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情史

第八十集:赐死太平公主

加入书架
书名:
武则天情史
作者:
喜欢龙柏树的想想笑
本章字数:
6890
更新时间:
2025-02-16

一、暗流涌动的宫廷

大唐开元年间,皇宫深处,太极殿内气氛凝重。龙椅之上,年轻的皇帝李隆基目光深邃,却难掩眉宇间的疲惫与焦虑。自登基以来,他虽手握皇权,然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其中最令他忌惮的,便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乃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女,自幼深受父母宠爱,在宫廷权力的漩涡中浸淫多年,野心勃勃且手段狠辣。武则天当政之时,太平公主便凭借着自已的聪慧与机敏,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暗中积蓄力量。而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朝政混乱,太平公主更是趁机扩大自已的势力范围,朝堂之上,诸多官员皆受其恩惠,唯她马首是瞻。

李隆基即位之初,虽名为天子,实则处处受太平公主掣肘。太平公主自恃拥立有功,不把这位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时常在朝堂上公然反对李隆基的决策,甚至妄图废黜他,另立傀儡皇帝。她的党羽遍布朝野,文臣武将中,不乏对她忠心耿耿之人,这使得李隆基的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暗流涌动的宫廷之中,李隆基深知,若不尽快解决太平公主这一隐患,自已的皇位将岌岌可危,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二、矛盾激化

一日早朝,李隆基提出一项改革财政的措施,旨在减轻百姓负担,充盈国库。然而,太平公主却当场提出反对,她以改革会触动贵族利益为由,煽动群臣附和。一时间,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李隆基的脸色愈发阴沉。

“陛下,此改革虽初衷良好,但实施起来恐生变故,还望陛下三思。”太平公主的亲信,一位位高权重的老臣出列奏道。

“朕意已决,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岂容轻易更改!”李隆基强压怒火,掷地有声地说道。

太平公主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年轻气盛,固然有一腔热血,可这朝堂之事,并非儿戏,陛下还是要多听听老臣们的意见才是。”

李隆基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直视太平公主,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姑姑,朕已是大唐天子,这朝堂之事,自有朕来决断。姑姑若再这般肆意妄为,干预朝政,休怪朕不念亲情!”

太平公主被李隆基的这番话激怒,她霍然起身,指着李隆基的鼻子骂道:“你这小子,若不是我等拥立,你焉能登上这皇位?如今竟敢如此对我,真是忘恩负义!”

朝堂之上,群臣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冲突吓得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李隆基紧握双拳,指甲嵌入掌心,却依然强忍着怒火,拂袖而去。

经此一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已不可避免。

三、密谋与筹备

回到寝宫,李隆基坐在龙榻之上,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着应对之策。他深知,太平公主势力庞大,若贸然行动,恐难以将其一举铲除,甚至可能会激起她的强烈反抗,导致局势失控。

这时,心腹大臣姚崇、宋璟匆匆赶来,二人神色凝重,向李隆基行礼后,姚崇说道:“陛下,太平公主野心勃勃,久有谋反之心,如今她与陛下矛盾已深,若不早做决断,恐生大祸。”

李隆基微微点头,说道:“朕亦深知此事,只是太平公主党羽众多,朕若轻举妄动,恐难以成功。卿等可有良策?”

宋璟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先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可将她的亲信调离京城,使其孤立无援,而后再寻机将其一举铲除。”

李隆基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于是说道:“好,就依卿所言。只是此事需谨慎行事,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于是,在李隆基的授意下,姚崇、宋璟等人开始秘密行动。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搜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的罪证,同时,以各种借口将太平公主的亲信一一调离京城,安排到偏远之地任职。

太平公主很快便察觉到了异常,她深知这是李隆基在对她下手,心中暗自恼怒。她召集自已的党羽,密谋对策。

“那李隆基小儿,竟敢对我下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太平公主愤怒地说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助我除去这心头大患?”

一位谋士出谋划策道:“公主殿下,如今形势对我们不利,但若我们能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太平公主微微颔首,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好,那就准备发动政变,推翻那李隆基,扶立新君!”

