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后的大唐,朝堂之上风云诡谲,暗流涌动。而张易之与张宗昌兄弟的登场,宛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为这段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且极具争议的一笔。
张易之与张宗昌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便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与熏陶。年少时,他们便以倾世容颜和卓然风姿声名远扬,身姿挺拔,面如冠玉,眼眸中闪烁着灵动与聪慧的光芒,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引得无数人侧目。
太平公主深知武则天在晚年,虽坐拥天下大权,但在情感与生活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需求。出于对母亲的了解,她将张氏兄弟引荐给武则天。彼时,武则天虽已步入暮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与生俱来的威严与掌控天下的气势却丝毫未减。初见张易之与张宗昌,武则天的目光瞬间被他们吸引。张易之的俊美中带着一丝狡黠,举手投足间尽显机灵;张宗昌则是温润如玉,气质儒雅,让人如沐春风。武则天看着眼前这两位年轻英俊、风度翩翩的少年,心中泛起别样的涟漪,欣然将兄弟俩留在身边。
自此,张易之与张宗昌开启了在宫中的奢华生活,凭借武则天毫无保留的宠爱,权势迅速膨胀,一时间风头无两。张易之为人聪慧伶俐,心思细腻,仿佛能洞察武则天的每一个想法。他时刻关注着武则天的喜好与情绪变化,总能在恰当的时机送上贴心的关怀,或是讲一些新奇有趣的故事,逗得武则天开怀大笑。而张宗昌则才情出众,尤其擅长音律歌舞。他时常在宫中为武则天精心筹备表演,伴随着悠扬的丝竹之声,他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歌声婉转悠扬,让武则天沉浸在美妙的艺术氛围中,暂时忘却了朝堂的纷扰与政务的繁杂。
在朝堂之上,张氏兄弟愈发肆无忌惮,公然插手政务。他们的府邸门前车水马龙,那些心怀不轨、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官职的人,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带着丰厚的贿赂前来巴结。只要送上足够的金银财宝、奇珍异宝,便能得到一官半职。例如,一位毫无政绩与才能的富商之子,花费万两黄金购置了稀世珍宝献给张易之,没过多久,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地方要员,全然不顾官场的规则与百姓的福祉。
他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朝中众多正直大臣的强烈不满。狄仁杰在世时,忧心朝堂风气被进一步败坏,危及大唐社稷,曾委婉地向武则天进谏。他言辞恳切,引经据典,希望武则天能够约束张氏兄弟的行为,让朝堂回归正轨。然而,武则天出于对二人的深厚宠爱,只是表面上答应,并未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易之与张宗昌的野心愈发膨胀,犹如脱缰的野马,再也无法控制。他们不仅干预朝政,卖官鬻爵,还妄图在武则天百年之后继续维持自已的权势地位,长久地享受荣华富贵。于是,他们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与武三思等势力狼狈为奸,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政治集团,对那些不顺从他们的官员展开疯狂打压。只要有人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不满或是稍有反抗,便会遭到恶意陷害。他们或是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或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歪曲事实,将异已贬官流放,甚至投入大牢,让其受尽折磨。
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与女儿李仙蕙及其夫婿武延基,皆是血气方刚、心怀正义之人。他们私下里对张氏兄弟的恶行表示强烈不满,言辞间充满了愤怒与不屑。然而,隔墙有耳,他们的言论被张易之得知。张易之与张宗昌添油加醋地向武则天告状,夸大其词,歪曲事实,说他们意图谋反,对武则天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武则天在盛怒之下,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与睿智,竟下令将李重润、李仙蕙和武延基赐死。这一事件震惊朝野,无数人为之痛心疾首,也让更多人对张氏兄弟的恶行感到愤怒和恐惧,敢怒而不敢言。
朝中大臣们对张易之与张宗昌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神龙元年,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悄然酝酿。张柬之、崔玄暐等一众忠肝义胆的大臣,眼见大唐江山岌岌可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决心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难。他们秘密联络各方势力,集结了一批忠诚的羽林军,准备发动神龙政变。
政变当日,天色微明,张柬之等人率领羽林军,身披战甲,手持利刃,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宫中。他们目标明确,直扑张易之与张宗昌的住处。张氏兄弟还沉浸在奢靡的生活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当羽林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才惊慌失措,试图反抗,但为时已晚。在一片喊杀声中,张易之与张宗昌被当场诛杀,结束了他们充满争议的一生。随后,大臣们乘胜追击,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复位,大唐的政权再次回到李氏手中。
张易之与张宗昌的一生,是在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挣扎沉沦的一生。他们凭借武则天的宠爱,从默默无闻的世家子弟,一跃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他们却不懂得珍惜,被贪婪和欲望蒙蔽了双眼,最终因过度飞扬跋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而他们与武则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权力博弈,也成为了后世人们不断探究和演绎的历史传奇,成为了大唐盛世背后一段充满香艳与权谋的特殊篇章,时刻警示着后人权力的诱惑与欲望的危害 。