回道,"这并非我的本意。
我们决定帮助了,就是真的会帮下去,不仅是帮助过境。
到了那边还需要医疗资源以及费用等问题。”
李二全坚定地回应: “您说的我懂,我也会做好相关准备。”
赵明在一旁补充道, “钱我这边没问题。
只要能治孩子的病,费用我会承担。”
老李感激地点着头,眼眶有些:“孩子如果康复,我这辈子都会感谢各位。”
随后他们商讨起接下来的各种细节。
赵叔提出,要帮老李联系医院的负责人进行预约,并且老李要做好陪同甚至捐赠骨髓的思想准备。
这一切,李二全都答应了。
只要能救到儿子的生命,在外多久或面临再大的痛苦也都无悔。
“好。
咱们一起努力!”
晚餐结束之际, 杜军注意到主人翁对当前局面的担忧,并认为他在暗示自已可能去港寻求出路,因此更加重视其意见和建议。
通过今天的交谈,杜军发现赵叔不仅有头脑有想法,对底层民众的遭遇感同身受。
他还隐隐猜测,赵叔或许也有移居那边的考虑?
不过以上仅属猜测,需要后续详细沟通来验证真伪。
夜宴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下结束,通过这短暂交流,杜军对赵叔的印象深刻,并对他的为人处世及格局产生了由衷敬仰。
他猜想或许赵叔有移港计划,这是否代表他内心其实与自已有相同愿望呢?需要更多了解。
杜军的话让李叔也有些惊讶,同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要知道,这件事情可是胡叔和他私底下商量的,属于机密,只有胡家人和李叔自已知道。
胡叔今天让杜军陪胡林过来,显然他已经把杜军当成自已人。
李叔思考了一会儿,明白了胡叔的意思——杜军的任务不仅仅是陪同胡林前来,而是要劝说他前往香江。
想到这一点,李站长心中有数了。
他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胡林,这个机会你千万不能错过。
你现在年纪轻,心态我们也理解,但是有些事情我们要看得更远。
相信你爸的话,不要太过倔强。”
胡林却仍有些犹豫:“但是我觉得你们对未来的预测过于悲观了。
现在粤都的轧钢厂正在扩建新厂,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理想要实现。
如果这么离开,我实在难以甘心。”
李叔随即说道:“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你现在年轻还有机会,但你要考虑一下你的父母。
他们只有你一个儿子,如果你留在这里出了什么事,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直接击中了胡林的软肋。
杜军也能理解胡林的心情。
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总是充满理想的,渴望在这个世界上大展宏图,但现实中有时候并不允许这样的选择。
看着李叔真诚的表情和语重心长的话语,胡林陷入了沉默,心中也开始动摇。
事实上,他私下在家与父母争论过很多次,双方都没有能够说服对方,每次讨论到最后都不欢而散。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抉择,很多家庭都陷入了类似的困境和犹豫之中。
看到胡林的情绪变得有些动摇,杜军轻轻叹了口气,决定再多说几句:“胡林,我也明白你的心情。
我们都希望自已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是现在形势不容乐观。
如果你真能前往香江,不仅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将来或许还能更好地为祖国作出贡献。
而且,正如李叔所说,你必须要为你爸妈考虑,他们对你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和爱护,你不能辜负了他们的心意。”
胡林默默地听着,眉头紧皱,似乎在权衡所有可能性和后果。
他心中虽仍有不愿,但也逐渐意识到现实的无奈。
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中,他开始慢慢地理解李叔和杜军的话语,并逐步接受他们的建议。
“杜哥,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胡林高兴地举杯敬酒。
“你放心,我会给你一个交代,不然也算枉费了我白劝你一场。”杜军笑着回敬。
三人又喝着聊着,尽兴之后,胡叔带着二人回到边防站,带着两位在铁丝网附近走了一圈。
对面是绵延的山峰,碧空尽头似乎蕴藏着无限的希望。
李叔意味深长道:“李明,小赵,有时候离开也是一种新的开始,只要蕴藏着希望的地方,都有我们发挥的空间。
你们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勇往直前吧。”
两人频频点头。
特别是李明,这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李叔的好言相劝,也对自已之前的坚定决定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就在这一刻,许多事情仿佛变得明晰起来。
“李叔,我要谢谢你,谢谢你对我们无私的奉献和关照,以后不管在哪里,我都会记住你的恩情。”李明说道。
“你小子别给我说这些煽情的话了,快回去吧。”李叔笑着挥了挥手。
小赵上前道:“我也感谢李叔,无论如何,我会认真考虑,并将结果传达给您。”
“很好,很好。”李叔笑着点头,目送二人驱车离去。
在回程的路上,李明一直给小赵介绍香江的好事,目的不言自明,希望小赵尽快做出决定。
小赵会心一笑,心中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打算。
当晚回到胡叔家,胡婶已经做好了晚饭,满脸笑容地迎接他们。
胡婶焦急问道:“李明,你和李叔聊的怎么样?”
“还不错。”李明坐下:“爸妈,我已经决定好了,我们一家不能分开,我会和你们一起去香江。”
“哎呀,太好了。”胡婶兴奋地抱住儿子。
胡叔的笑脸如同春风一般温暖,整人看起来格外精神。
家人感慨了一会儿后,迅速调整情绪,对着小赵道歉般笑笑。
李明解释道:“爸妈,这次我能改变态度,不仅有李叔的努力,更有小赵的帮助。”
听到这句话,胡婶拉着小赵的手说:“小赵,真是太感谢你,这一趟来真是值了。
我们全家都会铭记你的情谊。”
作为母亲,胡婶觉得儿子的改变无比珍贵。
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而此时,胡叔显得更冷静,只是静静地笑着观察这一切。
待胡婶唠叨完后,他才慢慢地开口:“小赵,这么说,你也对去香江感兴趣?”
这是今晚的核心问题。
让小赵跟着李明去边防站就是为了让他亲眼目睹实际情况,并由李所长劝说他一同前往。
从一开始就认为有必要说服小赵。
尽管今天胡婶儿子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他仍然坚定了让小赵去香江的决心。
“胡叔,这件事情李叔也问过了。
老实说,我确实对那边很感兴趣。”小赵回答。
“既然感兴趣,就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一起过去。”胡叔表示。
李明则补充说:“爸,我已经一路劝解过小赵,但这不仅是他的个人决定,他还得跟家里人商议才能做决定。”
刘阿姨点头道:“小赵,你是对的,这种事情确实要好好商量。”
老刘急忙摇头:“其他事我可以同意这个观点,但这事,我反对!”
张华夫妇惊讶地看着他,赵强也有点意外。
老刘继续道:“小赵,你要学会承担责任。
这件事情不能再犹豫不定,尽快决定,让我好安排后续行动。”
老刘脸上显露出坚毅的表情,给人一种不容质疑的决心。
他的话语带有权威性,让人感受到一丝紧迫。
不愧是一把手——果敢、坚决。
这让赵强由衷地敬佩,并明白了他的话背后的意图。
当前的局面下,常人可能难以洞察或只是存疑,然而站在领导职位的老刘,对形势了如指掌。
倘若继续纠结不定,或许就会错过最佳时机。
这也是他急切促使赵强作出决策的原因。
家人都望向赵强,眼中有希望与不安。
赵强坚定道:“老刘,我明白了。
现在是我展现男子气概之时,决定南下深州!”
“这就对了!”
刘琳高兴地跳了起来,对爸爸的看法更深了几分。
老刘露出满意的笑容:“想清楚了就好。
我会把这里的事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