于是,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政变,他们秘密调集军队,联络各方势力,妄图一举夺取皇位。

四、政变前夕

随着政变日期的临近,宫廷内外的气氛愈发紧张。李隆基也察觉到了太平公主的异动,他深知,一场生死较量即将来临。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隆基秘密召见了几位心腹将领,向他们传达了自已的计划。

“太平公主妄图谋反,朕已掌握确凿证据。此次召诸位爱卿前来,是要委以重任,务必在政变发动之时,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李隆基目光坚定地说道。

将领们纷纷跪地,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愿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也在加紧准备。她的府邸内,灯火通明,士兵们进进出出,忙碌不已。太平公主身着华丽的服饰,站在大厅中央,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得意与自信。

“李隆基,这皇位终究是我的!”太平公主喃喃自语道。

然而,太平公主万万没有想到,她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李隆基的眼线所监视。李隆基对她的计划了如指掌,正等待着最佳的时机,给予她致命一击。

五、政变爆发

终于,政变的日子到了。太平公主的党羽按照计划,率领军队闯入皇宫,企图控制李隆基。然而,他们刚一进入皇宫,便遭到了李隆基事先埋伏好的军队的猛烈攻击。

皇宫内,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太平公主的党羽虽然拼死抵抗,但由于他们事先的计划已被李隆基知晓,陷入了被动挨打之中。

李隆基身穿龙袍,站在宫殿之上,俯瞰着这场激烈的战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酷与决绝,心中暗自说道:“太平公主,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太平公主的党羽死伤惨重,剩下的人见大势已去,纷纷跪地投降。

太平公主得知政变失败的消息后,惊慌失措,她带着几名亲信,仓皇逃离了府邸,躲进了终南山的一座寺庙之中。

六、李旦的求情

太平公主的政变失败后,李隆基迅速掌控了局势。他下令搜捕太平公主及其余党,将参与政变的官员一一治罪。

此时,太上皇李旦得知了太平公主的处境,心中不免有些不忍。他深知太平公主虽然野心勃勃,但毕竟是自已的亲妹妹,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李旦来到皇宫,求见李隆基。见到李隆基后,李旦老泪纵横,说道:“隆基,太平公主虽有过错,但她毕竟是你的姑姑,看在她曾拥立你登基的份上,饶她一命吧。”

李隆基跪在李旦面前,说道:“父皇,太平公主妄图谋反,危及大唐江山社稷,此乃大罪,若不惩处,何以服天下?儿臣身为天子,不能因私情而废国法。”

李旦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隆基,你是大唐的天子,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父皇也知道你有你的难处。只是,太平公主毕竟是我们的亲人,你就不能网开一面吗?”

李隆基沉默片刻,说道:“父皇,儿臣也不想走到这一步,但太平公主的所作所为,实在是罪不可恕。儿臣可以答应父皇,只赐死太平公主一人,她的家人,儿臣会酌情处理。”

李旦听了李隆基的话,心中虽然难过,但也知道李隆基所言有理,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

七、赐死太平公主

在终南山的寺庙中,太平公主蜷缩在角落里,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已精心策划的政变竟然会如此轻易地失败,如今落得个这般下场。

不久,李隆基的使者来到了寺庙,宣读了赐死太平公主的诏书。太平公主听了诏书,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她知道,自已的一生即将结束。

“没想到,我太平公主,终究还是败在了这小子手里。”太平公主喃喃自语道。

使者看着太平公主,说道:“公主殿下,陛下念及您是皇室宗亲,特赐您自尽,也算是给您留了一丝颜面。”

太平公主缓缓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已的衣衫,说道:“罢了,罢了,这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

说罢,太平公主接过使者递来的毒酒,一饮而尽。她的身体缓缓倒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与绝望。

太平公主死后,她的儿子们大多被牵连处死,只有薛崇简因曾多次规劝太平公主,且与李隆基关系较好,幸免于难。

八、巩固皇权

太平公主死后,她的残余势力也被彻底铲除。李隆基终于消除了心头大患,得以巩固自已的皇位。

在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的过程中,李隆基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能之士,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唐王朝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李隆基的权威,他的皇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李隆基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他决心励精图治,开创一个属于大唐的盛世。

在太平公主的阴影被彻底清除后,大唐的天空终于迎来了一片晴朗。李隆基站在皇宫的城墙上,俯瞰着整个长安城,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自已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要让大唐王朝在自已的统治下,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世界的中心。而这一切,都从赐死太平公主,巩固皇权这一步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